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时间:2022-06-27 11:36:38

创新型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创新,一批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便成为必然。本文从创新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征出发,探索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方法与途径,尝试性地提出三点看法,即深化校本研修、完善人本管理和优化校园环境。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校本研修;人本管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掘青年一代的创造潜能,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时展呼唤创新型教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倚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首先要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要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教育创新需要创新型教师。

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新洲一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竞争实力,提出了“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解决学校面临的优质师资不足、教师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和加快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追求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创新型教师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中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个人作为主体的特性被禁锢。在价值主体上,宣传甘当“铺路石”、“螺丝钉”;在价值取向上,热衷于“大一统”、“标准化”。造成了教育主体性、创造性的普遍缺失,表现为:自主独立性不强,自我意识淡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较差。严重阻碍了师生个性、人格、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创新型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对传统教育观念加以甄别和扬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观。创新型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尊重对象主体性和人格尊严,呈现认知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获取新事物和新信息,允许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激励创新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含四类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其中,条件性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指南,是能否产生创新作为的基础。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三大特点:博专型,创新型教师往往是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博学多才,同时又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复合型,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将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心理等纳入视野,做到一专多能;开放型,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在开放中自主选择,在选择中创新。

创新型教师的思维特征。创新型教师思维特征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定向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起点和过程灵活,善于迁移和组合分析;思维的独创性,善于对知识进行创造性加工,在概括提炼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思维的批判性,善于独立思考,注重全面正确分析;思维的敏捷性,能敏感发现和捕捉信息,迅速产生灵感。

创新型教师的教育方法。创新型教师的教育方法主要为:以生为本、民主教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上,平等看待学生;启发教学、引导思考,相机诱导、不搞一言堂,鼓励独立思考、乐听异见;激励尝试,注重创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形式多样,课堂活跃,不拘泥于教学陈式,根据学情、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踊跃思考和积极投入中提高学习能力。

创新型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情绪情感能力、意志力、个性心理能力以及学科教学渗透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能力和对学生创新素质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创新型教师的人格特点。创新型教师的人格特点为:充满自信,不迷信定式,不盲从他人,不屈从权威,具有独立性;充满好奇,喜欢观察、思考和研究,具有好奇心;大胆想象,思维新颖、独特、变通、流畅,具有想象力;充满激情,带着感情待人,满怀激情做事,具有进取心;坚定执著、百折不挠,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超越自我,具有意志力。

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依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深化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浓厚学研氛围,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构建校本研修体系。结合校情、教情,我校确立了“终身学习、超越自我”的研修理念;提出了学研高投入、思想高境界、理论高素养、技能高水平、研修高成效的“五高”总体要求;规定了以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论、教育创新技法、新课程理论、国内外教改新成果、学科专业新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为重点的研修内容;采用个人自学探究、集中研讨交流、专家教授讲学、名师跟踪指导相结合的研修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教学、教研、教改、科研一体化的研修原则;实施完善制度、健全组织、丰富活动的研修管理;确立了全员参与、分类推进、整体优化的“1325”研修目标,即100名以上教师达到全区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水平,30%以上教师达到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教研、科研能力水平,20%以上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课程专业水平,5%以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活动中锻炼成为名师。

健全校本研修组织。我校着力办好“一校”、“二会”、“三班”、“四组”等研修组织。“一校”即教师业余党校。定期开班,由上级和学校领导干部或聘请专家授课,主要进行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学习,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明确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价值观、创新观和发展观;“二会”即党建研究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党建研究会结合学校党建和教育改革实践,分析研究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问题,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分析研究新时期中学生身心、个性、人格发展的特点,班级德育、班级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班”即青年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班、教育科研方法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骨干教师进修提高班。各班学员通过学研活动,完成“六个一”的任务要求,即每学期攻读一本教育理论新著,进行一项专题调研活动,提出一个富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或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设计一个在自主创新教育模式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一项教改试验,撰写一篇教研教改论文;“四组”即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研究组、教改实验指导组、校本教材开发组、课堂教学督导评估组。分别为学校教育决策服务,进行自主创新教育模式实验指导及经验总结推广,为课程改革提供校本教材,根据省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案。

上一篇: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下一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