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难懂方言/千年凉茶

时间:2022-06-26 05:25:09

中国十大难懂方言/千年凉茶

中国十大难懂方言

文/笑笑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你都能听到新鲜奇特的方言,这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的有趣现象。中国有超过80种方言,还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方言。我们根据方言的难懂程度,选出了以下十大最难听懂的方言,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话———

温州话

有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部队之间联系时,出于保密需要,经常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难懂指数10,上口指数1。

广东话

广东话现在流传甚广,很多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广东话。广东话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是先用广东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报站的,有些广东人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这足以说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差别之大,而且广东人很善于保护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闽南话

闽南话的适用范围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越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流行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

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即使在福建生活一辈子,也可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种方言。

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同属吴方言的其他几种方言,都不如苏州话温软。

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软”的特点。苏州话音调好听,但意思难懂,学起来也很困难。

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上海话

笔者来上海两年了,至今只能听懂几句上海话,只会说“侬好”、“阿拉”几个最基本的“上海单词”。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但上海话还是比较好听的。

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了,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种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的真情实感。

陕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意思不同。

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长沙话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话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

长沙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湖南方言在全国的影响也较大。

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的特点,以语音方面的差异为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四川人口众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只要语速不过快,四川话基本上大家都能够听懂。

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方言发音与东北的大连话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

山东话因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啊!

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的音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千年凉茶

文/单晓冰

广东凉茶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相传岭南老百姓根据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的医学理论,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熬水来喝,总结出的一系列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

而有据可查最早的广东凉茶,就是鼎鼎大名的“王老吉”,称得上是广东凉茶的始祖。相传“王老吉”名扬四海还与林则徐有关呢。

“老老实实王老吉”,这是广州家喻户晓的王老吉凉茶广告语,也是王老吉始创人的写照。王老吉始创人王泽邦,又名王阿吉。相传清道光年间,某年瘟疫流行,王阿吉举家上山避疫,得一位道长的真传,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专为老百姓日常清热解毒之用,很多人饮用后立见其效,阿吉凉茶很快声名远播。

到十三行开凉茶店风靡羊城

清道光8年(1828年),王阿吉全家迁往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经营方式照旧。由于疗效优异,适用面广,价格低廉,饮用方便,不久风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装凉茶。

相传,当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微服入粤查烟,亲身体验过阿吉凉茶的奇妙后,派人送来了一个刻有“王老吉”三个金字的大铜壶赠与王泽邦。从此,王泽邦以“王老吉”为号,首创凉茶铺,兼卖王老吉生药茶包。从此,“王老吉凉茶”名声大振,一传十、十传百,处处口碑,人人受益。

在鸦片战争中,“王老吉”也立下奇功。战争爆发后,清朝急调湘军来援,但湘军到广东后,不服水土,又多吃辣椒,火气攻心,病倒了一大片。在当地军民的呼吁下,“王老吉”把凉茶配料送到虎门和黄埔,并指挥乡民煎煮凉茶劳军,一连数天,药到病除。

广东凉茶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此,“王老吉”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以至北京等地也有销售,还随着千千万万的广东人漂洋过海。

1898年至1903年,梁启超赴美考察期间,曾著《新大陆游记》一书,书中有载:“西人有喜用华医者,故业此足以至富。有所谓王老吉凉茶,在广东贴铜钱两文、售诸西人或五元或十元美金不等云”便是历史的见证。

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凉茶的秘方及术语,不仅能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还能得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

上一篇:刀削面祭祖拜师:面由心生/《随园食单》——戒... 下一篇:小食疗大健康——肾炎/果蔬养生——小菘菜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