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时间:2022-07-03 06:00:44

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摘要: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中,仍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被动地学习知识,并更注重理论知识和作品背景的介绍,缺乏对作品的个性化分析,不利于学生们自主性的研究。有鉴于此,采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进行行为主义教学的深入,这也是对现有英美文学教学的大胆尝试和理论性创新。本文以反思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以外部研究视角作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将传统教学中“教”为核心的理念逐渐转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现有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随机通达式教学方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出构建主义教学的内涵和教学的时效性,为我国英美文化教学创新和探讨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英美文学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53-03

一、对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等院校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成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开展的重要构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对已久英美文学知识的讲述,并分析其中的技能特点,采用有组织的进度教学理念,选择由少到多、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方式。受教育的学生客体可以通过了解、背诵、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此之中有疑惑内容可以向教师讨教。这也就意味着此种方式的英文学习是建立在主体认知论的模式上,以刺激到反映的学习达到从外向内的研究,能够把握教学进度并加以控制。但是在教学中也是容易出现两个显著的问题,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把文学当成定论,文学教学以外部研究为主。目前主流英美文学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史料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分析以及文艺理论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史料和文艺的教学延拓,很大程度上忽略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很多教师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过于注重讲述其中的理论,而忽略在理论之中,的作品实际内涵的深刻研究。从实际教学效果分析,更是注重作品的社会影响和其中反映出的道德规范和时代意义,出现多样的各色理论解析和注脚。由于教师没有对作品中的文学价值、艺术内涵和审美能力进行深度剖析,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相关作品有一个深刻的研究和典型的了解,没有认识到作者的独特性风格。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成为历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的交叉学科,使得教学课程变得死气沉沉,不能达到举一反三、主动学习的效果。遇到实际情况时,不能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客观上也使得学生们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造成现有相关课程学习和应用的障碍。

2.把学习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目前英美文学课程在开展的时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为课堂的绝对主体,教师个人负责并参加全部的教学活动,包括英美文学作品的介绍,作家生平和时代背景的讲述、文学知识的传授,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等。这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在客观上导致“填鸭式”教学理念的广泛应用,直接阻断了学生们和文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且要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学意念。如果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分析的切入点,在教授相关课程时,教师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建立学生和作品交流的媒介,就像一座桥梁一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英美文学作品的精髓和内涵,可以按照学生们的意愿进行独立、客观的学习。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也给阅读者带来新的体悟和启示,这也是英美文学课程带给学生的收益效能。但是在现有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无情地剥夺学生二次学习和理解的机会,并对很多教学内容规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和理解方式,这也会在客观层面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种做法与现在英语专业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相违背。或者可以反过来理解,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是和现在素质教育理念相冲突,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现在探讨构建主义教学观,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需要从理论的层面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以构建主义为探讨视角,它认为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理论不能够成为绝对正确的唯一标准,也不可能成为永恒不变和世界通用的标准规范和真理。因为世界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永恒变化中,在此进程中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们现有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无论是从深度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广度的层面探讨,理论上是难以达到永恒正确的认识结果。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发展完善或重构自身的认识体系和自身的认识能力,最终能够构建出新的经验体系,并应用于认识的实践中,这与客观事物或现象单纯地映射在人的主观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客观存在是主观认识的必要前提,但主观认知的方式以及主观的感悟体会则具备着多元化、多领域、多层面的经验折射。如果不能拥有自我适应性的认知能力,则会极大的影响认识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认知的扭曲性。所以,优秀的构建主义思想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其尝试的必要性和研究的重要性的现实意义。

既然构建主义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模式,或者可以理解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那么构建主义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学习中,这也是探讨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元素,更是本文探讨英美文学学习的全新尝试和教学实践方式的立论点。构建主义教学观念体现在学生要成为学习认知过程的主体,为此需要转变现有的教师教学观念,由原先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渐渐的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作为学习进程的组织、指导和辅助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们自主思考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的效率,增加学生们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和延拓,并将其变成学习进程中的重要依托和参考元素。选择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更是需要学生个体亲自去感受、体验真实的世界环境,将间接经验有效的“转变”为直接经验;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由内而外的体现出来,而不是硬性的知识灌输和学习。根据上面的分析,要想真正地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模式,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主体以及教学应用价值。不断拓宽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面和认识的视野,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绝对主体。这也使得现今英美文学教育具备着更多的内涵和特色,体现着整体集合的局部效能,更是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语言学文化素养的魅力和作用。

三、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英美文学教学

目前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有着明确的规范,英语教学的意义不是体现在传授现有的文化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们具备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实际上,上述的观点也是体现出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如果要进行构建主义教学的深化,需要把握下面两个层面。

1.从外部研究走向多角度意义探讨。若从外部条件作为研究的分析基础,则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体现出史料和文艺的双重特征。在教授过程中事先假定这些理论具备着正确性和记忆的完善性,很多相关理论已经变成真理性的存在。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对此进行背诵式学习,使得学生在120~150学时的课程内容中,无法真正了解英美文学的内涵,也不能够进行独立性分析,更难以从作品的独特个性特征探讨研究,这一现象将会最终导致社会性以及机械性的无用学习。在《艺术社会学》中作者阿诺德・豪泽尔认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各类艺术产生制约,由此很多艺术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借助于社会学进行解析。这也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社会性规范的实际局限性。教师需要分析学生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以及人文内涵,要注重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不能设置单一的标准进行强行约束。

以构建主义分析英美文化的教学工作能够了解到,授课并不是面对完全无知的学习者,这其中也是生活经历和学习积累的二元化体现,需要在传授知识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也就意味着能力比知识更加宝贵。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确这样的理念,即授课的意义是要让学生们掌握英美文学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进行死板教条地讲解。要通过作品中所具备的要素,对作品提出研究的方法,找出思考的问题,并着手进行解决,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层面的探讨研究,能够培养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学习者,也从客观上达到教学的目的。

构建主义研究者推崇随机形式的教学方式,这也推进了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的发展,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教学的核心理念体现在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学习的能力,可以依托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相同内容的认识学习,能够对同一教学内容或者课题研究进行全面多维的了解。如果能将此种理念引入到课堂中,将会起到极大促进教学的效果,可以规避抽象空谈理论的问题,不让学生们被动地陷入到机械性学习的境地。同一内容进行不同层面的学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的效果。

对事物或者要素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将会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水平。譬如麦尔维尔创作的《大白鲸》,若从传统社会学角度分析,主人公亚哈统帅的“裴廓德号”可变成美国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评论者亨利・纳希・史密斯认为可将它理解为美国快速变化的现代化历程。若选择原型批判方法,以作品中叙述者伊什梅尔为视角分析,他在《圣经》中是被上帝、国家和家人驱逐的流浪人士,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自杀解脱。亚哈是《圣经》中邪恶的以色列国王,因忤逆上帝被天谴。但在《大白鲸》中他是不求功力、坚强果敢且刚愎自用、虚荣心强的人。亚哈与白鲸的争斗可阐释为人类和自然的搏斗,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也推进美国色彩文化的发展。

从外部环境进行英美文学的教育,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在多元化的思维探讨中,达到兼容并蓄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不是要否定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深化发展,使其具有集成和发扬的双重特点。

2.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要将教学的重点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并将“教”的形式改变为“学”的领悟,让学生们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这也体现出构建主义教学的精髓。建议让学生们能从自身的学习角度出发,亲身感悟和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必要性,通过自主独立性的思维,了解英美文学更多的魅力和时尚气息,通过发展性思维构建出自身独特的英美文化素养体系。

与以往素质教学观念不同的是,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强调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地位,也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关注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和整个课堂学习的组织领导作用,进而达到相互促进、多元化学习的效果。这意味着教师自身要具备构建主义教学思想,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们用构建主义学习的意愿和客观实践。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们学习的愿望,切合实际地开展英美文学教学,但要注重在此环节中要有效规避教师一手包办的教学问题;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课堂上找寻一切对学习有帮助的方式和内容,譬如选择牛津系列词典和相关的教师专用书籍。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要素。如果是简单的基础尝试或者单纯的知识介绍,不要选择在课堂上进行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在课下预习便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作品阅读赏析时,可以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探讨方式,让学生们自愿的了解其中更多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提供学生们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真正有效的提升学生们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的能力。这也从客观上达成教学的效果,体现出英语专业教学中采用构建主义教学的意义,体现出其在教学中所发挥出来的真正价值,具有广泛的探讨价值和分析意义。并在此过程中推演出支架式教学的意义,即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将具有复杂特性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化操作,并将其不断的延拓和深化。将整体的学习任务变成相互联系的客体学习历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性重构学习,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方式的教学,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真谛。

在教学中将学生从被教育的客体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要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宏观思维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并能够从微观层面进行知识的细致化研究和分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能够让学生们领悟到隐含在知识架构下的能力需求,要让学生们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到具有时效性和引导性的学习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教师教学的宏观把握能控制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可以有效的完成大纲的内容;教师教学的微观考量,能够深入体现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学习能力反作用于知识的获取。

不可否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背景的引导性传授不能缺少,这也是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引导。当然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授课,也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们融入到其中,更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英美文学的教学课程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但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现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亟需解决。鉴于此,在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时,可以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课程发展的重要依据。其中要转变原有教学中主客体的位置,要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们创新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这对教师素养也有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教学的内容,也要了解教学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进行素质教学的推广。教师要利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新变化和新思维,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将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更好的融入到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中。

参考文献:

[1]马安平.浅析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23).

[2]李碧云.建构主义理论与师范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1).

[3]张轶前,徐树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

[4]张辉.建构主义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02).

上一篇:网络背景下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教育研究 下一篇:基于任务教学模式互换性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