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人本管理模式论文

时间:2022-07-02 03:12:17

当代企业人本管理模式论文

一、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自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以来,尽管管理思想层出不穷,管理方式千变万化,但所有成功的管理无不依据带场情况决定其管理的原则、方式、方法。‘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使当今世界处在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中。这场变革突出表现为整个社会逐步信息化进入信息时代,世界上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仅打破了彼此之间在地域上的阻隔,而且正在跨越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隔阂而趋于一体化。一体化的趋势必将使市场国际化和全球化、从而使现代企业面临*第一,巨变的资本市场和弱化了的国家对企业的保护力的严峻形势。随着市场信息网络和社会.信息网络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正在实现一体化,资本可以实现无成本的自由流动。如1994年全世界公共债务市场达20万亿美元.每夭的外汇交易量达1万亿美元。这样巨大的资本流动量,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权及其中央银行都无法把握,从而削弱了政权和中央银行对金融的控制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的控制和整体管理水平。一个企业如果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会为资金而发愁,资金会通过信息网络迅速注入企业;相反,一个企业经营出现失误,就可能在瞬息之间因资金拮据而窒息。第二,巨变的商品市场的强大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正在不断走入家庭。据统计,1995年美国45%的家庭拥有电脑,正在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超过1000万台,这些家庭花在电脑上的时间是看电视的两倍;1994年日本和欧洲的PC机销量猛增50%,拥有电脑的家庭数量大幅度上升。这些家用电脑和信息高速公路联结起来,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工作习惯。专家们认为,电脑购物将成为下个世纪消费的主要方式。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国外许多企业依据自身特点,采取了各自不同于以往的措施。沃尔—马特公司实现了即时销售;菲利普•莫利斯烟草公司、卡夫通用食品公司、布洛克巴斯特公司实现了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这些事实说明,在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已成为商品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进行交易的有效手段。企业要实现其目的,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所以,信息化使企业面对的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在发生巨变,变化的基本方向是更快。这就要求现代企业不仅仅要具备“多(大规模),好(高质量)、省(低成本,高效益)”,而且必须具备“快(高效率)”,不仅生产要快,设计要快,更重要的是快速反应市场。这就是社会信息化后,市场最基本的特征。

二、信息时代市场的基本特征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反应市场的能力。因此,人才和技术的储备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两项基础建设。在这两项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储备。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提高,软件的完善和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化,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需要高素质的人去掌握,即使先进的管理方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参与。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开发。开发人就是要科学地认识人,合理地使用人并主动、全面地塑造人。这既是现代企业管理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趋势。早期的企业职工被当做会说话的机器,甚至连机器都不如,这时谈不上真正的管理。泰罗等管理专家为改变这种状况,接受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经济人”的假设,通过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和“利润分享”,实行标准化管理,引起了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亨利•福特进一步把这种管理方法发展成为一种企业规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以高薪的方式解决了个人与企业和公众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但却使人成为物和组织的机构的标准化的“螺丝钉”,人成为机械和规章的附属物。一句话,人是科学的奴隶。在这里,物的属性成了人的属性,人在物的属性面前,失去了人之为人的社会属性。畸形的“经济人”取代了全面的社会人。“霍桑实验”纠正了企业员工“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强调企业员工是社会存在物或“社会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一步从人性的角度强调,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较好的收入以改善经济条件,谋求较好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七情六欲,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归属感和尊重。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使他们获得在公司工作的最大满足感,那么他们就会情绪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大为提高。这些在工人为争取自身权力的斗争和消费者运动(从社会角度,表达了对商品质量的需求)的推动下,迫使企业改变其内外价值观,实现了管理观上的大变革。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质量模式亦随之产生。质量管理模式在满足人的多重需求方面,尽管比规模管理模式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企业不把员工理解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人的局限性,其作为理想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是不言自明的。西蒙(H•A•Sinm)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企业职工在管理中,成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人的现实可能性,因此,从本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企业针对信息时代市场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其制度和权力迅速作出调整的方式,实现其管理模式的飞跃。这就是被许多管理学家称之为的“重新构建公司”。重新构建公司的目的是企业创造一个让每个职工都能参与的环境的新的管理机制。在这个环境中,由于没有等级制的压抑,也没有等级制的功利,对人们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再是以职位高低为标准,而是以工作绩效为标准,因此,人的价值不在于他们官阶的不同,而在于他们的专业不同,文化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这种价值观和规范的环境中,人们才可能去参与、去创造,去实现知识和智力的碰撞。由此可见,随着现代企业对人的认识的提高和深化,企业管理的思路、方案也随之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并朝着人如何全面发展的目标靠拢。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在企业管理中,管理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分工使每个职工在其特定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使每个职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对人的认识的逐渐全面和深化,从理论逻辑上为中国当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哲学基础。但包括重新构建公司过程中的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或方案,如“横向管理”、“灵活生产”,都仅仅是对人本管理模式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和资料。受其对“管理”内在本质认识上局限性的影响,和忽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因而,远未达到理论上的成熟和模式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恩这段话,科学、简明而又十分准确,并为许多世纪的经验证实了的对社会进行自觉管理的实质的回答,使得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管理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自觉活动。这种活动是同制定决策,同把这些决策付诸实现的组织,同按照既定目标来控制系统,同对活动做出总结,同系统地获取并加工和运用信息相联系的。那种把管理的内在规定性理解为“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玛丽•佛烈特语),“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西里尔•奥唐奈语),“是决策”(西蒙语).是一种“技术”(哈罗德•孔茨语),“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H•法约尔语)等等,都是对管理本质的误解或曲解。社会管理是如此,作为社会管理主要类型的经济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亦更是如此。在企业内部犷其目标能否完全实现,其管理能否取得显著效果,归根到底有赖于人。离开了他们在企业机体中位置的正确性,离开了他们的责任感,离开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离开了他们的知识修养水平,一句话,离开了他们自觉、主动、创造的活动,企业就难有大的发展和创新,难于在巨变的资本市场和弱化了的国家保护力以及巨变的商品市场的形势压力中站稳脚跟。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成功的经营者、管理者往往将人放在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根本依靠、根本自的的意义上来对待。一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员工丰富的、全面的需要,就标志着这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聚集着发展和壮大的力量。一个企业如此,所有的企业亦如此,中国当代的企业当然更如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一为人本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对人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管理思想。不管是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孟子的“性善论”,都强调了人的本质虽然相同,但行为能力又极不相同。要管理好人,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一点,并创造条件,使人的行为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自的价值追求。因此,对人的科学管理应该是:以教育性、引导性为主,以规范性、防范性为辅;通过“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的最佳管理原则,使组织中的人“以德待人”、“谦虚礼让,’,从而获得群体内的“和为贵”、“交相爱”的“礼”的秩序;通过“以法择人、执法有度、法不阿贵”,力求使人和物处于合理的最佳配置状态,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管理者应该先重视自己的修养及其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然后去“安人”或管理他人,最后每个人都能够推已及人自觉管理自己,而达到管理者“无为”,实现企业的“无所不为”的最高目标。很明显,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本管理,也是西方社会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削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新论断。这一理论概括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包括生产和分配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就是要达到生产上的效率性和分配上的公正性的统一。一切思想、知识、政策、策略和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都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小平同志用这个标准打开了过去被铁定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把私有经济、市场经济、股市、证券等纳入社会主义范畴,从而用市场配置、个人利益、科学和知识去支撑生产效率的持久提高。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是知识的创新和发展,知识和知识性劳动正在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趋势,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就为我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整合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管理模式,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中国企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巨大变革时期。其企业必然面临着经济制度、经济体系、企业制度变革、人际关系变化、生产方式进步、现代管理手段发展的挑战。面对挑战,自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在企业中广泛推广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18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15年的经验教训表明,要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的落后局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仅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必须象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日本企业那样,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整合出系统的既适应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要求,又适合本国民族特征的新的管理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现代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独树一帜,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特征,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对管理本质的科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应当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模式。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柔克刚的经营理念,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机弹性的组织机构,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达到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目标。

作者:赵军政 席成孝 单位:汉中师范学院

上一篇:网络文化监控与服务系统设计论文 下一篇:应用传统文化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