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面祭祖拜师:面由心生/《随园食单》——戒耳餐

时间:2022-10-16 12:29:29

刀削面祭祖拜师:面由心生

文/亚伯拉罕·库珀

在一个很普通的6月里的一天,我们在山西永清县里澜城镇碰到一场关于刀削面的的民间活动,这个活动叫做晋小二厨艺流派“祭祖拜师”。

按照传说,晋小二所祭之祖是今天的师傅于奉楷的前15代先人于成龙。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一天,被嘉奖为“天下廉吏”的于成龙完成皇帝母亲陵墓修缮后,又被皇帝召见,再次被康熙帝嘉奖。从京城起身返回保定时,路遇一刀削面馆开业。于成龙闻到香味,缅怀起家乡,就在路边要了刀削面来吃,谁知这一吃,觉得刀削面滑爽适口、回味悠长;店铺虽小且简陋,但是干净整洁;店家朴拙好客,于成龙禁不住感叹:山西好面食呀。一时兴起,给摊主题了“晋小二”三个字。店小二于是将自己的配方和秘技,尽述于于成龙。

晋小二厨艺流派“祭祖拜师”首先是“三拜三敬”,之后便行“束”之礼。晋小二还可能有多个分支,不过,于成龙的这支,可能是最为严谨和富有“国士”风范的,恐怕也仅有这一支,才能够用“束六礼”来表示师门传承。现在晋小二用的“束六礼”是用小托盘放上干肉、芹菜、莲子、红枣、桂圆、红豆,由徒弟们依次敬献给师傅。师傅收下,就表明收这个徒弟了。

在完成了“束六礼”后,就要诵读门规戒律。晋小二的门规戒律里,没有常见的所谓反对欺师灭祖、遮师光明的狠话,突出的是“天理良心”。此后的仪式,是晋小二所独有的功课。到此,我豁然发现,原来早在300年前,中国就有一位官员,几乎发明了“看板管理”——徒弟们齐声诵读:一正衣冠,二净手案,三揉四醒,五味井然,六道水关,七分价款,八街九坊,十分心安。

最后,在活动现场,徒弟们把做出来的面,恭恭敬敬地端到客人面前,并说:“您老请指教。”一般的礼仪是,老人们吃一口以后,说一声“好面”。然后大家笑着相互拱手。

真是奇妙呀,仅仅一种六道水关的工艺,他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场所,烹制出不同种类和性状的面条。司仪问我,喜欢热的还是冷的?天呐,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吗?那么,我接着问,要一半冷、一半热的面,可不可以呢?

更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小跑堂就端上来一盘面,摆成了太极图案:一半是热腾腾的面,上有已经拌好的炒番茄鸡蛋和蘑菇,还有牛肉的肉沫,一些绿色的菜花摆在太极眼里面,仿佛盛夏时节草原盛开的花朵;另一半则是冷面,撒了一些黑胡椒末,有三块牛肉黑黑的屹立着,一个半溏心的鸡蛋在太极眼中。

我找到于师傅,问是怎样做到瞬息之间完成这冰火两重天呢?于师傅哈哈一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手一指,原来,在晋小二拜师座前,有一副楹联——上联“百年传习百年礼”;下联“百敬父老百面席”。横批“面由心生”。等我念完,他说:“面由心生,这就是晋小二!”

《随园食单》——戒耳餐

文/袁枚

何为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食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译文】 什么是耳餐?耳餐就是片面追求食肴的名声,贪图食物名贵,浮夸不实地表示敬客之意,这就是耳餐,并不是可口的佳肴。需知豆腐烹调得法,味道远胜燕窝,燕窝烹调失当,不如新鲜蔬笋。我曾称鸡、猪、鱼、鸭为菜中豪杰,各有本味,自成特色,独立成肴。而海参、燕窝等,好比低下之人,毫无个性,只能通过其他食物调配方能成味。我曾看到某太守宴客,碗大如缸,盛满四两白煮燕窝,吃之无味,客人争相夸耀。我笑着说:“我们一行来此是吃燕窝,并非贩卖燕窝。”燕窝数量多似贩卖,而不可口,虽多又有何用?如果只是为了虚夸体面,倒不如在碗中放入明珠百粒,价值万金。管它能吃不能吃。

上一篇:酒令篇——人物令/假喝 下一篇:中国十大难懂方言/千年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