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利益表达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03 11:52:30

我国社会利益表达研究综述

摘要:伴随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全面发展,社会日益繁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在转变,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显现,人们的利益诉求也随之增多。利益表达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利益表达的概念、利益表达作用及如何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利益表达;利益表达功能;利益表达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不断的转型、社会阶层结构也在分化和重组,导致贫富分化、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升级等现象的不断出现,利益问题尤其是民众的利益实现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利益表达问题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利益表达概念分析

(一)国外学者关于利益表达概念的阐述

国外最早对利益表达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精英理论代表人物哈罗德・D・拉斯韦尔。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认为,个人或集体为了使统治者作出对他们有利的决策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参与。[1]个人或集体这种参与过程就是利益表达的一种形式。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也提出过类似利益表达的概念,只不过他称之为“要求”。他对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做了深入探讨。他指出“要求”就是“意向的表达”,就是说“要求实现以自我为核心的目标,或者很可能是说意欲寻求某种政治决策,以便把各种职责和繁多的义务强加于系统的全体成员”。[2]政治体系要满足的这些需要就代表着个人或集团对政治体系提出的一系列利益表达。真正对利益表达进行明确定义和系统研究并涉及到非制度化利益表达问题的是美国政治学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他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最早提出利益表达这一概念。他指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他认为,利益表达就是利益集团或个人提出改变某一政策或继续某一政策的要求。[3]21 世纪很多西方学者从公民参与的角度来探讨利益表达,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亨廷顿在《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一书中认为,“政治参与定义为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平民参与者为了满足他们的利益与要求,试图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甚至要求替换现行的决策者。平民参与过程其实就是平民表达利益诉求、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4]

(二)国内学者对利益表达概念的阐述

国内学者胡伟在《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利益表达是把人们的愿望、意见、态度和信仰转变为对政府的要求的方式,即向政治体系提出要求,它是政府过程的逻辑起点。[5]朱光磊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是从分属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群众以及代表这些群众的党派团体等表达一定的政治要求开始的,各国政治要求的差别之处主要在于这种表达的强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这个提出不同政治要求的过程就是“意见表达”或“利益表达”。[6]马敏认为“利益表达”更为关注什么利益需要表达,如何将利益得到表达,一般而言,当通过言语或行为进行的利益表达与特定时空结合时,就构成了现实生活中利益表达的多种具体形式。[7]

从政治学角度,戴卫平认为,所谓利益表达,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合法程序和合法渠道向政府提出利益表达并要求得到满足的政治行为。[8]徐道稳认为,利益表达就是人们向各级公共权力机构或其组成人员反映、提出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并希望得到有力保护和促进的过程。[9]从社会学角度,黄建新认为,利益表达是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或个人,通过一定渠道、方式向政府、组织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以使本群体的利益更好地实现。[10]从公共管理学角度,方同义认为,利益表达的实质从利益群体自身来说,就是要把自己的利益要求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向全社会、向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反映出来。[11]从跨学科角度看,李景鹏认为:利益表达“是人们对待利益问题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的总和”。[12]姚望从主客体的角度,认为“是一定的利益表达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的利益目标,通过一定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利益表达客体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主张利益,并以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参与过程”。[1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利益表达进行了概念界定,但基本内涵是一样的。本文认为利益表达是,利益表达主体通过各种表达途径和表达方式向表达客体表达出自己的要求和意见,希望利益表达客体能够有所回应的行动。

二.利益表达的功能

郑海明、丁雷从分析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入手,认为利益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利于利益均衡和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14]滕世华对利益表达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面概述,他认为充分的利益表达是建立政治合法性、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是政府和公共管理的本质,是缓解甚至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15]王臻荣、常轶军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探讨了利益表达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建设和谐社的关键则是利益表达渠道的通畅”,“利益表达是政府决策的基础和开端”“利益表达有利于防止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16]王立新从系统论的角度,认为利益表达是“政治系统运转的启动力之一”。对政治运行产生驱动作用,同时能够保障政治稳定,“有助于发展民众自身的自治、自主能力,培养和锻炼民众独立的政治人格,”推动政治民主化。[17]

笔者认为,利益表达是实现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是缓解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对巩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

三.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一)增强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意识。

王春福认为,完善利益表达机制,首先需要形成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有了主体化的利益表达意识,各个群体对自己的利益要求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影响公共政策,追求合理的利益要求,并且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护合理的利益要求[18]。王经伦认为,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就是引导群众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执政党要培养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的意识。引导群众理性客观地认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19]。

(二)拓宽利益表达渠道

王中汝提出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利益表达机制,首先要进一步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强调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20]方同义认为,合法顺畅的沟通渠道是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的关键环节。利益表达的渠道应是合法的,具有约束力的;也是顺畅无阻的,多元的。只有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接收和反馈社会民意,才能形成合乎公平正义的公共政策,切实保障基层民众的根本利益。总之,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21]。王立新指出建立健全各阶层包括各利益群体以及公民个人的利益表达制度,首先,“拓宽并建立通畅的人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提高各个利益表达渠道的相对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党的系统以外的其他利益表达渠道并不完全依附于党的利益表达渠道,尤其重视对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大力扶持,对私营企业主阶层利益表达加以拓宽和规范。[22]

(三)建构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

李鸿渊认为,合法理性的诉求方式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规定,通过法律渠道、制度途径进行利益诉求的反映。其核心是合法和理性;其关键是既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和制度资源,也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公正的司法。第一建立合法有序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要发扬民主。第二通过政策导向引导民众用合法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第三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善于借助社会专业调查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四在新时期利益诉求表达方式创新的同时不要忘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矛盾、增强沟通中的作用。[23]王春福认为,实现利益表达制度的法治化,不仅要把公民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而且要用法律规章的形式调整、规范公民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使公民的利益表达能够做到经常化和秩序化,最终实现公民依法进行利益表达和国家机构依法回应公民的利益表达。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公民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在此基础上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引导公民认识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把利益表达行为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防止出现脱离法治轨道的利益表达行为。[24]

对于如何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论述,但是,总体上就是在以上三个方面提出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只有增强民众的利益表达意识,他们才会愿意表达,进一步拓宽表达渠道、建构法治化的表达制度,以防出现极端的表达现象,民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

[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得,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M].东方出版社,2007

[4]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涛、吴志华、项继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年版

[5]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89

[7]马敏,温健麟. 转型时期公众利益表达的类型与有效性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7(05)

[8]戴卫平. 论利益表达与构建和谐[J]. 攀登. 2005, 24(5)

[9]徐道稳. 社会政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J]. 学术论坛. 2006(07): 60-64.

[10] 黄建新.协调与整合:城市社会中农民工的利益表达[J].社会科学,2006(3).

[11][21] 方同义.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和谐社会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06(6).

[12] 李景鹏. 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3).

[13] 姚望.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01).

[14]郑海明,丁雷.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2).

[15] 滕世华.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J]. 山东社会科学,2007(1).

[16] 王臻荣,常轶军.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利益表达[J].政治学研究,2007,(2).

[17][22] 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3(10).

[18][24]王春福.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3).

[19] 王经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J].求是,2005(22).

[20] 王中汝.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4(5).

[23] 李鸿渊.民意收集与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J].中国党政干部论刊,2006(3).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上一篇:羽毛球运动对健康女大学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