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三大“聚焦点”

时间:2022-06-22 07:43:43

【摘要】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献身精神。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并能根据文本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目标二: 1.能正确认读“混沌、猛劈、缓缓、逐渐、倒下、创造”六个词语...

阅读教学的三大“聚焦点”

阅读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练习作业、评价反馈的设计等方面。它的依据来自于课程标准、教学文本、学生基础及教育心理和儿童心理。虽然我国的阅读教学承载着多种功能,加上文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相同,阅读目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阅读教学设计的多向度是可取的,但在这多向度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所聚焦、有所侧重,这样的设计才会高效。

一、聚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说的就是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我们来看一次磨课中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开天地》教学目标的三次修定。

目标一:

1.认识“猛、缓”等十个生字,会写“创造”这两个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献身精神。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并能根据文本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目标二:

1.能正确认读“混沌、猛劈、缓缓、逐渐、倒下、创造”六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献身精神。

3.品味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并仿说句子。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目标三:

1.能正确认读“混沌、猛劈、缓缓、四肢、肌肤、滋润、血液、逐渐、祖宗、创造”十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献身精神。

3.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用“他的 ,变成了 的 ”进行仿说、仿写。

比较这三个教学目标,它们有共同点,都有生字新词的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根据文本特点的相关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制定教学目标的共性,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是,仔细比较这三个教学目标,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细小的差别。目标一中的第三个小目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它所指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属于教内容,而且也没有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显然是空洞的,方向性也不对。第二个目标变化很大,和内容分析说了再见,设计了感情朗读、品味语言等四个目标,安排了说话训练,但相对还是模糊的,品味哪方面的语言,同时这个品味语言和后面的想象说话没有直接的关系,目标过多,无法一一达成。第三个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清晰,更有操作性。侧重于语言习得,而且非常集中,主要是句式的训练,前面是反复读,感受这个句子,后面是想象,把句子写具体、写丰富,然后转成书面语言写下来,体现了递进。尽管目标只有一个,把这个当训练点,突出重点,然后扩大,反而更有效。

从以上三个目标的制定我们明白,教学目标中不应仅仅是教材内容,还应体现课程内容的痕迹。“课程内容”是指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应把语文的本体性教学目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非本体性知识。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切忌空洞、模糊不清,要具体、细致、可操作。还要考虑年级段的特点,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与需要。学生已懂的或是自己能读懂的不要作为教学目标。

二、聚焦设计中语言训练点的选择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不管语文教学涉及文化层面还是文学层面,最核心的那部分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文化和文学等层面都应由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不断地向外扩展,而不是凌空而学的。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是极其关键的,它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明晰化与情境化,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钻研文本时,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年段特点、文本特点等确定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

(一)侧重于理解体会内容情感层面的语言训练点选择

崔峦老师曾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笔者认为,这是指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以课文分析为主要内容,纠缠于情节的学习上。我们可以从课文的语言特点入手,既学习语言,又借助语言学习来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这就是当下我们所认同的“言意兼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发现这样的语言训练点。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第一自然段的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用了很多同偏旁的词,如窟窿、深沟、燃烧、围困、挣扎。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可将此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语言训练点,从词语学习入手,引领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从中体会当时的情况很危急,人们在为存活而努力着。这样既学习了语言,又形象地感悟了内容及情感。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开天地》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对偶句、第四自然段的排比句有着鲜明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学生们学习语言的典范。可将此作为这篇课文的一个语言训练点。同时,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文本中“陌生化”的语言,即指那些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从未读过、从未听过,充满着某种新鲜感、新奇感的语言文字。还有文本“秘妙处”的语言现象,即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文字处,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这些地方都应作为设计中的语言训练点。

(二)侧重于语言运用层面的语言训练点选择

有语言学专家指出: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他理解了多少语文知识和规则,也不能仅仅看他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

语文课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运用”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学会表达、学会运用语言,才能内化文本语言,才能把消极的语言转化成积极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也是语文课最基本的价值。

学会“运用语言”关乎两个层面,一是从读学写,意在让学生除了关注文本内容以外,还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悟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进行创造。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课第4~6自然段,内容十分简单,我们就得关注写法上的特点。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三段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按“出现(像)―变化―不见(不像)”的表达顺序。不同点是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语言运用上注意了相同意思的不同用词表达。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在评价时我们关注学生的仿写有没有局限性,比如:是不是也都写火烧云变成动物?是否纯粹用了课文中的语言去模仿?有没有创新性的想象和语言表达?关注表达方法有没有提升是从读学写的最终目标。二是从读到说,就是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会口头表达。即让学生通顺连贯地说一段话,训练儿童话语的构建能力,提高儿童的言语智慧,这也是中年级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一课时,抓住文中的四个数字:12、2、4、30,作为本文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练习用四个表示数字的词来口头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评价时关注学生能否把这四个数字作为一个顺序,能否抓住关键词表达流畅、语言简洁地介绍整个过程。

当然,在确定语言训练点时不能只注意数量,还要注意质量,这个点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又能从文本中抓到训练的具体例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聚焦于设计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阅读能力,最终实现“不教自能读书”。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如下阐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一)概括主要内容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呢?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细化指导过程,找准学生学习的难处进行突破,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切忌走过场。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何概括写景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用一两个字或词来概括每一段各写了什么,然后再连起来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每个自然段的概括感到有难度,于是教师指导学生慢慢地一段一段地读懂大意,用词概括(这个过程尤其要具体,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读懂文本语句进行概括);然后再分步练说全文大意,先每个学生自主说,再指名好、中、差三类学生说,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调整,最后同桌互说。这样的过程是比较细化的,是具体可感地从文本出发,从点到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意在让学生在概括过程中举三反一,不断地感悟概括方法,提高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中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提出真正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疑问,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活动。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有学生质疑:什么叫“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自己来解决问题。一是联系上下文,找到乡下人家吃饭的地点和环境,从而理解天高地阔的第一层意思是视野开阔;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乡下人家吃饭时谈话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杂七杂八,纯朴无拘;三是比较乡下人家和城里人家吃饭时的样子和心境是不一样的,他们大碗吃饭、大口喝酒,呼朋唤友,那就是一种天高地阔地吃!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走个来回,既会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思维习惯。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质疑贯穿整个教学,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药方》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3遍,然后写出不懂的问题,反馈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再读课文,划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继续解决问题,最后把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由全班学生共同来解决。这样不断质疑、解疑的教学过程,形式相当简单,但是却大气、务实、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自学文本、不断地解决疑问,全方位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也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调控和引领能力。

小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几大聚焦意在让我们有一种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课程意识,有一种从“教语文”到“教学生”的生本意识,有一种“师教了”到“生学会”的语效感。

上一篇:依据学生认知特点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下一篇:让灵魂在创新人才教育的道路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