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时间:2022-06-26 03:22:53

环境公益诉讼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环境 和谐 环保 发展趋势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发展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一种诉讼理念,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意指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公认的概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吕忠梅教授认为,环境公益诉讼包括环境公民诉讼和环境公诉两个层面。前者是有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团体发起;后者由国家以排除环境危害和赔偿环境随还所带来得损失为基本诉求,通过追究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人得民事责任,实现对环境社会利益的保护和救济。笔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是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之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个人和单位为被告提起的请求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诉讼。

在我国法律实务界中,热心于环境保护的有志之士对环境公益诉讼送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2005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三位教授及三位研究生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的国内第一例以自然物(鲟鱼、松花江、太阳岛)作为共同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赔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以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证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到底环境清洁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的尝试。虽然该诉讼法院政治化思维给扼杀,但是带给人们的启示和震撼是显而易见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二十七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二、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设想和构建

笔者认为,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设计应当从《宪法》、《环境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三部法律规范同时加以规定。首先,应当从宪法高度赋予公民环境权,并将之上升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在环境保护法层面,扩大环境损害的范围,明确规定公民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对侵犯环境公益行为享有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最后,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来看,应当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内容。

1.关于民事诉讼的主体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公民或其他组织提讼的适格主体要件是原告和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即:只有公民和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议才能以原告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讼。这极大的制约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进行。因此,从环境公益诉讼角度考量,应当突破现行民事诉讼法的限制,扩大诉讼主体,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适格主体地位。由于环境污染具有跨地域、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受害者往往是不特定的群体,我国应当借鉴美国侵权法之规定“为提起禁止或取缔公益妨害的诉讼,公民必须具有作为一般公民的代表,或公民诉讼中的公民,或集团诉讼中的一个成员所具有的资格”,才能更好的维护公民的环境权,进而实现环境现状的根本转变。

2.关于诉讼费用的承担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为了防止滥诉的发生,法院立案时应当对案件性质进行实质审查。如果原告属于滥诉或者借公益诉讼之名行私益诉讼之实,法院应当令原告缴纳诉讼费用,并提供相应的担保,等到法庭审理之后根据案件事实判决承担比例。

3.诉讼的管辖法院

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管辖法院问题,应当视被污染的环境分类而决定。在海洋污染诉讼中,应当由海域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除此之外的环境公益诉讼,笔者认为,应当由污染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跨地域的环境污染案件,各地域中级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对于管辖权争议的,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裁决。

4.诉讼请求

环境公益诉讼的请求应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行为请求,这是针对于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诉求。二是损害赔偿金以及治理污染所需的费用。由于受害人数众多,最终损害结果难以确定,对公共利益的损害难以量化等因素的影响,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存在着许多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但是,违法者应当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故损害赔偿金应当带有惩罚性色彩。赔偿金的数额应当以其违法所得的10至20倍为宜。治理污染所需的费用应当根据损害的大小以及社会人工成本、物价水平具体确定。

5.举证责任的承担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理论,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是说原告不负任何举证义务,原告仅就环境污染公害的存在和后果承担举证责任。原告作为一般公民,其举证能力较弱,法律为实现实质上的正义,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给实施环境侵害的单位和个人。其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受害人缺乏收集证据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污染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和工具;第二,所发生危害的复杂性以及说明危害的发生机制的专业性使得一般公众无法举证;第三,由于科技文化水平的制约,一般人难以了解污染可能造成的损害或潜在的损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可以平衡原被告在诉讼中的地位。

6.判决的执行

环境公益诉讼因其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待判决生效后应当由法院直接执行,而不必等原告申请法院执行。若被告拒不执行,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被告的财产。同时,为了避免被告转移、变卖其财产来逃避责任,法院可以在审理时实行财产保全,也可以要求被告提供相应的担保。

三、结语

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社会呼声日高涨的前提下,环境公益诉讼变得非常必要而迫切。一方面它能解决行政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不足,缓解环境问题,使得公民能通过诉讼的途径来保护环境,维护公民的环境权;另一方面,它能使我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达到预防和补救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目的;此外,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与切实可行性,从而切实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代际间的公平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根据我国国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完善和优良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上一篇:由一个心理学问题引起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下一篇:农村公路路基压实度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