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浅见

时间:2022-07-01 07:01:09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浅见

【摘要】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是:认真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数学教育理念,立足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探索素质教育之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祖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胆创新 锤炼数学语言 激发兴趣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46-01

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多少年来,绝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课堂上讲得满头大汗,虽然是津津有味,可学生却听得疲劳瞌睡,枯燥无味;更甚者课后作业题山题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有的干脆躺倒不干。面对这一严重事实,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是,认真更新教育思想,立足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锤炼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载体——数学语言。为了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必须在学习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就中学数学而言,其语言主要有普通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水平,通过教学、练习、测试和巩固练习等环节。教会学生善于选择和运用准确、精炼、规范和科学的语言。如代数中文字语言与代数式的互化、几何中图形与文字语言、数式语言的互化,文字叙述与符号表示的互化等,做到逐级升高,熟练应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数学语言和教学运算技能是数学素质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来源于对知识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木条做成一个任意四边形,然后再将小木条连结各边中点(简称中点四边形)。问:请同学们观察,连接各边中点的四边形像什么四边形?而后活动演示,改变四边形的形状,让学生观察整个运动变化过程中这一“中点四边形”的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有时像平行四边形、矩形。”在学生兴趣高涨时,进入课堂教学。又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时,问:“同学们,当人们感到身心最最舒服时,你们知道环境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学生欲言又止,老师接着问:“你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37℃。”看到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才告诉学生环境温度是23℃。学生感到很奇妙,再让学生算出23℃与37℃比约等于0.618时,才道出其中的数学道理——黄金分割。而后告诉学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旗,大多数书籍报刊、门窗等矩形形状的短边与长边都是按照0.618这个比数。这个比数我们称为黄金分割,进而导入黄金分割的概念教学。

三、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的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因为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操作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内容。所以,要教会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利用类型题组,培养学生深刻性,要用分类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严密性;要用一题多解法,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再则,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因为应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学习过程,教学形式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讲授能力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并且能使学生产生探求心理,课堂教学应着力从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入手,利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从身边见到的现象出发,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获得自然的过度。如,在教学中设计数学游戏,讲述数学发展史或数学小传,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图表、漫画等,通过交流、讨论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把数学这一枯燥、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全心投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培养高尚的志趣,而且使之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进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素质教育之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刘晓明 刘虹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年

上一篇:小学作文评价研究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