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浅析

时间:2022-07-01 01:37:20

摘 要: 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是相对于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而言的,是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对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的超越。能力本位这一概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中,要理解能力本位,就要追根溯源。

关键词: 能力本位

美国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能力本位”教育,这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泰勒原理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美国的能力本位教育最早是在职业师范领域施行的,1972年美国师范教育协会组成“能力本位师资培训委员会”,专门用于能力本位的分析。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受到美国能力本位师范教育的影响,在加拿大人力资源部和美国纽约通用学习公司合作之下完成了DACUM法的开发,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开发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模块化教学。它打破了传统高职教育的三段式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1989年4月,澳大利亚成立了国家培训部(National Training Board)指导开发国家能力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力本位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培训包的具体能力要求为教学指导。英国的能力本位教育体系建立的标志是1986年的NVQ(National Vocation Qualification国家职业资格)与1992年实施的GNVQ(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普通国家职业资格)。NVQ是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用以取代长期以来多元化的职业证书制度;GNVQ则是一种能力本位的职业准备资格,目的是加强职教与普教的一体化,它的诞生进一步完善了能力本位的英国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和通信技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使企业结构和人才资源的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对劳动力的技能的要求随之发生变化。在二十一世纪,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能成功地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完成他所需要的教育,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良好动机。职业教育的从教人员必须具备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能力本位的教育,即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载体,在实现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动力。

近一百年的历史长河见证了职业能力观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行为主义导向的任务技能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以岗位任务技能为主导思想的北美能力本位运动,该能力观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技能,而这些具体的任务技能则对应于一系列具体的、孤立的行为,而被陈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就是要接受培训的能力。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只重视彼此孤立技能的培训,没有顾及任务技能之间的联系性及其所共有的一般素质的要求,专业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则不宜全盘采纳。(2)整体主义导向的关键能力观。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新科技革命的召唤下,需要劳动者具备一种不易被淘汰的、在不同的知识间相互迁移的、在不同职业间能够通用的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当时人们认为,能力不能等同于操作行为,能力是看不见的个体的内在素质(personal qualities)。整体主义导向的关键职业能力观,受整体主义一元论的影响,强调整体性素质结构功能大于各分能力素质之和,对于职业学校教育初始阶段人文素质的培养及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其过分强调整体性,忽视特定岗位所需的任务技能,对职业学校教育后期特定岗位职业技能的实训及针对性较强的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借鉴意义甚微。(3)建构主义导向的整合能力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科技革命继续推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悄然来临。整合的职业能力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与具体的职位和工作角色紧密相连。它不仅强调一般性素质诸如“批判力”、“态度”、“经验”等,而且要有与具体工作情境相一致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得这种整合的职业能力既不等同于一般性的关键能力,更不是特定的任务技能的重现,而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与具体工作情境相联系的复杂的素质结构,由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组成。这种建构主义导向的整合职业能力观就是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能力本位教育把影响活动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者本身,能快速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效率。能力本位教育能帮助未来的劳动者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而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需要人们不断地更新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力本位的教育意味着职业态度的养成。态度涵盖着从事职业能力的多种行为能力,如敬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受教育者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孟鸿伟.素质教育的国际经验.人民教育,1996.

[2]陈鹏.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及其理论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6.

[3]王文槿.职业院校的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与教练式教学.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16-07-11.

上一篇: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枢纽型学生社团精品化发展的实践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