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思考

时间:2022-08-02 04:41:41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思考

《大舞台》2017年第5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并吸收新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并且,中日两国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差异。本文是以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而求同存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比较

引言: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对发展影响深远,且不断向下传承,而日本文化因为地域限制,缺少很多原创性的内容,先是借鉴中国文化,又吸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内容,形成了矛盾文化,即会因势转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与观点对立。

一、中日文化的四大差异

(一)观念差异

价值是从某种特定的文化中产生,对一个事物有自我的观点,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所以,观点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准则,也是判断一个人言行的标准。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处于思想的统治地位,让中国人形成特有的价值观念,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国会把“仁”作为思想的核心,而这一思想传到日本后,其会选择“礼”作为思想核心。由此,可以了解到,中国人的观念中,具有博爱的特点,注重家庭,可以感受到人情味,而日本注重礼貌,待人礼貌、诚恳,但文化缺少厚度。中国发展是以儒家思想为基调,关注人际关系的变化,并把思想与政治结合,家族色彩浓厚,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血缘关系会让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随后是地域关系,其会让一个地域内的人们建立联系,增强凝聚力[1]。同样,日本文虽然也注重集体,有很强的家族观念,但观念开放,除了本家族的成员外,其他非血缘关系的人们也可以作为家族的一份子。日本的家族活动是以生产为主,注重整个家族的发展与兴盛,传承自己的家业,所以,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与本家的关系要比旁系亲属更加紧密。

(二)思维方式

中国地域辽阔,有多个地形,以农业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大陆文化,但日本地域狭窄,资源有限,很多资源与物品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由此,中日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较为保守,同时又会对新事物感兴趣,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既会对人保持礼貌,同时又会争吵。这种方式可以体现出,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是以与对方的人际关系为参考,对每个人会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不固定,经常忽略人际交往中的普遍次序。中国人有良好的自律性,会用道德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有道德上的压力,会自觉避免做出不道德行为,对罪恶较为敏感,注重人际交往的普遍次序。

(三)行为模式

儒家思想虽然会同时影响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但因为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人们的行为模式有很大差异。大量学者对比中日文化后发现,得到了一个共识,即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商业民族,处事圆滑,以和为贵,树立诚信意识,而大和民族是匠人民族,有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执行命令,注重工作细节,遵守规则,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就像是日本的公交站,公交车会准时到达站点,且如果双方约好见面的时间,如果路上没有出现特殊情况,都会提前5分钟到达约定的地点。而虽然诚信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人们时间观念较弱,日常活动较为随意,有时候会更改双方见面的时间,经常出现迟到的行为。所以,中日文化的行为模式中,如果不全面了解,很容易发生冲突或矛盾[2]。

(四)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文化中差异最明显的一项,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词汇使用的差异,二是具体语言的表达。首先,日本文字的是由中国汉字演变而成,甚至于有些字会直接照搬汉字,但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词汇书写与内容表达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先生”,它在古代,代表的是“文兄”、“老师”,随后是对人的一种尊称,同时也是丈夫的代名词,现在该词汇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但在日本,“先生”只能用于教师、医生等,其他职业的人员不可以使用。并且,日本人会因为生活中一个小的动作而道歉,就像是出行或挤公交时撞到他人,有时甚至会弯腰致歉,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少出现。其次,中日语言的交流同样有多方面的差异。日本人与他人沟通,说话较为圆滑,不会直接拒绝,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就像是约其他人出行,如果对方不想或有事,就会委婉的表达,先感谢对方的好意,然后说明原因,维持双方的关系。但中国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被邀请人直接拒绝,告知对方自己不会去,随后说明原因。这是两者表达否定思想采用的方式,而双方肯定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即日本人会征求对方的意见,不会把想法直接灌输给对方,让对方有思考的空间,而中国人直接会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指出自己的观点[3]。

二、中日文化差异的分析

中国文化是由多个历史文化组成。文化最初是从黄河流域起源,很多人认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正是如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是以黄河为中心。我国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纷纷围绕黄河展开,即黄河是我国文化、政治形成的中心。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封建制度统治,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比如文化最初是由百家争鸣发展而来,随后儒家思想从众多思想中脱颖而出,符合封建统治者提出的观念与思想。除了儒家思想外,法家、道家思想也对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文化的产生,是由外来文化与本土融合产生,具有广泛的吸收性。决定这一特点的原因是,日本人会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文化,有学习的欲望。唐代是我国发展鼎盛时期之一,有大量的文化,会派高僧带着佛学、医学等资料东渡日本,把中国文化引入日本,同一时间,日本也会派学者到中国学习,是当时日本主要的学习对象。而到了清朝,西方国家快速发展,日本人开始吸收西方文化,改变了文化的形式,加以创新[4]。同时,中国是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从原始社会直到清代,一直以农耕为主,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且很多游牧民族也逐渐加入到农耕文化的行列中来,丰富了文化内容,让文化更具包容性。但日本是以海洋文化为主,地形多为山地,并且国土面积狭小,其为了得到充足的资源,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但海洋的变化是不定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可以克服困难,因此人们会让集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结语

中日文化虽然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两者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异,需全面了解两者文化的内容,发现矛盾之处,客观分析,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不会出现交流发生矛盾的现象,加快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容,减少文化交流的阻碍。

参考文献:

[1]殷小凤.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研究[J].才智,2014,06:251+253.

[2]姚莉娜,顾红,王萌,韩舒静.中日文化差异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7+22.

[3]陈思佳.关于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比较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52-56.

[4]夏迪娅•伊布拉音.中日文化差异下的体态语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11:154-155+2.

作者:孙昕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辽宁边防总队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分析 下一篇:玉米大垄高产种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