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

时间:2022-09-30 09:45:40

【前言】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被公众广泛接受和使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32亿,与2013年相比,半年新增网民共计1 442万人。互...

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研究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渠道。网络自有的特性一方面促进了公民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各种信息的传播也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压力和挑战。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网络对政府公信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以及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网络时代政府重塑公信力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252-03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成员对政府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的认可和信任的程度,综合反映了政府的向应力和号召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多公民开始积极在网络上参与政治讨论和政治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但是也使各种信息的透明度更高,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频曝光,从而使政府公信力随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重塑政府的公信力成为我国政府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网络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面临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被公众广泛接受和使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32亿,与2013年相比,半年新增网民共计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较2013年底提高了1.1个百分点(如图1)[1]。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网民群体规模庞大,网络已经深入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预示着高度信息化的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顺应趋势,从20世纪80年开始进行电子政务改革,在1999年正式进入“政府上网”阶段,如今我国的政府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与网民积极互动。2005年《小康》杂志了我国第一个我国的“信用小康”指数,显示我国的“信用小康”指数为60.2,政府公信力为60.5,只是一个刚刚及格的水平,公众对于社会信用状况的担忧也主要集中在政府公信力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13年我国的“信用小康”指数上升到了70.5,政府公信力指数为74.1,近十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政府公信力基本上一直在缓慢上升。2009年以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政府信用,同时网络对政府诚信监督的巨大影响日渐显现[2]。但是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在网络时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网络问政意识不足,与网络的普及速度以及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程度不相适应。政府对网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的回应性相对较低,网络问政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各个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疏于维护,并不能与公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其次,政府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政府部门对政务公开重视不足,同时政府单方面对信息进行垄断,信息的不对称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同时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再次,缺乏应对公共危机、控制局势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对信息的封锁在网络时代已然寸步难行,负面消息的被迫公开反而加剧公众的不安,无法及时把握和疏导舆论必将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例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铁道部一句“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的解释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3]。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行政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随着公民的监督意识加强,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和腐败案件频频曝光,这使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扣。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7.2万件,结案17.3万件,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5.1万人[4]。庞大的数字显示了反腐的急迫性。

二、网络时代政府重塑公信力的途径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就必须从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开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摒弃原有的“官本位”思想,树立起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的能力,关注社情民意,充分回应公众诉求,坚持深化制度改革,继续强化公示制度、举报制度、问责制度等,把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改变政府观念开始,树立政府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问题,促进政府工作内容由强制监管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转变,优化政府结构,合理分权、授权。

(二)加强网络监管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问政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管制立法,严格执法,防治网络犯罪,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使公民在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时有一个充分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次,政府需积极监督和引导舆论,净化网络环境。网络舆论是当今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网络舆论揭发曝光并引起注意。政府必须重视网络舆论,在使网络舆论的渠道更加畅通,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舆论引导合理舆论,避免群体极化现象,打击造谣传谣,引导公民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正确客观地看待公共事件,发表言论要理性公正,实事求是,避免偏激和夸大其词。对于谣言、故意诽谤政府的虚假言论也要依法严厉打击,公正处理,树立政府权威,净化网络环境,防止政府形象受到损害。

(三)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在网络时代,政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平台促进政务公开,综合运用各种网络平台信息,了解民情,与民互动。各种网络平台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论坛等等。截至2013年12月,民政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共接收推送数据2.88亿条,与民政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215.84万条。各新闻网站对新闻进行报道和转发的数量,成为了衡量民政工作媒体报道热度的最重要指标。网络媒体对政府工作的关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2)[5]。

政府的网络平台要真正做到有效,还须设立专职部门或配置专职人员,迅速、合理、有效地回应网民的问题、质疑和诉求,以政府的官方性第一时间粉碎谣言,安抚群众。政府还要重视对网络沟通平台的科技投入,依(下转260页)(上接253页)靠先进的网络科学技术维护网络安全,对网络犯罪和有害信息的传播实行高科技立体防控。与此同时,要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政府要对网络树立全新的认识,主动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不能再封锁消息和坚持“一言堂”,对于网络舆论要正确疏导,而非盲目封堵;主动同网络媒体合作,形成政府、网络、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依法通过各种渠道取证调查,把最真实、准确、客观的消息传达给公众,并充分征求意见,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总结

网络时代的到来把网络的影响带入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在网络深入公民生活的环境下,政府不得不重视网络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促进政府转型,提高政府公信力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网络发展的重大挑战。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力量,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同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渠道,与公民良性互动沟通,通过网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自身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07-21.

[2] 东方财富网2013―2014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70.5[EB/OL]..

[3] 人民网.温州动车事故原因必须查清,政府应直面公众质疑[EB/OL]..

上一篇: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