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29 07:01:19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作用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 国家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必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供给侧改革提供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所以供给侧改革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分重要。第一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要求,第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第三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等收入;陷阱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01-03

中国人均GDP接近8 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是否具备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供给侧改革是否成功。

一、供给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要求

世界银行2007年对1950年以来先后100多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进入高收入行列,有些国家在徘徊,有些国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按照2016年标准,人均年国民收入低于1 02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介于1 026―4 0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介于4 036―12 47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2 47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现有高收入国家70个,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中有十多个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各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发展条件和道路不同,但是本质相同,就是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具备长期动力。这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制度合理。都是走上工业化道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又进行了宏观调控,保持适度竞争。第二,社会结构合理。通过国家进行二次分配,保证就业,保障收入,培养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强大内需。第三,发挥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的作用,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占领上游产业,提供高质高效产品和现代服务。第四,不断改革开放。一方面,打破利国内益固化的藩篱,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紧跟国际形势,搭世界经济发展快车。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很多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理论的是“库茨涅茨曲线”理论。“库茨涅茨曲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不平等水平也低,当经济开始增长时不平等水平也在加大,当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阶段时不平等水平开始下降,出现倒U型曲线。倒U型曲线含义是,当经济发展时,社会不平等程度也在变化。工业社会后期是倒U型曲线的拐点,这时效率与公平相对合理,生产力水平高,创新驱动能力强,社会保障程度高,形成庞大的中产阶层,社会稳定和谐,具备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条件。70个高收入国家的实践证明倒U型曲线理论是正确的。

中国虽然是G2国家,但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是还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得社会经济具备长期发展动力,因此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其实质是从“供给侧”这一源头着手进行的系统性、Y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高质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这要求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制度创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要求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科学宏观调控,搞好社会保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要求发挥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充分调动竞争主体的竞争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是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培养庞大的中产阶层,消除贫富悬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需保证。第三是发挥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供优质高效产品和现代化服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技术创新的研发力度,以自主产权的技术来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占领上游产业。第四是不断改革开放,占领国外市场,获取国际发展先机,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外部条件。

二、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两个方面,是宏观调控的两个轮子。需求侧改革可短期、快速刺激经济发展,但是无法提供长期发展动力。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高质有效产品和现代化服务,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发展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颈。

过去,我们采取“需求侧”改革,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但是无法提供高质有效产品和现代化服务,出现需求短板,至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需求侧”动力衰竭,经济下行压力大进入新常态。2011年我国经济速度从两位数开始下降,至2015年“破七”,2016年为6.7%。人工工资、土地、资源、能源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使得一些企业处于亏死状态。政府和企业债务负担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下降,投资边际效用减少。改革开放红利尤其是人口红利尽失,如2012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至2014年累计减少960万人。经济全球化红利不再,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使得我国出口总额下降、进出口速度下滑。第二是环境压力凸显。长期采取“需求侧”发展动力,以高投资为主导,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生态失衡。尤其是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能源和资源消耗大,二氧化碳排放多,雾霾、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十分严重。第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长期采取“需求侧”发展动力,注重经济发展总量,忽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造成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石化、石油产业大量产能过剩,汽车自主品牌少,房地产开发出现“鬼城”,钢铁产能大但是关键性的材料还得依靠进口。第四是有效需求不足。因为传统的、大众化的消费过剩,多样化、个性化的有效需求不足,尤其是在健康、旅游、环保方面的产品有效供应不足,监督管理不力,以至出现“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鱼”恶劣事件,出现“瘦肉精”、“毒豆芽”、“三聚氰胺”不安全食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受到销售成本增加、名牌产品的地区定价策略不一的影响,以及税率重、费用高、环节多的影响,使得同样品牌产品如汽车、化妆品、食品、日用品等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部分需求被转移到国外,以至出现到日本买马桶盖、到欧洲买奢侈品、到香港和新西兰买奶粉、到美国和加拿大购房现象,甚至因在国外扫货而被称之为“购物狂”。总之,民生短板严重,一直无法提供人们渴望的满意的教育、医疗、金融、保障产品。

实践证明,2015年以来“需求侧”改革已经无法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继续实行需求侧改革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于是,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思想,不以GDP论英雄,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2015 年11 月10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思想,此后在全国实行。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虽然是经济领域的奋斗目标,但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性改革,涉及包括劳动力、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发挥,涉及政府对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涉及市场刺激作用的发挥,涉及对竞争主体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涉及人们就业、创业,涉及扩大本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制度的创新。是从供给侧发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改革思想。这是我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思路和途径,它从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引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2015年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宏观调控重心从需求侧改革变为供给侧改革并且不断深化。2016年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另有194个改革任务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强调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五年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M程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的进程。

三、供给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通过“供给侧改革”,为建立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条件。

第一是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政府依法治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主要是:(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编纂民法典,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利。(2)推进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动民营银行发展,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3)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老有所养,社会保障全覆盖,人们安居乐业。实行二孩政策,加快户籍改革,增加社会劳动人口,增强人口流动性。(4)完善跨部门统筹机制,加强对金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城镇化、生态文明这些基础性重大改革的协调推进。(5)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

第二是针对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情,走自己特色的培养庞大中产阶层道路,不断扩大内需。(1)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实行承包土地“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确保农村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广开农民致富门路,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市民化。(3)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业。制定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4)做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扎牢民生保障网。(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关注贫困民众生活的长效保障机制,制定更有力更扎实的脱贫攻坚政策并且落到实处。通过上述五项措施,培养庞大中产阶层后,推进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创新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调整消费产品结构,畅通消费渠道,使每个国民都成为“全渠道消费者”,以实现供需结构有效匹配,城乡区域协调互动,释放国内最大的需求潜力。

第三是振兴实体经济,培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竞争主体。(1)转变意识,营造环境。树立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第一的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百年老店”。提高大企业素质,培养职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参与公平竞争。(2)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抓手,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问题。①深入推进去产能工作。主要是淘汰如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石化、石油六行业高耗能、高排放的过剩的落后产能,提升产业产品结构。要求用市场和法治手段做好化解过剩的落后的产能工作,牵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一牛鼻子,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执行环保、安全、质量、能耗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处置企业债权债务,安置企业下岗职工。②深入推进去库存工作。主要是消除房地产泡沫,减轻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库存压力。以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思想为指导,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综合金融、财政、土地、立法、投资手段,建立既适应市场规律又符合国情的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基础性、长效性机制。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适度限购,控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购房。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把去库存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疏解特大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提供三四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引力。③深入推进去杠杆工作。主要是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低企业杠杆率,消除金融杠杆,防控金融风险。要求地方债自发自还,强调企业自身举债约束,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支持债转股和资产重组。采取多种方式化解银行呆账坏账,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筹资功能多样化。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作用,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筹融资问题。④深入推进降成本工作。主要是降低要素成本,减税降费。首先是要求企业内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其次是政府提供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各种税费,降低制度易成本。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⑤深入推进补短板工作。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问题,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既补制度也补发展短板,既补硬的也补软的短板。加大对水、电、路、通讯的投入,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的投入,解决入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3)推进国企改革。国有企业领域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经营机制。要求如石油、铁路、电力、民航、天然气、军工、电信等这些国企2017年迈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

第四是提升产业、产品结构,提供高质有效产品和现代化服务。主要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使得产业结构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1)构建产业新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行业,实施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工程。(2)提升产业结构。以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为依托,发展“互联网+”、“工业4.0”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发展高效、安全、节约、环保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三产的比重,扶持小型、小微企业发展。(3)成为制造业强国。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新材料、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以及生物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4)搞好现代服务。以大数据为依托,数据资源共享,把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起来,创新购物链、供应链、消费链和产业组织。(5)加强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

第五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解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瓶颈。(1)在部分领域继续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争取更多领域发挥先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强基础研究。(2)要求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政府发挥为创新提供高质高效服务的功能,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3)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转化。要求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发力,产业升级、财政投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多行业多领域协同创新,确保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分配制度科学合理,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最终实现资金、人才、科研成果在企业、城乡、科研机构、高校之间有序流通。

第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推动世界经济朝包容、联动、共享、合作、共赢方向发展,实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大国外交、全球外交,充分发挥中国对外话语权。发挥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引领作用,发挥亚投行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引领作用,发挥美国退出TPP后的亚太引领作用。采取更加开放政策,促进对外开放朝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从而赢得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主动权。

此外,把顶层设计与调动地方和基层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协调区域发展,实施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东部率先、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使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pply side reform to China across the "middle-income trap"

WEN Da-an

(Longy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CPC of Fujian province,Longyan 364000,China)

Abstract:China has entered the ranks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across the "middle-income trap" is inevitable. A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demand supply to provide long-term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economy reform side,so the supply side reforms to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en points. The first is the essence a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he second is a key requirement,a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the thir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Key words:supply side;reform;middle income;trap

上一篇:西北地区打车软件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