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家访问题探讨

时间:2022-06-25 03:16:56

农村学生家访问题探讨

摘 要: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农村一线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家访的现状、家访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于家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农村教师家访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师家访 学生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虽然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近些年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村教师的待遇也大幅提高,但整体教学质量相比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1]。城乡教育存在诸多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尤为明显。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然而实际工作生活中,由于农村地区的道路条件、父母外出务工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家访成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众所周知却相对疏离的话题[3]。针对农村教育中家访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这一问题,笔者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教育中家访意义与现状

当前,部分农村父母忽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工等占用大量时间[4],使得儿童缺少家庭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第一,父辈教育的缺失。许多家长闲时对儿女千叮咛万嘱咐,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者自己的主观惰性,很少与家里或学校联系,对子女的教育现状知之甚少。导致子女不但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还会因父母的冷落和亲情的缺失而产生抵触情绪。第二,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忙于生计,将子女托付给祖辈,致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祖辈们同父辈相比,对孙辈的教育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年龄差距形成了他们之间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代沟。第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处于自由状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出现自控能力差的问题。由于学生与父母相比有大量空闲时间,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叛逆性强、自制力差,很容易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以上特点加上农村普遍存在的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整体相对缺失。此时,担负学校教学的教师直接走进学生家庭,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家访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教育方法,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协调好师生关系。及时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5]。

然而,目前农村只有部分教师通过家访的方式创造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直接交流的机会,就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交流。相当一部分情况都是学生在学校出了问题后教师才将家长叫到学校进行交流。即便家访,也同实质上的“叫家长”相似,只是将地点由学校变为家庭。这种教育行为貌似有效,但容易引起学生或家长的反感。教师在埋怨家长和抱怨学生的同时,也间接地传递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当家长相信教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子女时,才有可能实现家、校双方的合作。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以渴望学生成才,激励学生进步为目的进行家访。

二、农村教育中怎样家访

在家访前,首先要提高对家访意义的认识。家访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家访的目的是使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以后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而且在家访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学生、家长交朋友,增强师生感情。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在家访和平时工作中的爱心和责任心,会发挥他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克服缺点。更重要的是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发现问题,以便于因材施教地引导,教育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注意家访的方法。

1.家访的时间

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忙时务农、闲时务工,一般不宜在农忙时节进行家访。即便农闲时家长们也是在忙于生计,同样不适合家访。因此农闲时的傍晚才是农村进行家访的最佳时间。并且家访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一般农村村民休息较早。如果结束时间过晚,由于农村路况不佳,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结束时间过晚也不利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当晚的休息,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般家访前最好进行电话预约或者通过学生传递口信,这样家长和教师都有所准备,从而提高沟通效率,还可以避免诸如家长因应酬而酒后家访的尴尬。

2.家访的对象与内容

家访对象选择时要注意不与成绩挂钩,也就是好生差生都要进行家访。因为家访本身就是为了通过多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素质。同时要注意家访时尽量选择放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这样家长、孩子都高兴,能给家庭带来好的气氛。不论成绩好坏,都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向好的欲望。人无完人,对于需要学生改进的方面,可以选择家访结束后,在学校和学生从鼓励的角度谈,这样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教师通过家访的过程,给学生家庭带来孩子成长进步的愉悦气氛,这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反,如果因学生处于退步阶段而家访,就必须提前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等因素。如果家长能理性地教育孩子,可在提出问题后,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少数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简单粗暴型的,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尺度上的把握,同时将教师帮助教育学生的方法告知家长,以期家长的积极配合。退步阶段家访次数要严格控制,一般一次就够了。家访后,可以结合其他有效的方式、方法完成学生的教育过程。如果图省事多次家访,就会使学生、家长都反感,有“上门告状”的感觉。即便是一片好心也会使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可信度下降,工作也因此趋于被动。

家访时教师最好是同家长聊点家常话增进感情,拉近距离。家长一般会主动问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此时应注意说好不说坏。说优点,家长不会产生不快情绪,也不会说教师对工作不负责。如果借机大谈特谈学生的不足,家长就会认为教师不负责任、心里没有自己的孩子等负面情绪。同时说话的分寸直接影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涉及学生的成长。家访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有所准备,以鼓励、了解、汇报、献策为主。一般来说,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无视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概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谈话时多用商量的语气,态度诚恳。由于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孩子有所关照,因此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提出最佳教育方法会更受家长的欢迎。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访时可能是孩子的祖父母等老人接待,他们一般比较溺爱孩子并且对孩子疏于管教。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家访,做好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访使家长与教师间有了面对面的了解和沟通,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意识中便增加了对教师工作支持的成分,这对于以后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有极大好处。

3.家访的形式

家访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上门家访是很重要的形式,但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其他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方式也可多加利用,例如召开家长会,可以沟通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很多学校采用的集体家访也是一种很好的创举。如果事情较小又需同家长进行交流,则可采取通讯手段。现在手机普及率很高,电话或者短信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安排家访了。网络即时通讯也是与家长沟通的理想方式,特别是对于在外地的青年家长而言。其他诸如校讯通、飞信、微信等也是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学生居住地分散的农村教师来说,要善于利用这些方式。农忙时很容易碰到孩子的父母,应抓住机会进行适当交流。需要说明的是,上门家访作为一种温情脉脉的交流形式,那种紧张又兴奋的感觉,是学生珍藏的美好记忆。所以,在利用其他家访形式的同时,不要忘记尽量创造上门家访的机会。

三、结语

在部分交通不便、家庭教育缺乏的农村,家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到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和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家访,使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的同时,又使教师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一些隐性问题,找出学生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家访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这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罗荟.浅谈农村小学的家访[J].新课程(教研),2011(11):15.

[2]黄明东.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家访的成效[J].成才之路,2011(8):15.

[3]庞金增.农村小学中、低年级后进生产生原因及转变措施新探[J].教学与管理,2000(5):20.

[4]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张勃.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上一篇:对农村学校孩子情商开发的探讨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积极践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