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的悖论

时间:2022-06-29 05:28:18

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的悖论

【摘 要】教育变革温和的改变着政治面貌,政治变革急遽地影响着教育发展。教育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动力,民主政治是教育民主的土壤,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的交互作用,循环决定论的悖论博弈共生。

【关键词】《爱弥尔》;教育变革;政治变革;关系

从柏拉图到卢梭,他们首先是深邃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述教育时,他们似乎都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让他们勾画出自己理想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又离不开理想的社会公民,而培养理想的社会公民,他们首先想到的又是教育,似乎是教育变革可以推动政治变革,但往往教育变革对政治变革又无能为力,更多地充当的是政治变革后的被变革者。那么,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之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由《爱弥尔》说开来,谈谈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的悖论。

让・雅克・卢梭有五个孩子,可都被他送到了育婴堂,也就是说,卢梭从没有教育过自己的任何一个子女,可他为什么却通过想象写出一部教育名著,以极大的热情来培养自己虚构的教育对象――爱弥儿。对于教育的论述,似乎有这样一个逻辑的起点,论述者一般都抱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在他们看来,要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必须有合适的人来建设他理想的社会,而这些合适的人,也即符合他社会政治理想的人,不是天然的存在着得,于是,要想培养这些合适的人,就必须发挥教育的作用。不管是柏拉图要建设理想国,就要用马拉松式的教育培养哲学王,还是梁启超要建设一个新社会,就要用新知来培养新人。卢梭也同样,他要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社会,就要用自然主义的教育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的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这或许也就是卢梭在1753年完成《论人类的不平等的起源》,1754年完成《社会契约论》后,在1757年到1762年花费五年的时间写一本教育巨著的原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无疑是卢梭社会政治理想的蓝图,而《爱弥儿》可能就是卢梭寻找的那个实现他描绘宏伟政治蓝图的人,当然,那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一国国民。这样看来,卢梭也认同这样的方式:教育改造人,人改造社会。但杜威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里也曾说:只有民主社会的土壤才会孕育民主的教育。那么,这里似乎就存在一个悖论:是教育变革推动政治变革,先教育民主后政治民主;还是政治变革充当教育变革的先行者,先政治民主后教育民主。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二元循环决定论。到底谁以谁为存在为前提,谁决定谁的存在。

让我们首先进行一番历史的考察,在东方,有严刑峻法的封建政治专制统治;在西方,有神权高于人权的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社会并不是一直都是民主的,但现在却存在着民主社会,这是毋庸置疑的。拿卢梭当时生活的法国来说,即使在卢梭生活的那个时代,法国依然是一个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当时法国专权的现状,但在今天谁也不会否认法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同样,在斯巴达,只有公民的子女才可以接受教育;在中世纪,女子接受正规的教育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也就是说教育生来也不是民主的,但现在却有民主的教育,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同样以法国为例,在卢梭生活的那个时代,封建的教育肯定是不平等,不民主的,但现在法国的教育,毫无疑问是民主的教育。也就是说社会从专制走向了民主,教育也从专制走向了民主,即使这样,仍不能看出是政治变革导致了教育变革,还是教育变革推动了政治变革。

让我们再来考察一个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路径,从大的方面来说,基本上有三种路径,第一,内生型民主,即有权力主导者主动进行的民主改革,如华盛顿推动的美国的民主。在可以加冕称王时,他却不迷恋权力,反倒用权力制约权力,实现了人类把权力的“利维坦”关进牢笼的梦想;第二,内变型民主,即有国家的内部发生变动推动的民主,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起义和革命,典型的法国大革命奠基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当然,这是最激烈的内部变革,像刚才提到的,教育的民主能不能导致一个民主的社会,如果可以,那么这就是最温柔的变革;第三,外输型,即有外部输入民主变革或民主观念,既有激烈型的,也有柔和型的,激烈型的如伊拉克、利比亚的变革,柔和型的如印度、韩国的变革。那再来看一下教育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路径:第一,内生型,也就是像卢梭所做这样的,通过自己的民主教育思想来使教育走向民主的道路;第二,外加型,教育受外部变革的影响,如政治变革的影响,从专制走向民主。这样来看,也只能说明政治变革的路径比教育变革的路径多些,但并不能说明政治的民主就导致了教育的民主,或教育的民主就不能导致政治的民主。

下面再来考察一下,政治变革教育与教育变革政治的难易比较,也就是是政治变革教育更容易些,还是教育变革政治更容易些。一般而言,应该说政治变革教育更容易些,为什么呢?因为政治变革教育一般都是有当权者推动的,其所拥有的推动教育变革的资源与动力更大,可以看到,当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后,一般都会变革前朝的教育系统,特别是当民主政权后,教育领域更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教育变革政治一般是由在野者,特别是对现行的社会政治不满者,企图建议一个新的理想的社会政治而推动的,卢梭写《爱弥儿》正是这样的情况。但可以看到,教育变革政治是一种温柔而漫长的活动,尽管这种活动的根本性意义更大,但当权者得态度也会对教育变革政治的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教育来变革政治的路坎坷而崎岖。且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来看,曾有多种救国的思潮(改变旧有的专制体制),如实业救国,文艺救国,教育救国,但最后还是革命救国,可见教育变革政治的艰难。但政治变革教育就容易了很多,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了时期的一系列教育方针与政策,使教育变成人民的教育。但以上也只是证明了政治变革教育比教育变革政治要容易很多。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专制的政治同时也可以很容易的变革教育,使教育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人类的利益。时期,政治的一声命令,教育就陷入了停顿,政治不但干预了正常的教育,而且还可以选择接受教育的对象,又红又专的人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所以,正是由于政治变革教育的容易性,更应该警惕政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比教育的变革容易,政治变革教比教育变革政治更加容易。并且专制的政治会把教育变得,民主的政治会把教育变得自由。所以,对于在专制国家进行教育变革,我更倾向于进行政治变革,因为那会决定教育的变革,并且企图用教育变革推动政治变革的活动显得漫长而不可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同政治变革教育的主张,甚至有人会认为如果当时教育救国的理想实现了,比革命救国的现实能造就今天更加美丽的中国。对于教育变革与政治变革的悖论还需要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洪港,王莉.教科书出版与近代政治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08(04):66-70.

[2]林毅.知识精英与政治变革[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

[3]叶澜.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06(08):3-9.

[4]余进利.教育变革:从理性-结构范式到战略-系统范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53-57,76.

[5]朱新卓.教育变革的现代困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04):47-52.

[6]郑金洲.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教育变革[J].学术月刊,2005(10):37-42,110.

上一篇:敬老院老人需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