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风格调查五大发现*

时间:2022-06-26 07:48:30

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风格调查五大发现*

发现一 启发式教学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理应成为中小学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风格

发现二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创造性想象力和思维力,其次是探究精神和探究策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能也是促进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现三 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优于欠发达地区

发现四 高中教师启发式教学方式逊色于小学和初中教师,尤其在问题设置、诱导探究、探究策略、拓展思维以及多媒体使用效能等方面

发现五 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拓展思维方面的培养,存在着普遍缺憾和不足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然而我国很多课程教学未能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创造力培养,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怀疑与考证,从而助长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风,导致当今学校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人。那么如何助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其基本途径与方法又如何?这实乃当今学校教风建设的重要问题。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引导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这些都是启发式教学的典范。可见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风格或者说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倡教学的民主性,提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一脉相承。

那么我国中小学教师是否采取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古代与近代教育家关于启发式教学的特征进行解析,提出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可操作特征;编制问卷,对不同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察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现状及其各个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校教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的编制

在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启发式教学的操作性定义和主要维度与内容,进行问卷编制。根据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能否进行问题情景的科学设置、教学中是否采取诱导探究方式、是否与学生共同寻求探究策略、是否有效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教学支持、是否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是否在课内外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环节或者特征,从而确定启发式教学的六个特征维度,即:问题设置、诱导探究、探究策略、媒体使用、课堂反思、拓展思维。具体维度的内涵定义如下。

(1)问题设置:指教师能够巧妙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

(2)诱导探究: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由浅入深、或由点到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有条件解决复杂问题;

(3)探究策略:指教师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策略进行提炼和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

(4)媒体使用:指教师在课堂上能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支持,如农村地区没有多媒体,也可指选择的教具和实物作为教学支持;

(5)课堂反思: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留给学生进行反思和回忆课堂内容的时间,并探索一些反思策略;

(6)拓展思维:指教师在课内外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只注重记忆内容。

(二)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了经济发达地区(广东)、中部地区(湖北、湖南)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等三个地区四个省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省选取一个县。每个县选取中等水平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的选取原则是选取中等教育质量的学校,小学选取四、五年级;初中选取初一和初二;高中选取高一和高二;每个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包括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贵州等四个省。共发放问卷2100份。由调研者组织测评老师共同收回问卷,并指导测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等级评价。收回问卷2060份,问卷回收率为98.1%,剔出无效问卷,获得202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080人(53.3%),女生945人(46.7%);四年级242人(12.0%),五年级312人(15.4%),初一345人(17.0%),初二389人(19.2%),高一293人(14.5%),高二444人(21.9%)。

成绩评定:让班主任老师进行总体评定,其比例按照优等(30%)、中等(40%)、待及格(30%)进行评定。

(四)问卷编码与数据分析

问卷采取里克特六点量表记分方法,即“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正向题目:按照1、2、3、4、5、6分进行计分;反向问题采用6、5、4、3、2、1进行计分。数据录入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及其特征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各个特征的差异性分析(见表1),结果如下。

(1)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存在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优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差异不明显。

(2)启发式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探究策略、诱导探究等特征方面,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均优于欠发达地区,说明欠发达地区教师在问题情境设置、探究策略和诱导探究方面有待提高。

(3)在多媒体教学、课堂反思方面,存在地区差异,中部地区最好,发达地区次之,欠发达地区排列最后,这说明了中部地区教师更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具,并且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依然比较严重。

(4)在拓展思维教学特征方面,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没有存在差异,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行为均存在普遍的缺憾和不足。

(二)不同学段教师启发式教学情况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并对不同学段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各个特征进行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

(1)不同学段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优于高中教师,灌输式教学可能还是高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

(2)在问题设置、探究策略、拓展思维方面存在差异,小学教师进行得最好,初中教师次之,高中教师排列最后。

(3)诱导探究方面,初中教师最好,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次之。

(4)多媒体教学方面,小学和高中教师优于初中教师。

(5)高中教师在课堂反思教学方面最好,初中教师次之,小学教师排列最后。

可见,高中教师在问题设置、探究策略、诱导探究、多媒体使用效能以及拓展思维方面,均存在不足。小学教师在课堂反思教学方面相对最弱,可能源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有限性,但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非常不足。

(三)启发式教学各特征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

通过启发式教学各特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在启发式教学的六个因素特征中,拓展思维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依次是诱导探究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探究策略等。这说明了在启发式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是拓展思维,诱导探究、多媒体教学、探究策略等特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讨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与实践能力,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进行。因此,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景,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渗透启发式教学思想、理念、技能和操作策略,对于促进中小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与发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倡导中小学教师遵从启发式教学风尚

该研究证明了启发式教学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阐明了启发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凡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因此倡导中小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风尚,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解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帮助人们形象地认识启发式教学原则,用大公鸡吃米的事例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演讲。

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陶行知先生夹着一个皮包走上讲台,未曾开言,便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陶先生把米放在桌子上,让鸡靠近米,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陶先生又掰开鸡嘴,将米粒塞进去,鸡挣扎仍然不吃,接着陶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退后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起来。这时陶先生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又还给老师,如同不学。但是, 如果启发他自由地学习,引导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就会好得多。”

可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或者说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信念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与知识的灌输相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再也不能片面地、单纯地追求升学率,而应当着重全人的培养和教育。

(二)切实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

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地区采用启发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启发式教学明显落后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见表1)。同时,在启发式教学的六个特征方面,有五个特征如问题设置、探究策略、诱导探究、电化教学、课堂反思等,欠发达地区均显著落后于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更多采用灌输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复述等,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明显不足,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很是不够,主要表现在欠发达地区的多媒体设备的不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

因此,加强欠发达地区教师职后培养并创新培养模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力度,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变革机制,力求持之以恒地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风格[1],提高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三)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启发式教学在许多教师看来很耗费时间,表现为课堂低效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转变教师的这种片面认识,通过教师培养和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促使教师能够认识到,启发式教学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既是可能的,也是高效率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见表3),其中有四个特征即拓展思考、诱导探究、多媒体教学、探究策略等是促进其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也能显著解释或预测其学习成绩,并对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推崇的教学方式。因此,促进中小学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理解、掌握与创造性运用,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良好教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四)积极促进高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风尚的改革

该研究发现,高中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的各个特征方面,均逊色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尤其是在问题设置、探究策略、拓展思维方面(见表2),同时高中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也不如小学生和初中生[2],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其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高中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存在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阶段更倾向与采用灌输和复述的教学方式,同时为了高考,往往提前将高中阶段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学生,提前结束课程,便于进入循环往复的高考复习和题海战术。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尤其是启发式教学中的拓展思维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诱导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策略以及多媒体使用效能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见表3)。

因此,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必须具有启发式教学意识、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而形成教师队伍的群体教学风尚,这对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有效引领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

美国学者威廉姆斯认为,创造性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教师的创造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有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95%以上的人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造发明活动。我国学生是十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尽管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秀,但创新精神不足,往往很难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绩[3]。这里说的虽然是大学生,但同样也适用于深受应试教育之害的中小学生。也曾有研究表明“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拓展思维教学特征方面没有差异,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没有显示出优越性,说明我国中小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普遍的缺憾和不足。因此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改变,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尝试改变自己――打造教学风格和特色[J].基础教育研究,2010,(1).

[2] 卿素兰.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3] 徐志琴.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卿素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心理学博士】

上一篇:A面不行 B面开始 下一篇:以友引领 以情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