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课外作业现状及改进对策

时间:2022-06-27 01:02:15

品德学科课外作业现状及改进对策

小学品德课程课外作业强调生活体验,各册作业均采用文字、图片、表格、留白等形式呈现,充分强调道德体验和美德践履。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时,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投身于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去发现、感悟、体验生活的道德性,建构和生成生活主体的德行。综观当前部分教师处理课外作业的现状,往往忽视实践环节,与编者的设计意图相悖,其主要偏差如下。

一、实践环节“缩水”

如果忽视品德教学的实践环节,会导致道德认知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分离,降低德育效果。

【情景重现】: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下册《别把花草弄疼了》的课外作业是要求学生到社区“分组调查花木种养情况,进行交流,并给当地管委会提出建议。”听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作业的:

师:你们住的小区内种的花草树木长得好吗?生1:我们小区里有个小公园,一年四季都很美。生2:我们那里的花草都被挖了,停了不少小汽车。生3:我们住的是私房,周围没有花草树木。师:喔,那就观察一下教室四周的花圃吧,如果发现被破坏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报告。

【改进策略】:

1. 明确任务。教师应讲清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社区花木的种养情况及提出保护措施。

2. 组织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居住的片区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自选组长和调查记录员。

3. 提供支持。根据低年段学生特点,教师应提供相应帮助,与社区教育指导小组联系,带领或指导学生观察花木种植区,并介绍相关情况。

4. 运用结果。在班内组织交流,提出建议,并交社区领导,为创建文明社区献计献策。

二、具体指导走样

我们应该通过顺导,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顺导”之法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授之以习见、习闻、实践锻炼的方法,以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指导实践性作业时往往随心所欲。

【情景重现】: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和烟酒交朋友》的教育目的之一是“通过学生对学校附近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的调查,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思考解决这种问题。”以前我处理时出现过偏差。

师:今天放学路上,大家查一下地上有多少个烟头,明天由课代表作个统计,再想想吸这么多烟的危害。

生1:老师,我是乘公交车回家的。

生2:我是爸爸骑摩托车接我回家的。

师:不少同学没有办法数路上的烟头,那步行回家的同学一定要数,其他同学再说吧!

【改进策略】:

1. 激发内心需求。学生有了“不和烟酒交朋友”的认知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通过“吸烟的危害知多少”的讨论,结合对课本中“漫画”含义的分析,调动学生“不与烟酒交朋友”的内心追求,以激起学生自我践履的意愿和兴趣,自觉参与社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2. 设计调查形式。教师可灵活机动调整调查形式,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菜市场、小饭馆、新村公园、贸易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些烟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一个远离烟酒、的社区宣传员?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烟民多”、“危害大”的现状,逐步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质性评价淡化

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查找不足,改进和完善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评价促发展。然而当下忽视作业质性评价,把学生作业一收了之的现象屡见不鲜。

【情景重现】:

学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伸出我的手》后,老师们交流了作业评价方法,有的说让学生制定“我的行动计划”,组织学生开展“伸出援手”活动,体验助人之乐,培植爱心,可有的教师让学科代表收齐学生制定的“我的行动计划”后,直接装入个人成长袋了事,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评价匆匆“走过场”。

【改进策略】:

1. 交流书面作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对作业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介绍援助对象、时间、内容以及措施的可行性,并指导修改完善计划。

2. 指导行为实践。根据计划内容,引导学生组成爱心行动小组,定期活动并写好周记,共享助人之乐,并请同学、家长、邻里等参与评价,教师作出相应的激励性评价,评价可采用等第、撰写评语、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表彰爱心小组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生成生活主体的优良德行。

上一篇:浅谈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下一篇:上海启动“地铁医学体验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