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6-28 04:54:11

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摘 要: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日本技术、资本要素充裕并有科学的管理经验,而中国拥有充足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两国经济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21世纪以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所以,研究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有利于充分掌握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现状和结构,为中日间经贸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济;相互依赖;贸易贡献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45-03

在中日两国政府宣布邦交正常化后的四十多年里,尽管两国政治关系时有摩擦和争端,但双边贸易构成了中日经济合作的支柱。1978年以前,中日经贸往来只是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的经贸合作向投资、技术等多领域发展,中日贸易显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中日贸易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提高;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赖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即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下降。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一、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

自20世纪70年代,依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概念工具之一,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提出。库珀将其定义为“国家间增长的对外经济发展的敏感性。”他认为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传递或相互依赖,而不是单向传递或片面依赖。两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有多种形式,如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信息传递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活动往来的重要渠道。双边贸易关系在中日两国经济合作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采用贸易贡献度来分析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A国对B国的贸易贡献度意味着相应年度的B国总进/出口增长率(与前一年对比)中A国占有的程度,其意义在于分析两国间贸易关系的亲密性和依赖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国对B国的贸易贡献度=XB×XBA ①

从表1、下页表2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的进口贡献度逐年递增,其中2001―2004年增速较快,由-1.3%增长到3.9%,2010年达到最高5.7%。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年和2009年的进口贡献度较低,2009年甚至出现负值。相比较而言,日本对中国的进口贡献度在2003年达到最大以后则开始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在2009年降到-1.4%。从进口贡献度的数据来看,200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的进口贡献度高于中国对日本的进口贡献度,2004年以后则相反,说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就出口而言,中日两国对对方的出口贡献度均小于对进口的贡献度,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贡献度小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贡献度,但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贡献度呈现递增的趋势,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贡献度在2004年以后则呈现递减的趋势(见图1)。这说明:中日两国相互依赖程度在出口方面小于进口;在出口方面,虽然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但是随着中国对日本依赖的降低,日本对中国依赖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不断减小。

二、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结构分析

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相对加强,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相对减弱,中日两国间进口依赖均高于出口依赖。与此相对应的中日两国间经济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也存在着阶段性的特征。21世纪之前,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互补性较为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发展。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相对于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该产品的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CI=(Ei-Ii)/(Ei+Ii)①

一般认为,TCI越接近于1,则表明该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强;TCI越接近于-1,则表明该国该产品的比较劣势较强;TCI等于1,则表明该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为中性。

下页表3反映了2009―2013年中日两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从下页表中可以看出在轻工产品、植物产品、木及制品、皮革制品、食品、玩具、纺织品及原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在近些年都保持相对稳定,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日本则在运输设备、纤维素浆及纸张、贵金属及制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一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21世纪之前,中日两国间贸易往来大多是产业间贸易及垂直的产业内贸易,不构成相互竞争的局面,这一阶段两国间经济合作以互补性为主。随着中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不再完全依赖要素禀赋和劳动力资源,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使得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逐年增加,中日两国间贸易的竞争性不断增强。但就中日两国近年来TCI的变化来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结构关系仍以互补性为主。

三、政策建议

中日两大经济体间相互依赖关系发生变化,日本对于中国的依赖逐年增加,中日差距逐年缩小,中国已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中日经济相互依赖的结构关系主要还是互补性的。这种比较优势的差异为两国继续深入开展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此背景下中日间应积极合作,妥善解决问题和争端。

中日双方应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加强政府间对话,共同维护区域经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宏观政策上可就国际经济形势作出政策协调。

中日双方也应适当调整贸易政策,共同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争端。中国在保持具有比较优势产品份额的同时,需完善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加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商品的比重,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日双方应在WTO框架内建立贸易磋商机制,将贸易摩擦的解决规范化,防止负面效应的溢出,还应当通过行业协会,跨国仲裁机构之类的非政府组织调解企业间争端。

参考文献:

[1] 王毛平.中日经济“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与权力分析[J].国际论坛,2010,(1).

[2] 魏全平.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变化――“东亚共同体”倡议的经济背景[J].亚太经济,2010,(2).

[3] 王箫轲.中韩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J].亚太 经济,2013,(5).

[4] 陈言.中日经济合作新走向[J].经济,2009,(7).

[5] 郭骏.中日经济合作的智猪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2009,(6).

[6] 孙世春.中日经贸关系的战略转型[J].日本研究,2009,(4).

[7] 高鹤,王岩.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12,(10).

上一篇:大湘南旅游圈系统空间结构耦合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