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银行理财风险之门

时间:2022-08-13 02:04:05

推开银行理财风险之门

市场的震荡和宏观经济数据的高温,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然而,一向被认为收益稳当的银行理财却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风险,就在其中!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内通货膨胀率保持在高位运行,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控制通货膨胀依然是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2008年下半年,央行有可能继续采取不对称加息(存款利率提高幅度大于贷款利率提高幅度)的措施以抑制银行贷款冲动。

警示:银行理财有风险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一方面,商业银行悄然发生了变化,其推出的理财产品已由原来的稳定低收益产品转变为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以赚取较高的手续费和业绩报酬。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加剧使得广大投资者进一步认识到:投资有风险,不投资风险一样巨大。在国内投资渠道较少,A股市场震荡难测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

然而,随着民生银行QDII产品亏损超过50%,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预期收益上“忽悠”客户。在风险提示不足的情况下,银监会最近一段时间加大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审查力度,规定各商业银行要求客户填写风险测试表格、不允许有预期收益等限制。由于事出突然,有的商业银行减少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有的银行甚至暂时停止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目前,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低风险“零”收益和高风险相对“高”收益。

尴尬:低风险“零”收益

2008年以来,一向备受大家信任的安全性高、风险性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却频频曝出一些结构性产品出现“零”收益的事件,多家中外资银行都榜上有名。对此,我们要客观的分析其原因,不要盲目把责任推到银行身上。据分析,出现此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全球证券市场走势低迷。一些“零”收益的产品大多连接境外的股票,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股票大跌,挂钩产品的收益也大幅度降低,这是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者无法控制的。

二是银行的投资能力和道德水平。一方面国内中资银行在投资能力和产品设计上远不如外资银行,有些银行对于自己代销的产品甚至一无所知,很多客户经理也只是起到了销售员的作用。另一方面除了产品设计上存在不合理性,道德风险也不容忽视:产品风险提示不足,过分强调预期收益是主要的道德风险。由于银行产品的不透明性,客户无法看到产品的详细说明书,而银行客户经理大多重点强调其收益性。

其实零收益并不可怕,只要产品设计合理,把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人群,广大投资者是完全可以接受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毕竟在基金平均跌幅超过20%的情况下,也没有基民去基金公司讨说法的情况。

陷阱:高风险“高”收益

去年A股的高收益使得国内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10%的左右年化收益嗤之以鼻。各家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开始了高风险“高”收益之路。

为了达到高收益,现在大部分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与境外股票、股票指数、黄金甚至大宗商品期货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比如,中行的“汇聚宝”有“高折价优质H股挂钩型”美元产品;深圳商行的“盈丰理财”有“美元12个月股票挂钩”产品;招行“金葵花”有“高盛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美元”产品;渣打有与纽交所上市的三只农业股票挂钩的产品等。这些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一般超过20%,投资者正是对这些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怦然心动,同时也忘记了其背后的风险和利益分配原则。

事实上,经研究发现,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主要问题是这些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把收益留给自己,把风险抛给客户。除了收取固定的销售费和管理费外还要收取一定的业绩报酬,而当产品亏了钱则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如果产品本身赚了钱,银行可以大块地吃肉,同时可以给购买者喝口汤;而如果产品本身赔了钱,银行毫发无损,但购买者可能连饭也吃不上。

策略:切忌盲目

在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是收益率上不要被“忽悠”。要弄清楚人民币理财产品广告中的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累积收益率;是固定收益率还是浮动收益率,在目前市场行情下浮动收益率一般不具有参考价值,因为投资期权等衍生品产品再高的收益率都是可能实现的,只是概率问题。

二是投资标的不要被“搞晕”。要清楚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投资到海外市场的是不是存在汇率风险,投资产品的风险大小、收益率是否可信。

三是流动性不可“忽视”。随着2006、2007年股市的大涨,央行不断加息使得那些拿着5年或10年国债的投资者痛苦不已,所以流动性一定要高,不建议大家买封闭期超过2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四是保本承诺不可“马虎”。关于保本型产品首先要明确是100%保本还是90%保本,其次要明确多长时间保本,比如承诺三年保本的一般是三年后保本,若是在这期间赎回则没有保本承诺。

(作者供职于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

上一篇: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因素 下一篇:徽商衰败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