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24 09:58:32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从优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培养、构建课程模块、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对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56-03

模具是工业之母,是制造业基础性工艺装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发展,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等现象。因此,中职学校培养的实际模具专业人才状况并不理想,很难适应模具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现状

当前,基于模具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条件落后、实训设施不足等现状,许多中职学校在模具人才培养上仍沿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顶岗实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晰,专业方向不够明确,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于学校囿于自身的办学条件、资源与设施,无法提供与行业相对接的实际生产经验,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不符,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员工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因缺乏专业实践而无法顺利就业,难以胜任模具行业的技术工作。很明显,传统的模具人才培养模式,既无法推动本校的模具专业建设,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学徒制,对中职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这是必然的趋势与选择。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传统学徒制通常是作坊式的、基于师徒一对一之间的传帮带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师傅言传身教,教出的徒弟往往实践经验丰富。其缺陷是只适用于小作坊,培养的人才周期长,难以大规模地推广开来,难以适应现代企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也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以学校为中心,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学徒制是在汲取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学校、企业间的紧密合作,由实训教师、工厂师傅专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传授,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企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既需要在学校完成学业,又需要在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训练。

在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到学校培育职业技术人才的全过程,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这不仅可以实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认证三者的融通,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将来的企业适应能力。

三、推进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模具材料的变革,模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对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以分析模具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培养符合行业要求,毕业后能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培养模式,制定校企培养方案

学校要不断优化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协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制定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不同企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如模具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相关设备操作等),以划分(冷冲压模具或塑料成型模具)专业方向。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模具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企业主要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培养模式,采取工学交替方式突出实践教学,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

(二)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对模具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深厚的模具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针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学校要建立健全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岗位轮换制度,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专业教师分批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并将之作为专业课教师的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完善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定期选派模具专业实训教师参加企业的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教师需认真学习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经验,并将之应用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去。

学校制订完善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各种国家、省市级培训机会,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进修、自学等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模块化体系

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即设置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共同内化、积淀到学生身上,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针对各专业的方向与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避免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选择合适、实用的课本,与企业共同编写满足企业需要的校本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现代学徒制特别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注重引导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从枯燥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带着兴趣、问题、思考去学习。

(四)改革教学设施配置,突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教师与师傅,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训基本设施。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上,需要配置能满足模具专业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所需要的相应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设备(铣、磨、钻、车、刨)的配置、模具专业加工设备(线切割、电火花)的配置、模具结构拆装室(模具的组装、维护与调试)的配置等。校企合作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条件良好的现场教学与实习场所,用于学生的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实习训练与行业实践的吻合度,切实帮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提升适应今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职业教育是社会技术发展与革新的动力引擎。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但是,与产业的创新、行业的升级相比,职业教育还稍显滞后。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与效度有待提高。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在学生培养方面花费了许多精力;另一方面,基于投入与回报这一现实,企业担心的是学生毕业以后是否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以中职模具专业为背景,如何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一)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比,校企文化具有二者的双重属性,是两种文化的彼此交流、对话、渗透与融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校企文化是重中之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学校应该有整体的设计,比如可以打造校企文化长廊,将学校结对模具企业的徽标、制度、文化进行集中展示,以企业的名称冠名班级,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模具企业文化氛围,在心理上拉近与结对模具企业的距离,以便将来较容易地适应相关企业的环境。

(二)建立良好的考核管理机制

中职模具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协议,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义务,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成果激励,向学业优秀的学生发放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奖学金,并优先录用,从而有效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实现三方的共赢。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经费保障制度

中职模具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应有充分的经费保障。在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是关键一环。我们应充分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有机结合。这需要政府层面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补贴、专项经费以及减免税费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以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的实训中心为平台,为企业承担相应的培训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针对中职模具专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为中职模具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也为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尝试。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mold specialty on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modules,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establishing guarantee mechanism.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mo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strategy discussion

上一篇:论宋代“审计”的法制内涵 下一篇: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