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

时间:2022-07-02 04:20:5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

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阅读的文章应该不算少,按道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已经养成,阅读能力应该很强。很多学校现在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打转,学生对付考试卷上的阅读题目应该有一手了吧,可事实有时总会让人大跌眼镜,大多数学生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一道道阅读题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得到的分数让人心寒。更可悲的是,学生高中毕业后,还有几人对阅读感兴趣?还有多少人保持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有多少人“自能读书”?

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出现这些让人痛心的情况与我们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少慢差费是有很大关联的。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往往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把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的阅读模式来加以肢解训练。很多教师根本不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机制,不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心理接受过程,导致阅读教学缺乏前后关联性,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混乱不堪,更无法很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之路是围绕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价值追求,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施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躬行实践。

朱熹云:“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会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这些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少教多学,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分析,去思考,如此,学生才不会成为被加工的对象,而是被“激活”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角色。

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高中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要学会放手。要改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介入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力求少教多学,变革常态的阅读课堂为自主课堂。课堂按一定的自主学习流程展开,学生运用教师教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探索形成的少教多学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为:占有资料——把握共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优化模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是,课程目标的本质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本教学模式的“占有资料——把握共性”前两步属于陈述性知识,而“占有资料”又是“把握共性”的基础。“占有资料”的“资料”包括:文学常识、知人论世等,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准备,当然师生共同搜集材料更好;“把握共性”的“共性”包括:掌握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关注写作方法等方面,这项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课堂学习的核心,老师和学生对研讨的文章要有一定的共识,否则,学生收获不会大。大凡一篇好文章,主旨、内容、形式、效果总是“四位一体”。所以,师生提问可围绕“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三个层面展开,而后两方面是重点,也就是要着重理解和鉴赏作者使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技巧,当然,问题设计应灵活多变,不同的文本提问方式也应有所区别。这两个环节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引领学生理解并借鉴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的技巧来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阅读教学也需要通过构建模型来完善阅读认知结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迁移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地“优化模型”,可以建立一个合理的立体的网络结构,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好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强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得少一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便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达到“自能读书”的活动程序与策略体系。

下面以学习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一谈上述模式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步:“占有资料——把握共性”。占有的资料:李白的遭遇,写本诗的背景,“吟”的诗体特征。把握的共性:生字读音及意义,本诗的层次,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歌的意思。

第二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比如学习第一层。

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口译或描绘原诗。)

其次解决怎么写的问题。(1)从表达方式切入提问:本层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议论,记叙,描写)要说具体描写了什么,记叙了什么,对什么发表什么样的议论。(2)本层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以虚衬实:“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衬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3)本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夸张、对照。讨论作用时,可以这样问: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神往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可以与第二步同步进行。

课文学完后,比如可以从写法的角度来“优化整合表达技巧模型”,与上几节课所学的诗歌进行联系,编织表达技巧、情感等方面的网络。

再以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步:“占有资料——把握共性”。占有的资料:作者情况,文中提到的一些文化常识。把握的共性:生字读音及意义,概括每段大意。

第二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上课开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课前完成的段意。

1 2……6 7 8 9 10 11 12

段意

品性

(怎样的人)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作者是通过写什么的事来表现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的?

为了突出国文老师的这些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写法?(欲扬先抑,似贬实褒;善抓特征,描画细腻;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以上问题解决后,即可将本文与以前学过的类似写人的散文比较,构建起学法、写法等模型或网络。

以上学习模式同样适用于诸如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整个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参与者,起到了启发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历练、发展能力、获得方法、养成习惯等各种活动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少教多学”,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学习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杂乱无章、天马行空,教师也不必再故弄玄虚、云里雾里,而是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效果显著,我的学生参加高考后大都会跟我说:我们做阅读题采用你的阅读模式解读文本很轻松、很自如。运用这种学习模式训练学生,学生很快就会形成成熟的、稳定的阅读能力,可节省下大量的时间,用于实践“大语文教育”观。即使在高三的专题复习时,我也不会进行没完没了的阅读训练(系列、序列训练后,也没有必要进行机械的冗余的训练),而是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阅读报刊杂志,了解时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搭建平台,如每月举办一次诸如辩论会、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组织专题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语文素养,开拓视野,培养忧国忧民的意识、悲天悯人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

最后必须强调:如果一节课为一条龙的话,此模式只相当于龙骨架,至于造血造肉,乃至给龙“点睛”,还需要教者去努力,切不可将模式僵化、机械化,刻板教条以致一成不变。模式着眼于科学性,利用模式又要着眼于艺术性,要使少教多学的阅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必须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胡生友,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宿豫。责任编校:王玲

上一篇:隐含读者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下一篇:“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