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3 11:21:22

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高校教育基金会进行投资运作是“开源”的一种方式,也是基金会实现保值增值的一条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规模小、投资收益不高、投资渠道窄等现状,发现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宽筹资投资渠道、提升筹资投资能力,建立合理的投资运营机制,优化投资策略,完善投资监督机制,促进高校教育基金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建议

引言

高校教育基金会一般由高校发起的,以服务高校为目的的基金会。高校教育基金会为民间独立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通常情况下,高校教育基金会只对高等教育的公益事业进行捐赠,高校教育基金会募集资金,进行项目管理、资金保值增值方面的运作。高校教育基金会的保值增值作为基金会开源的一种方式,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高校教育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投资来保值增值是高校教育基金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与收益情况

以基金会中心网公布财务信息的基金会为准,本表数据基础为高校教育基金2008—2010年度财务信息数据,其中包括:2008年度95份,2009年118份,2010年141份。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收入看,近三年来投资收入总额在不断的增加,从2008年的125,824,552.70元到2010年的220,227,307.45元,增加了75%,因捐赠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投资收入占捐赠收入总额的比例几乎没有大幅的变动,均在4.5%左右徘徊,相对于捐赠收入的94%,投资收入仅仅是沧海一粟。进行合理的投资对于高校教育基金会拓展收入领域、增加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进行了保值增值的投资外,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进行投资,从图表中看出2010年有55家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非公益项目,其中只有22家高校教育基金会取得了投资收入,另外33家投资收益为零,具有较好投资效益、收益率在5%以上的高校基金会只有9家左右。其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率投资10.4%,投资收入总额为达9770万元,位居所有教育基金会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5100多万元,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近3100万元位列第三,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为1250万,位居第四,这四家基金会投资收入总额占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收入总额的88%,可见剩余18家的平均投资收入不足140万元。很多基金会投资收益过低,资产规模缩小,收支形势严峻。

(二)投资对象

从投资对象是来看,高校教育基金会一般进行保守投资,除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会进行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的操作,大多数基金会将部分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这种方式风险小,易于操作,但收益相对较低,基金增值乏力,有时收益率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从而使基金贬值缩水。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自基金会成立以来,除了进行公益项目的投资和行政人员的工资外,几乎全部剩余基金都存于银行,从其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没有任何投资收入。由此可见,如何在低风险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是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会规模较小,投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基金会的规模与基金会的生存发展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高校教育基金会要形成良性的投资发展机制、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首先要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

我国现有已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总规模较小,基金总额有限,对高校教育的发展难以产生较显著的影响。截止2012年6月底全国有基金会2729家,其中高校教育基金会214家,高校教育基金会只占到全国基金会的7.8%,总体数量非常的少。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规模都较少,2010年仅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超过10亿的,分别为14.93亿和12.25亿。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规模小就意味着基金会能够发挥的作用较小,有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都自顾不暇,生存尚且困难,更别说投资公益项目和继续发展了。高校教育基金会不仅总体规模小,募集到的资金也规模也不足。在已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高校2010年募集到了亿元以上的资金,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募集到的资金规模仍较小,捐赠收入尚未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在英美等国高校的社会捐赠约占学校经费的10%,日本公立高校的社会捐赠约占学校总收入的15%,私立学校则高达50%以上。

由于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规模较小,投资的规模效应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也成规模经济,指因规模扩大带来经济效应提高。规模效应同样适用于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带来的投资效益。美国的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学往往拥有庞大的基金池,以哈佛大学为例,1990年哈佛的捐赠基金为48亿美元,到了2008年6月30日,其基金总额达到了历史峰值369亿美元;名列第二的是耶鲁大学基金,价值229亿美元,第三名是斯坦福大学,其基金规模为172亿美元。3据全美院校商务馆协会统计,高校的基金会基金规模与投资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美国高校基金会基金规模越大,其投资收益越高。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整体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基金规模远远低于发达的高校。此外,由于受到基金规模的限制,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基金会也无法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保值增值投资对象较少、渠道较窄

《基金会管理条例》已经取消了对基金会保值增值投资的限制,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渠道较窄,形式简单,多数只选择银行储蓄这种安全稳妥的形式或者债券作为投资对象。但是,在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情况下,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率大幅减低,基金会的投资收益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基金会基金贬值。即使有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选择以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或者存款与债券的组合等方式进行资金管理,但是收益水平并不高。而目前一些既保险又可以实现一定收益的针对公益基金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该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教育基金会只好冒着风险投资证券市场。由于证券市场投资风险较大,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很多基金会不能很好的把握风险,又受到高校教育基金会规模的限制,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投资时无法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除了几家较大规模的教育基金会投资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外,普遍效果不佳,状况堪忧。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 下一篇: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背景下宁乡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