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时间:2022-06-27 06:12:35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培养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职业技术岗位(岗位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们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实现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正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赢在起跑线上,在未来有一个更好地发展。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能够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习的专业能力,使国家投入和人才安置能够最优化。基于此点,高职院校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培养重点,真正地发挥职业学校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美国的“生涯理论”专家萨珀对生涯作出了如下定义: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青春期至退休期所有有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对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目标以及就业的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技术的培训、教育和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一、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是能够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因素,只有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起点高度,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自我定位直接关系到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只有自我定位,才能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自己能够能干什么,自己的才能、学识、兴趣等适合干什么。

自我定位可以通过自我分析的方法或可靠的量表工具进行测量,以便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打牢职业生涯的基础,才能够谋求更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第二,可以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以及现有的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当你有了正确的价值定位,才能通过努力使其持续增值。正确的规划将引导对自己的优势方面与劣势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促使你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行弥补。同时,确定目标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三,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实例表明,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人成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没有发展方向的人。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行之有效的发展计划,才能够扎扎实实地施行下去,不断省察自身,校正方向,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对于下步的发展也能够做出良好的计划,而不会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浪费宝贵的发展时机。

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项内容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只是盲目地,或者是模糊地进行过规划,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但是,目前的社会调查来看,大多数被访学生虽然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很高,能够认识到对将来的安排的指导作用。

2.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就业十分盲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已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大多数高校仍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是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过分强调暂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以及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引导。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找工作时不够明确,结果就往往是上班后频繁更换工作。

3. 课程体系不完善。从调查中看,学生不仅仅只满足于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介绍,而是对深层次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需求。而目前各所大学现在为学生提供的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并不十分充足和完备。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性课程,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偏低,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清,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4.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在以后的行动中却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区执行,导致现实和规划不一致的现象。

5.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明确,不能够正确的分析自己,学生对自己的喜好不清楚,更不必谈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科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学生跨入学校开始,指导每名学生进行严格的自我剖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并在学校的学习中,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生入校后,要对其个性趋向、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和分析,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态,了解学生选择的职业类型,从而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

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学校需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校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和长效机制;设置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了解和把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据此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第三,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要强调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反馈的体验环境。比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加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组织,或者推荐安排到学校行政部门、社区、公司实习和参观访问。使学生通过不同类型、多种多样的体验,感受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

第四,对专业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教书育人,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方向,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教师,更要及时解答学生的就业困惑,培养学生自我制定职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后续的就业、创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真正做到有所提高。本研究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做好毕业生理性就业指导提高就业力的研究”(课题批准号ZJY11219)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军. 试析高职院校的就业力[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73~75

[2] 谭璐.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8):66~67

[3] 朱新华等. 试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系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87~89

上一篇:浅谈中职数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