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催生绿色东城

时间:2022-06-25 06:04:36

绿色北京催生绿色东城

2009年,落户朝阳丰联广场的法国必维(BV)国际检验集团北京公司,因业务扩展考虑扩大规模,并有意另觅他处办公。消息一出,与必维(BV)集团主动寻觅新址同步的是,朝阳区为留住这家大型跨国企业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如开出诸如租金补贴、奖励退税等各种优惠条件,积极在区域内为其寻找新的办公场地等。但经过对主要商务区域办公楼宇的比较筛选,必维(BV)集团最终确定于2010年年初将北京公司迁至位于东城的第五广场。

其实,丰联广场与第五广场中间仅隔有一条二环路,对于企业办公而言,两栋写字楼的现代化程度并无二致,其差别主要在于两者所处不同的行政区域。

“公司对落户在哪里非常慎重,并非东城相比朝阳开出了多么丰厚的条件,像补贴、退税等对类似我们这样的企业而言,其实产生不了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东城更具有适合我们相关业务发展的氛围。”必维(BV)国际检验集团北京办公室行政经理、认证部北方区大区经理蒋林华说,作为一家以船舶检验入级起家的老牌跨国企业,法国必维(BV)国际检验集团同时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联合国CDM项目审定验证机构,此次搬迁缘起集团与绿色建筑认证、CDM审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板块风生水起,原有的办公面积已经不能承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高速发展。

其实在搬迁之初,必维(BV)集团就为新办公室的选择确定了两个关键词:距离、理念。“距离不难理解,就是离我们的客户要近,在这一点上,由于我们的主要客户都是集中在东二环周边的国内大型能源企业,丰联广场或是第五广场均能满足,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新办公室所在地政府一定要有率先实践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因为这对于集团‘绿色产业’的发展尤为关键。”蒋林华解释说。

营造“绿色环境”

大多数人因为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知道了什么是低碳经济,当概念普及期基本完成,2010年3月5日的2010-2012年《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正式,便被各界解读为北京迈向低碳绿色发展之路的标志性政策。  事实上,在此之前,有些区县早已等不及市级政策出台而先行一步了,东城区便是其中之一。  2009年9月,东城区便举办了建设低碳绿色城区的专家论坛,“当时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之后又经过多次对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使全区形成了加快建成低碳绿色城区的共识。”东城区发改委主任许汇说。  具有实质的进展是2009年年底,区发改委组织了区产业促进局、科委开始着手编制《绿色东城行动计划》。之后在形成初稿的情况下,又相继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和政府部门座谈会,广泛征求专家及各部门对《绿色东城行动计划》的修改意见。

几乎与《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同步,《绿色东城行动计划》(讨论稿)也经区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开始面向东城社区居民和驻区企业征求修改意见。

人驻东城仅3个月的必维(BV)集团同样收到了《绿色东城行动计划》的讨论稿,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蒋林华还是感叹东城区政府的效率之高,“在与东城区政府的频繁接触中,区领导曾多次谈及要建设绿色东城,可没想到行动计划会来得如此之快。”在他看来,从“想不想做,能不能做”到制订行动计划的“怎么做”,东城区离低碳绿色城区已经迈进了一大步。  4月28日,《绿色东城行动计划》已经东城区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将于五一期间正式向全社会公布,成为全市率先制定并的区县绿色行动计划。

当然,建成绿色东城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一个成功的行动计划”之上。  据了解,东城区为行动计划设定的三年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低碳化、城市建设绿色化、低碳生活全民化、绿色发展制度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东城区确定要实施‘1546’工程,即,1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5是实施区域合作低碳示范、绿色建筑推广、绿色产品技术示范、垃圾分类和居民绿色出行等五大绿色示范工程,4是开展低碳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四进低碳活动,6是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评价考核、协调合作、人才支撑等六项保障机制。”许汇告诉记者。

按照“1546”工程构想,东城区将在2010年重点推进区公安局办公楼、东四街道办事处、市民中心、二中改扩建工程、王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玉河国际企业总部基地等标志性绿色建筑,使它们成为东城区建设低碳城区对外宣传和展示的窗口。  为何从绿色建筑率先人手?许汇解释说,作为北京中心城区之一的东城,服务业比重达到了96.9%,又没有工业厂房,所有的产业几乎都集中在楼宇之内,选择绿色建筑示范建设,无疑是通向绿色东城的最佳路径。但推广绿色建筑,仅靠开发商的自觉显然不行,只有在政府主导之下才能得到切实推动。

尽管眼下的天气与人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时间似乎“全球变冷”代替了“全球变暖”,可谁也无法否认,长远看全球变暖仍是人类公认的未来生存面临的最大危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量消耗已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职责。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所有建筑物贡献的温室气体占到了总排放的15%,比各种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总和还多出1.5%。因此要追求低碳绿色发展,改变旧有的建筑模式势在必行。

蒋林华愈发认为集团选择东城发展的决策之英明。在他看来,不仅必维(BV)集团正蓬勃发展的绿色建筑认证、CDM等相关业务将很快在东城找到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的率先垂范实践,东城将会吸引到更多类似必维(BV)集团的绿色产业服务企业向这里聚集,这将为必维(BV)集团参与中国的绿色崛起创造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

而这亦是东城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东城区产业促进局副局长兼金融办主任陈勇告诉记者,“对于政府来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投资发展环境,吸引符合区域定位的产业形成集聚,此次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可以让社会各界看到东城区在低碳绿色城区的建设方面已经不只停留于口头,也通过切实的行动告诉外界,东城是一片适宜绿色产业发展的乐土。”

谋划“绿色金融”

除了必维、博奇环保、摩根大通等这些服务于节能环保的绿色企业,分布在东二环一带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神华等在内的庞大“能源群落”,亦是东城区发展绿色产业可以依托的重要力量,这些能源巨头如神华集团出资400亿元成立国华投资专门投资风电、水电等在新能源领域动辄数亿的大手笔动作,足以为东城区率先完成绿色崛起增加了可能。

“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和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实体金融业的渐次深耕,使得东城区很有希望成为

一个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集聚区。”在陈勇看来,东城具有雄厚的新能源投资主体,占据全市10%份额的实体金融也已初具规模,在《绿色东城行动计划》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绿色与金融将在这里实现有机结合。

陈勇谈到,北京市将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定位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服务于北京市的新兴产业发展,但并没有明确到底应服务什么新兴产业,而如今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服务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在东城区的蓬勃发展,正好给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能源巨头与金融的结合已有成功实践,中石油参与了国内首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筹办,而达成我国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的北京环境交易所,中海油、中国国电的身影也闪现其中。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新能源投资基金、节能环保服务、专业的银行金融产品、担保、中介评估机构等在内的集绿色产业投融资主体与评估论证等专业组织在东城区的闭环发展。”陈勇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东城区致力发展的低碳绿色产业都具有高投入的特点,没有雄厚资金作后盾难以支撑起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东城的实体金融产业恰恰具有这种先天条件。

为强化金融对低碳绿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带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升级,记者在《绿色东城行动计划》中也看到了这样的表述:东城区将吸引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研究开发机构、节能减排评估认证及登记机构、能源审计机构、商务和科技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入驻,建立支撑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出资、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设立低碳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投资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碳交易领域的民间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在区域内投资低碳相关产业・鼓励区域内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提高对低碳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与专业机构合作探索碳减排交易机制,开展包括绿色股权、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和碳排放权在内的绿色产易,促进金融与低碳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希望,今后大家只要一提到东城,就能想到这里拥有国内最强的绿色产业投融资氛围。”陈勇说。

据了解,由东城区政府出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低碳产业引导基金正在积极筹备之中,而6月份,东城区又将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举办“绿色金融国际论坛”,届时东城区不仅将发起成立绿色金融联盟,还将会有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碳金融研究院等“绿色金融”机构宣布落户。

事实上,“绿色金融”在东城的发展也超出了陈勇的料想。2010年仅仅只过去了四个月时间,一系列围绕“绿色金融”的“乾坤大挪移”业已开展,如从山东搬来的为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信托服务的英大信托、从香港迁至东城的致力于新能源投资的中银投资等等。此外,一些与之相关的金融创新产品也相继在东城落户,如民生银行的绿色信贷中心、北京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等。

事实也正如陈勇所言,当绿色与金融的结合即将成为未来发展之主流,低碳绿色产业的高投入和高速度正在促进北京金融业的产品创新,也必将推动东城的“绿色金融集聚区”快速形成。

上一篇:转方式关键在体制突破 下一篇:电子书搅动出版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