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教质量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02 11:43:03

高等职教质量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在各方面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取得重大发展,但是,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并稳步提升其质量呢?有不少专家进行了这个问题的研究。本文所有综述材料来源于中国知网,时间范围为2003年至今。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总共检索到246篇论文,从中选取刊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36篇进行述评。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背景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面临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挑战,也面临着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改革诉求。目前,理论界主要从以下几种背景研究质量问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普通本科院校扩招,造成高职院校新入学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素质不高。而且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师资队伍也出现了紧张状况,校园硬件设施告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黄春麟认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受到影响最为深刻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它要求从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形式及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从上而下的改革,才能应对大众化带来的挑战。[1]

(二)市场经济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整个教育产业蓬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投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不规范的教育组织以及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相应的带来了人们各种观念的改变,不少人产生了狭隘的人生观。这种教育主体观念的恶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致命的打击。周志刚认为,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滋生出一些歪曲的个人功利主义,渗透进教育领域,大大的影响了教师的素质甚至是教育本质的纯净。[2]此外,市场经济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位,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现象,也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实用性技能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产业结构、产业类型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对技术人才产生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工人有精准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泛的理论修养。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主阵地,必须根据的市场的需求,改善人才培养的规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科技发展也影响着教育手段的选择。也有学者探讨了全球化、多元文化、知识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产生的深刻影响。

二、关于质量观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问题是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质量即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王平嶂认为,所谓教育质量就是指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达到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3]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质量;二是教学过程质量。

(二)教育质量即人才质量

教育的结果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因此,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就是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周衍安认为,高职教育的质量就是指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其顾客要求的程度。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产品满足用人单位的程度上,就其核心内容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是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4]

(三)教育质量体现在对个体、学校、社会需求的满足

高职教育质量既要满足学生个人需求的程度,也要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程度。只要满足了经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双重需求,即是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高玉莲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建立应依据以下三个方面: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和规律;高职学校的教学规律和办学综合效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5]周文根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维度可分为社会、个人、学术三个维度。在社会维度上,必须回答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在个人维度上,必须考虑回答学生对自身学习期望达到怎样的程度;在学术维度上,不可忽视传播先进文化和创造优秀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实现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6]

(四)精英与大众相结合的质量观

任君庆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这两种质量观,前者强调学术性,后者偏重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学术性质量标准作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也不能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的大众化的职业型的质量标准去取代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7]应该将二者结合,既注重知识、能力培养,也不忽略技能、个体素养形成。

(五)多样化发展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应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由于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系统的多元化,服务对象的多样性,质量标准也应该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统一。此外,教育质量标准是与一定时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动态性标准,所以高等教育质量又是永恒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三、提升质量的策略的研究

(一)培养目标定位

首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那就是技术性和应用性。孙文学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依据办学定位,制定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8]

(二)办学体制和机制创新

单一的办学体制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大瓶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要在良好的引导下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学,满足群众对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需求。吴志挺认为,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加强实践环节,除了可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有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加大与企业行业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实践锻炼,企业的员工可以到学校内进修,加强自身理论基础修养,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9]

(三)创设有特色课程模式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调整,把改变以往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作为重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然后依据教学计划设定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大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参与力度,依据行业要求设置专业,按照职业资格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是学校教学质量的良好体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1)提高师资队伍中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2)定期安排教师到工厂中实习锻炼,积累实践经验;(3)聘请行业和企业中的高技术专业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等。此外,还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在这方面,周志刚认为,管理者对师德建设有重要影响。[2]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不是片面的强调制度约束,要留住人才就要给予他个人活力和发展空间。

(五)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质量至上的观念。其次,教育评价标准是教育质量的参考,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再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教育监控和指导机构,对人才培养实行全面监控。此外,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上。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这样的评价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循教育体系而定的评价体系,一是依循社会回馈而产生的社会评价体系。重视学校各管理系统的评价,社会各界的有效反馈以及学生评价。

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研究的评价

(一)存在的局限性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背景,虽然考虑了教育系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但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社会政治因素,关于这个背景的考虑少之又少,研究力度显然与它对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符。关于质量观的界定,目前还处于自由分散研究的状态,不同学者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关于质量的标准也不同,还未形成一个定论,一套标准。在质量标准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大部分学者提出的关于提升质量的对策又大致相同,并无新意,使得自己的研究也无说服力。况且,目前的研究仅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于实证研究少之又少。

(二)可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都会被考虑到,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析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研究渐渐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形成一套为大家所公认的质量标准,并据此形成一套评价质量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在问题对策的研究上,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对策被提出,不仅仅停留于空而且大的理论层面上,而有更多操作层面上的建议。

上一篇:平面设计之书法融入现况及意义 下一篇:地方高校发展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