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探讨

时间:2022-06-24 08:23:17

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探讨

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证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初具规模。随着急救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急救网络建设的原则引起人们用注意。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城市及北京市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的原则。

1 国内急救网络建设的一般原则

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卫生部长高强在关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但有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要求国内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对院前急救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审批、登记注册、校验和执业监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任何机构、组织、个人等不得使用“紧急救援中心”、“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并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在国家宏观规定下,国内各省市结合各自特点建设急救网络。广州市实行“统一指挥、依托医院、分片负责、专科出诊,常态与应急、平时与灾时紧密结合的原则”。柳州市实行“按区划片、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专科特色、充分利用各医院卫生资源,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风险共分”的原则。南宁市“统一指挥、区域调度、分散布点、就近救护、快速运转””的原则。天津、成都、黄石等城市根据行政区划或地理位置设立急救站。包头市按行政分区、人口分布密度和居民对急救服务的需求,合理地分配急救资源,科学地进行急救网点布局,形成符合包头市具体情况的院前急救网络。青岛、成都、大庆、徐州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社会急救医疗事业是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在“120”的基础上出现了“999”,两套系统隶属关系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调度系统、分中心和急救站点。目前,120院前急救体系在北京急救中心和远郊区县急救分中心基础上,依托医院建设城近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点和远郊区县乡镇急救点。

综上所述,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急救网络遵循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分区建设、依托医院、专科特色、就近转运、非营利性原则建设,北京是全国惟一拥有两个急救呼叫号码、两套指挥调度系统、两张急救网络的城市。

2 国外急救网络建设的一般原则

2.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非营利性原则

国外的急救医疗事业一般可理解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有的可定位为社会福利事业,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政府有责任对急救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对急救医疗服务给予一定的补助。

2.2 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国外EMSS基本上遵循 “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员情况,实行就急、就地、就近救护,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及时”也是急救医疗的一般性的原则。由于急救模式不同,法德模式与英美模式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对本原则各有侧重。

2.3 院前、急诊、院内一体化急救医疗服务

欧洲所有的紧急医学救援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均服从欧盟议会制定的《急救法》,法律严格界定了欧盟社会急救医疗服务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组织管理方式和院前、急诊、院内一体化急救医疗服务的原则和要求。

欧盟各国的急救呼叫反应时间平均8~12 min,规定90%的抢救任务要符合此反应时间的要求。急救半径的制定方式有三种:以距离定半径、以时间定半径、以社区定半径。采取以家急救机构为主,私立急救站和红十字急救站为辅的网络建设模式。其中德国依据社区分布和5~10 min的反应时间所能到达的地点作为制定急救半径的依据,为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法国按居民数量将全国分为若干区,达50万居民者则划为一区,每区设一个SAMU,全国共有100个SAMU,SAMU分设在当地大医院内。

澳大利亚急救网络设置的原则是:分级设置和管理,区域设置与管理,资源共享和统一指挥,急救车服务系统独立设置,追求人群的最大健康效益。

3 中国消防网络布局原则

生活中人们常把“救火”和“救命”相提并论,那么,在借鉴国内外急救网络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消防部门的成功经验可也可作为借鉴。我国《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规定如下。

3.1 根据火灾对时间的要求设置消防站

消防站的设置应适应迅速扑救火灾的需要,根据砖木结构火灾案例分析,消防队必须在起火后15 min内到场出水,才能有效地扑救初期火灾;否则火势将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消防站布局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扑救责任区最远点的初期火灾所需要的15 min消防时间而确定的。15 min消防时间系消防队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物初期火灾、防止蔓延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发现起火、报告火警、接警出动、消防车到场和开始出水扑救的时间。根据对35个大、中、小城市的调查和200余次实地测试结果,并考虑到我国电话通讯、交通道路、消防技术装备等状况,提出15 min的消防时间分配为:发现起火4 min,报警2.5 min,接警出动1 min,行车到场4 min,开始出水扑救3.5 min。

根据我国情况,规定15 min消防时间,以消防队从接警起5 min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消防站布局的一般原则,是比较合适的。

日本规定“8分钟消防”,是根据扑救木质结构建筑物初期火灾的需要和本国的通讯、道路和消防技术装备等情况提出来的。其时间分配是:发现起火到报警2.5 min,接警出动0.5 min,行车到场3.5 min,开始出水扑救1.5~3.0 min。

3.2 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经济设置消防站

城镇消防站的布局,必须纳入城镇规划。城市消防站从责任区的火灾危险性出发,根据重点单位、工商企业、人口密度、建筑状况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情况设置。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4~7 km2。在市区范围内,受地形限制,被河流、铁路干线分隔,其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宜小。

镇、县城、工矿区消防站,按常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火灾危险性设置,人口在5万以上、工厂企业较多的镇、县城、工矿区,应设1~2个消防站。人口在1.5万~5.0万的镇、县城、工矿区,应设置一个消防站。人口不到1.5万,但工厂企业较多、物资集中,或位于水陆交通枢纽,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镇及县城、工矿区,可设置一个消防站。

4 关于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设想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急救网络建设经验和消防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几点设想:

(1)不断强化政府职能,按照公益性原则建设院前急救网络。(2)结合服务人口、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医疗机构分布等综合因素,整合资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整体建设院前急救网络。(3)根据疾病对时间的需求确定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结合不同地区救护车行驶速度不同,确定急救半径和急救站服务面积,合理布局急救网络。(4)结合急救网络建设及急救需求现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分级设置、合理配置、科学组建院前急救网络。(5)按照“平战结合、反应灵敏、运转协调、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组建院前急救网络。(6)坚持标准、严格准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网络。(7)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高效运行的急救网络以实现现场抢救与快速转运相结合、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相结合、综合医院与专科特色相结合的一体化医疗急救网络。

(收稿日期:2007-07-25)

上一篇: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自杀关系... 下一篇:江西省赣县聚集性猝死事件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