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探究

时间:2022-07-04 03:51:24

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分析现行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教学及考核多元化、实践教学多元化和实践考核多元化等三方面提出多元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 会计课程 多元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0-02

会计课程是应用型课程,更注重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的事务相结合。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会计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更要积极地适应这一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就是对会计课程进行多元化改革。

一、高职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适应性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忽略了会计课程会根据分支不同而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方式上,多采用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但是会计课程的一些分支课程更适合采用小班教学或单独辅导的方式。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课程教材及考试体系大多是三四年以前的主流,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水准却是在逐年提高和变化。教材及理论试题的滞后性,会造成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无从下手。

(二)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一方面,会计实践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所聘用的实践课程教师大多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在理论基础上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造成教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没有全面、足够的了解,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时就会有局限。另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管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存在“实践是作业,关系到能否毕业”的观念,只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实践课程评价,而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且每个导师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成绩指标。这些因素都造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普遍偏低,学生的能力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三)实践考核内容单一,评判标准不明确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评的内容主要是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很难体现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及处理新问题的能力,造成会计课程实践考核内容的单一,对学生寻求工作机会及进一步提升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会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大多以分数量化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没有益处,基本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水平。

二、高职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方案

(一)理论教学及考核多元化

1.理论教学内容多元化。一方面,追求准确定位和定向培养。高职院校要根据会计的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使得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性质有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注重新型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保持同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即使用电子教材或者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引进大量现实案例的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经济的发展需要。

2.理论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固化,缺乏对于学生知识迁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无法大规模考查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改革时,应当采用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模拟过程教学、专项课题教学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专题讲解为主,提高学生的会计事项处理能力,并提示其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模拟过程教学则作为辅助,对于学生职业心态及职业思维进行培养、纠正与优化。

(二)实践教学多元化

1.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为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层面,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者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企业中会计职业的主要职责、从业人员素质水准及空缺职位需求等诸多情况;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社会生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进行校内实训,主要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实现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数据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操作过程。一方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自身技能的缺陷,并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进行补足。

在企业中进行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最能够提升自己专业素能、了解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的途径,同时能够对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人脉资源、技能和素质经验。学校要尽量协调与企业的关系,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开辟新路。学生经过企业岗位的具体实践,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会计事项,适应职业的不断变化。

2.实践教师组成的多元化。高等院校在聘用会计实践课程的讲师时,应当侧重师范类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一定职称水平的应当予以优先录取。此外,校方可以借助自身影响力和渠道,聘请有多年会计实务从业经验的企业职员或大学教授来校任职,并由他们组织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实践考核体系多元化

1.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学业评价主体是相应专业方向的导师,往往不能对学生的会计素养和综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判。因此应当延伸评价的主体组成,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中的同学等在内,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高职会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大多数的考核是在学校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学校的毕业限定,但是距离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直接引进企业的考核体制,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毕业的最低要求,而是努力去达到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

3.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要求将需要评价的领域进行拓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日常工作上,尤其要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单位或企业职员对该学生的综合评价上。着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自学能力、解决新问题和重大任务的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4.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定的方法上,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突出会计课程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采用口头问答、书面报告、专题辩论、自我演讲及小组互评等多种方法对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在评定成绩的时间上,应灵活多变,不受学期、学年的时间限制,而是根据实践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进行分阶段考核,或者随机选取时间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增强其应对职业变化风险的能力。多数高职会计课程的学生缺乏考取职业、专业证书的观念,院校可以采用证书与评价挂钩的方式,激励学生去获取专业证书及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添砝码。

总之,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需要校方、企业、理论讲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既是市场对人才的界定和筛选的要求,也是职业竞争现实的必然要求。卓有成效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及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林.高职会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2010(25)

[2]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3]李祥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刘世云,黄佑军.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3(33)

[5]庞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6]王希旗.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作者简介】李思静(1985― ),女,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研究方向:教育,财务会计。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社保未交齐 员工权益谁保障 下一篇: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内容体系构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