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国文

时间:2022-06-29 01:21:06

怎样学习国文

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肺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我们现在读文言,是因为时间远隔,古今语法不同,词汇差别很大,你能否从文字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地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这就是一般人觉得文言文了解的程度,比白话文实在是难的地方。

文言文,大学生与中学生都不大喜欢读的,大半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不容易了解,譬如文言文中的“吾谁欺”在白话文中是“我欺负哪一个”的意思。如果你不了解古代文法,也许会想到别的意义上去,然而只要多读它几遍,多体会一下,了解的程度就不同;所以“读”的功夫,我是以为非常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对于典籍冷淡,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里面的事实,与我们现在不同。电影汽车飞机等类,在古代书籍中就见不到。反之,古代许多事物在我们现在也无从看到,譬如官制,礼节,服装等等,必须考据才能知道,这都阻碍我们阅读的兴趣。然而。只要用心,是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

生在民国的人们,学做文章,便不须要像做古文那样费很大的力量,只要你多读近代的作品,欣赏过近代的文学作品,博鉴过近代的翻译书籍,文学名著,那么,你写的文章。也可以很通顺,这是不用举例证明的。文言文中的应用文,再过20年,必定也要达到被废弃的境地,因为白话文的势力,渐渐地侵入往来的公文中,交际的信函中了。

由于文言文在日常应用上渐渐地失去效用,我们对于过去的文言文写的典籍,便漠不关心,这是错误的思想。因为我们过去的典籍,我们阅读它,研究它,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

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需要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还自号“不求甚解”,这种态度,太错误了。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那是有害无益的。他的不求甚解,是因为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隐居时才自称“不求甚解”的,这句话含着他的人生观,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如果你以为他的不求甚解,就是马虎过去的意思,那么你非但没有了解“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义,对于你所读的书,就更无从了解。

碰见文言中不懂的词汇,除了请教国文老师而外,必须自己去查字典,以求“甚解”。如文言中的“驰骋文场”这成语,有一个人译到外国去是“人在书堆里跑马”的意思,这岂不是笑话吗?又如“巨壁”,原意是指拇指叫做巨擘。而它普通的意义是用来表扬“第一等”或“刮刮叫”等意义的赞语,这些地方就得留神,才不会出错。再举一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更说出另一种道理,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又如下例: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这两句新诗,它的含义似乎更深了,有些人不解,但如果读了全文,便知道是非常容易明白的话。由此可见,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

此外关于了解文章的组织,也是必须的,须得把每篇文章做大纲,研究它怎样发展出来,中心在那里,还要注意它表面的次序,这种功夫,须得从现在就养成习惯,训练这种精神。

最后是关于写作方面,那你必须了解“创作”与“写作”的性质是不同的。自以后,许多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在今天,我们所能看见成功了的,出名的,确是寥寥无几。推究失败的原因,是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时时借文字发泄感情,文学的成分太多了,不能恰到好处,反而失去文学真正的意义。

来纠正我们这些坏习惯,必须从报章文体学习。而我们更要学写议论文,从小的范围着手,拣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练习写,像关于学校中的伙食问题,你抓住要点,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即是有条理的文章。新闻事业在今世突飞猛进,发展的速度可以超乎其他文体之上,因为它是简洁而扼要。这种文体,我希望大家能努力去学。与其想成为一个文学家,不如学做一个切切实实的新闻记者。

(本文是朱自清1944年在昆明中法中学的演讲词。曾发表在《国文杂志》1944年第3卷第3期)

上一篇:庞朴:守望民族文化 下一篇:国外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