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

时间:2022-06-28 04:01:33

人民币国际化坎坷前行

中国要成为新世纪全球金融中心,必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不可能有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必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及实现后将可能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巩固人民币国际化地位?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总的来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市场选择的基础是货币发行国具备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占全球较大份额的贸易和金融、发达的金融市场及保持货币价值稳定的能力。从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状况看,只有少数经济实力强盛的国家的货币才能被国际社会接受,在国际流通成为国际化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也必然是综合实力发展的结果。

外来冲击

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都将面临冲击,并且相互作用,给我国经济管理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由于我国将实行逐步放开的政策,因此面临的外来攻击还具有一定可控性;当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后,市场将全面放开,投机性的攻击将是一种常态。

外汇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汇率市场受到外来攻击,汇率产生不正常的大起大伏,将对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方面,日本的教训必须汲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严重破坏了日本国内金融秩序,成为日本经济衰退、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的主要原因。现在人民币正处在升值周期,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是否会出现日本曾经出现的日元先升后贬的情况值得关注。

国际市场对世界货币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人民币要想最终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长期来看必须依托经济发展,确保币值稳定。尤其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和市场化运作手段,防范国际投资者对汇率市场的冲击。只有币值长期稳定的货币才能在国际交易中出色地执行货币职能,降低资产保值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才能获得不同国家交易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资本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及国际化后,国际资本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通过汇率市场和资本市场两道门槛。一般认为,由于国内外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引起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资本的大规模流进流出,尤其是国际热钱的炒作,将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一旦中国资本市场受到冲击并出现较大波动,就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稳定,使市场上的资产持有者面临损失,进而削弱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完全是有利的,如果资本市场没达到一定水平,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加大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险,首先,在已经开放经常项目的基础上,在新的产业结构形成之后,再逐渐开放资本项目,是确保经济稳定的选择;其次,要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动向,小幅渐进升值会加强升值预期,导致更多投机资本流入,加重经济泡沫。未来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中国必须对资本流动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泡沫高度警惕,必须密切注视资本市场的动向,保证金融安全,防范汇率受投机资本操纵引发金融危机。

货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需要完善并确保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良好运行,这不是简单的放松管制,而是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并通过它来对利率水平和结构施以有效影响的体系,并确保这一体系的良好运行。

迄今为止,尚未市场化的主要是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根据发展需要,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银行存款利率也将实现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加强制度和相关市场建设,形成合理的、真正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相协调,不仅是包括货币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通过市场化机制避免风险的需要。

两难境地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看,目前我国在国际收支方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国多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提高了国际清偿能力和人民币国际信用地位。但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高,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不理想。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如果我国继续像现在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则资本项目逆差是否足以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要求就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就是中国需要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以保证国际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的亚洲国家必然要求不断增加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则其他国家的货币储备增长又成为问题,从而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等问题;如果保证了其他国家的货币储备,确保国际清偿能力充足,那么可能面临的人民币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又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将面临衰落。

国际化后人民币地位

展望未来世界货币格局:世界现行的是以美元为主、欧元与日元为辅的多元化浮动货币体系,美元、欧元与日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世界货币格局将不断调整和变化。

首先,美元地位将继续衰落。美元虽然继续充当国际主要货币,但其强势地位已逐渐衰落,欧元的产生以及日元的国际化都对美元有一定冲击。美元在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但这种地位是以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为基础的,近年来美国经济和政治波动,尤其是近期实行的美元贬值政策,都使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坚挺形象受损。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进程,国际储备货币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元地位将呈现一定的衰落趋势。

其次,欧元的地位将不断巩固。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国际化是以欧盟内各国让渡货币,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采用趋同的财政政策,形成区域共同体,以及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相近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由于欧盟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欧元一诞生,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欧洲经济为基础的欧元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将不断巩固。

第三,日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有限。日元国际化是以贸易为基础的,在其经济鼎盛时期,世界贸易中对日元的需求大量增加,但也决定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上。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后,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借此带动国内金融改革,改变了日本经济二重结构的特点,从而提高金融业效率。但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日元在亚洲区内被其他国家的接受程度有限,且日本经济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日元在未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有限。

第四,亚洲统一货币的形成具有较大困难。一是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亚洲地区存在一些原有的和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统一货币的环境和欧洲相比差很多。二是亚洲地区大国关系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日本经济的复苏、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使亚洲地区大国力量发生变化,大国之间关系复杂。三是亚洲热点地区发展趋势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朝鲜半岛问题、东盟一些国家的政局不稳、艰难的巴以和平进程、美国和盟国长期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驻军等都阻碍了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国家在经济上与欧盟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不具备欧元区统一货币的最起码条件,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统一亚洲货币。

第五,人民币在亚洲以及全球的地位不断上升。人民币具有较为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早日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不惜承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商品出口减少的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付出了一定代价,亚洲金融危机得以提前缓解。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表现出的大国风范及人民币在这一时期所担当的亚洲“支点货币”职能,为人民币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也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化奠定了牢固基础。目前,人民币已经为周边国家所接受,在亚洲贸易结算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现国际化后,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不仅成为亚洲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也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储备货币。

巩固人民币地位不容忽视:人民币国际化后,在享受铸币税、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会受到一定制约。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该如何巩固人民币地位?

首先,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施强金融战略。一是要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二是要完善微观经济基础,使国内企业生产、投资决策受国际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三是要启动强金融战略。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金融市场能够迅速转换金融资产而给货币持有者提供一个规避货币持有风险的通道;可增强货币持有者对所持有货币的信心和乐观预期;可以防范国内金融企业中存在的隐患;加快国内货币高层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有效调节人民币需求与供给的“流动资产池”,维持人民币币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保持人民币在国内外流通的币值稳定性和盈利性。

其次,保证人民币适当的汇率。价值稳定是对于国际货币的内在要求。这种“稳定”是指:该货币不仅日前拥有稳定的币值,而且将来有望持续稳定和坚挺;不仅在本国拥有稳定的购买力,在国际市场上也信誉良好。因为只有币值长期稳定的货币才能在国际交易中出色地执行货币职能,降低资产保值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才能获得不同国家交易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虽然人民币不可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且美元的地位在衰落,但一定时期内在调整与美元汇率关系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国际协调的尺度,又必须顾及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训必须汲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严重破坏了日本国内金融秩序,成为日本经济衰退、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关系也需要把握好尺度。

第三,加强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以后,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将大大降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也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风险暴露随之扩大,从而对国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也必然更加频繁,国外的机构在经过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两道关卡后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我国的经济体系中,而国内资金的对外投资、资本外逃等也会相对增加,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将要求政府更有效的监管,逐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要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制度。

(作者赵锡军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宋晓玲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存款准备金率高走下的中国商业银行 下一篇:宏观调控改变了房地产行业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