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 选择 体验

时间:2022-06-26 07:33:33

自主 选择 体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应是具有生动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的教育,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迫切的内在教育需求的基础之上。当一切成为学生自我要求、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有效的教育。如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新课程标准下新的学生观,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有一种尊重叫自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要有老师来帮助养成。要尊重学习的主人,尊重其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最高境界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是否自主与主动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所以教育不是无微不至、事必躬亲的照顾和代办,而是要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参与自身发展的程度及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潜能唤醒。“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激情,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指导学习方法,确定合适的学习内容,督促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让学生愿学、能学、会学、学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给予学生学习的自利,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最终将其引向自主发展的方向。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一般说来,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被认为是自主的。

我们在教育中,要把学习与学生的生存、生活、成长、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上述八个维度作为指导学生自学的出发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前预设高质量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主动形成“问”的意识,敢于质疑,在问题与质疑的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课堂因思想的生成而精彩。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发展之基,家长和老师只是其前行路上条件的提供者,成长的促进者,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回归,学生在尊重中得到主动、自觉的发展。

二、有一种教育叫选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法规文件上保障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的选择权。走向“多元化”,增加“选择性”,已经是教育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先天条件、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如果我们的学校给千差万别的学生只提供一种教育模式,那不仅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对个性学生的摧残。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就要求教育的真正平等,平等不仅是给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要提供适合个人智能特点及个性特长的教育方式,机会均等反而不能保证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当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以“因材施教”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我们在教育中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这种差异化,为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找到适合他所需要的教育,找到他的兴趣所在,我们从课程设置上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如书法课、中华武术等课程丰富学生的选择性;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乒乓球、羽毛球、天文观测等活动上增加学生的自主性;从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上满足学生参与性,学生不再只是有什么“吃”什么,而是可根据学校设定的各类“菜单”点菜。在学生基本教育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其兴趣爱好,让学生成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自我”的人。教育有了自,有了选择性,学生就有了自我发展的最大内驱力。

三、有一种学习叫体验

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行为主义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但如果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习,无异于像行为主义学家华生所宣称得如果给他一个婴儿,他可以根据要求将其培养成总统、小偷等一样可笑。

中小学以往使用的是“教教材”的教学方式,老师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割裂了知识与学生体验的内在联系,学生的主体性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被忽略。知识的传输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的主动发展需要,体验学习应运而生。

体验学习的基础是在反复实践中的内省体察,是通过学习者不自觉或自觉的内省积累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情感,认识外在世界。“它发生在所有人类环境,从学校到工厂,从研究实验室到管理会议室,也存在于私人关系和某地杂货店的过道中。它体现在人生的所有阶段,从儿童到成年、中年和老年。”(美国・库伯著,王灿明翻译:《体验学习――让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在中小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不仅存在于语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等显性学科,而目前一些隐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物学科教育活动,也都需要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探索性学习占据显著位置”,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体验、模拟体验、合作探究、观察反思、情感体验,使学生认知不断深化、经验不断提升、情感持续升华,感受到学习体验的过程、感受到亲身解决问题快乐、感受到观察反思的收获、感受到创造的喜悦,达到学习个体与环境之间不断交互,体验不断深入,达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自然过渡。

总之,现代教育能不能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不断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能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能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负责的健全人格,学生的自主、选择、体验主体作用能否发挥是关键。我们只有从实际工作入手,不断学习,讲究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创造条件,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4]莫伟民.主体的命运.三联书店,1996.

[5][美]库伯.体验学习:让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王灿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