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高端化

时间:2022-06-26 11:49:17

品牌高端化

Kizashi是铃木的第一款B级车,这个以小型车见长的品牌在完成了足够的技术沉淀之后,启动了高端化步伐。但很显然,到目前为止,铃木还未成功,甚至谈不上找到成功的方向。影响力的缺失远比尴尬的销量更令人沮丧。

品牌的高端化,实在是知易行难。

产品力决定不了品牌力

铃木在小型车领域的造诣毋庸置疑,就是如日中天的大众,也要主动与之相互持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大众所看重的亦是铃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以及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从1955年制造出第一台铃木品牌汽车开始,事隔54年,已经被业界公认为“小型车专家”的铃木才推出了第一款B级车――Kizashi,这足以看出铃木的谨慎。Kizashi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好事将近的征兆”。作为一款主动运动风格的B级车,Kizashi集合了铃木品牌全部技术精华,不仅提供了2.4L发动机+CVT变速器+四轮驱动的动力组合,同时在安全性,舒适性、运动性等方面的配置也是用心十足,这为它在专业媒体那里赢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单以产品层面而论,Kizashi的确与那些一线品牌不分伯仲,并没有技术上的明显软肋。

但这并不能换来消费者的更多青睐。对大多数人而言,铃木仍然是那个更擅长制造奥拓、雨燕,SX4等小型车的中低端品牌。在他们眼里,Kizashi看起来更像是这些车型的放大版,而不是一款真正有吸引力的B级车,这为Kizashi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品牌形象的产品认知偏差。

上市以来,Kizashi的表现勉强算是中规中矩。数千辆的销量证明,更多的人还是愿意把它作为铃木品牌高端化的一种尝试,而不是在这个范围内可信赖的选择。

2010年7月,Kizashi正式进入中国,中文名字音译为凯泽西。

和全球其他地区一样,虽然依靠奥拓、羚羊等车型的多年积淀,铃木赢得了省油,省心的用户口碑,但这仅仅是基于小型车用户的价值标准。反过来,正因为这样的口碑形象过于深入人心,铃木在中国一直面临着品牌认知度和价值感不高的现实。

还有更严重的打击突如其来。意欲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凯泽西,却在上市前夜遭遇“召回门”事件。铃木宣布因为手套箱存在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召回5107辆Kizashi。虽然召回车辆主要集中在美国,但新车上市会上,铃木中国负责人却不得不接受媒体对于召回的质问。这对于初生的凯泽西,无疑是一个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

基于产品力的原因,凯泽西在国内主流媒体那里获得了很好的正面评价,但这对于销量的提升却于事无补。首先,消费者对于铃木品牌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小型车阶段,在缺乏直接的产品体验之前,对凯泽西这样一款B级车充满了陌生感和不信任。其次,由于迟迟未能在销量上有所突破,铃木在中国算不上是主要的一线品牌,非主流的市场地位决定了非主流的影响力。再次,铃木中国对于凯泽西的市场推广乏善可陈,难以刺激目标消费者的尝试欲望,既无关注度,又何来销售机会?正因为此,凯泽西在产品力层面的表现,换不来品牌力的提升。

坦率地讲,很多品牌都有着理想主义情结,似乎产品力上去了,品牌力也跟着水涨船高。然则,无数残酷的事实表明,产品力与品牌力之间不仅不能画等号,还存在着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优秀的产品力只是品牌力提升的前提,而非必然。

低价格不能代表性价比

本质上讲,品牌营销的核心还是性价比的竞争。所谓高端品牌、奢侈品牌概莫能外,只不过它们所提供的性价比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以及在渠道、形象,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价值提升。

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延伸话题,我们是否应当重新审视性价比的标准?

一方面,低端消费群体的价格敏感度高,他们更在意产品的实际价格,低价格被自然地与高性价比建立等同关系。同时,基于价格原因,他们对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使用便利等方面的心理预期也有着更高的容忍度。

另一方面,对于中高端消费者而言,他们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价格并不是决定其消费取向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更注重品牌所能够提供的形象、品质和服务,包括在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即便价格相对更高。

话题回到凯泽西。不同于天语、雨燕、奥拓的用户群体,那些可能中意凯泽西的潜在消费者,现实中更容易关注大众、丰田、本田,别克等一线品牌,铃木还过于生疏。对于铃木而言,这样一个目标消费群体,与以往截然不同而又充满着陌生感,之前所擅长的性价比取胜的思维,以及在小型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性能口碑,在他们这里也丧失了优势。

最终,铃木还是选择了在价格上多做文章。凯泽西定下了18.98万~27.48万元的售价,单以2.4L发动机、CVT变速器的纯进口B级车衡量,这个价格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是,价格的宽度没有体现出足够的针对性和攻击性,虽然入门的手动挡版本只有18.98万元,但毕竟配置寒酸,算得上是最基本的“乞丐版”,再往上走的一款车型与之价格差距达到3万元之多。总共4款车型的价格设定和配置标准也缺乏足够的区隔性。

表面上看,宽泛的价格区间带来了更大的目标消费群体,但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定价陷阱,因为你的消费者同样有了更多的选择,给自己平添了更多的对手。在凯泽西的价格区间,既要面对包括雅阁,凯美瑞、领驭、天籁、迈腾、君越等主流的中级车,以及同样主打运动风格的君威、思铂睿,睿翼、锐志,还要面对同为原装进口的力狮,雅尊、凯尊等。甚至消费者咬咬牙,在高配凯泽西的价格基础上增加少许预算,完全可以选择低配版的奥迪A4L、宝马3系和奔驰C级。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凯泽西难以招架的。

总体上看,凯泽西基于低价格的性价比优势,因为品牌、性能,技术等方面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简单标榜运动性能亦没有获得更多认可,所谓的优势荡然无存。

低价格不是性价比,更不是杀手锏。

一天建不成一个罗马城

西方有句谚语,叫“一天建不成一个罗马城(Rome WaS not built in aday)”,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品牌建设,尤其品牌的高端化。

凯泽西当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必然的,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漫长过程。从产品层面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根源还是在于铃木在华积弱多年的品牌建设,缺乏足够的品牌沉淀。试想一个长期以来以小型车为主的品牌,在形象、渠道、服务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突破,仅仅是依靠一款更高级的产品,就能够吸引到挑剔的消费者?

又或者,可以把问题的另一面表述为:如何去吸引那些更高端的消费

者?

第一,要有足够的实力。这种实力并非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能力,还应当包含可持续投入的能力、承担风险的准备,以及足够的耐性。2003年,大众推出了高端产品辉腾,这是一款集合了大众技术精华的豪华轿车,目标直指奔驰S级、宝马?系和奥迪A8等对手。

和对手相比,辉腾在技术层面毫不逊色,所提供的配置也属顶级,细节上的考虑更是胜人一筹。为了彰显辉腾的独特性,大众不惜为其单独建立了一座透明工厂,并采用全手工的制造工艺。要知道,只有劳斯莱斯、宾利等顶级奢侈品牌才会全手工打造。但尽管如此,辉腾到目前为止都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一度还传出可能停产的消息。

做一假设,如果不是有着强大的大众做后盾,辉腾还能支撑下去吗?更进一步讲,强势如大众者,在短期内也难以在品牌高端化方面有所作为,是否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高端化的艰难?这并非是说品牌的高端化不可取,只是强调在条件成熟以前,高端化不可轻举妄动,当三思而后行。

第二,特点比优点重要。在全球豪华车领域,奔驰的豪华,宝马的动感,奥迪的科技,雷克萨斯的静谧,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这并不否定这些品牌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恰恰相反,它们在形象,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上述特质既是鲜明的风格特征,更是品牌独特的内涵气质。

凯泽西是一款不错的B级车,技术实力也不差,还主打运动风格,但差就差在缺乏明显的特点。比空间7连雪佛兰景程、标致408等更低级别车型的空间都大过它;比配置?一众日系品牌都是个中高手;比技术?大众TSI+DSG的动力组合早已抢占了技术流的头把交椅。

同时,凯泽西只提供了2.4L一个排量的发动机,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的购车习惯。中国消费者已经被涡轮增压技术全面洗脑,而2.4L排量的动力很难与运动挂上关系。此外,一个排量的车型选择实际上削弱了凯泽西价格宽度的优势,与竞争对手至少三个以上排量的车型选择相比,进一步处于下风。

第三,不能只是卖产品。铃木作为中国市场的先行者,虽然在本土化方面先行一步,但市场策略上却趋于保守,特别在品牌建设、渠道管理、服务体系上缺乏作为。此外,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中方与外方以及两家合资企业之间的博弈,也进一步削弱了铃木的竞争力。

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除了产品导入的迟滞以外,铃木还停留于产品竞争阶段,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也有欠缺。我们注意到,早期的奥拓用户现在多已更换为其他品牌的中高级车。用户群体的流失,其中既有铃木缺乏中高级车型的原因,更折射出了品牌影响力的不足。

目前,凯泽西仅在全国数十家铃木4S店销售,且多与天语、雨燕,奥拓等小型车为伍,渠道的便利性与形象感先输一筹。同时,铃木为凯泽西所设计的上市安排单调而老套,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吸引力再打折扣。

以上,并非是简单的批判,而是理性的反思。尤其,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当下有着高端化的群体性冲动,或打造全新的高端品牌,或推出更高级的产品。这些品牌的雄心和决心值得我们足够的尊重,只是凯泽西的境遇告诉我们。品牌的高端化非是一日之功,这经不好念,连洋和尚也难念。

对正在高端化的奇瑞们而言,凯泽西或可以作为一面借鉴的明镜。

上一篇:因为做终端,所以丢终端 下一篇:水溶C100,“奢华”如何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