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多一些民主自由的空气

时间:2022-06-21 10:41:37

课堂教学应多一些民主自由的空气

什么是课堂的民主自由空气呢?课堂中的民主自由空气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家长制、一言堂、专制性而言的。这种专制性的课堂教学态度是不顾学生的主置,只讲教师的主体和主导性,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教师可颐指气使,学生不可乱说乱动;教师可以罚站打骂学生,而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唯命是从,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课堂教学状况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在边远农村中小学中大量存在,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进行。

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的民主自由,这不是另立新说,而是对前人的教学民主自由的诠释、发展和完善。这在开放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而且这是一种生命力极旺盛的教育模式。我觉得,课堂教学的民主自由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过程,因为它不是课堂教学中某一段时间的民主自由,而是自始至终的。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课堂教学的民主自由空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以调动、激发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这样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民主自由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一是愉悦性。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目的是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一种适于学生自由成长的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高效优质。它要求教师摒弃注入式、加压式的教育方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关心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关心学生的思想,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乐于研究学生心理,学生也能够把教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二是创造性。古往今来,凡是卓越的人,如孔子、哥白尼、爱迪生、马云等,无不是在学习、工作、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并取得成就的。但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把学习当作是效仿、练习,当成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传承人类知识、技能的活动,缺乏发展和创新的内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不少人“开始学得好,年级越高越差了;读书成绩好,走进社会就差了;小时苗头好,长大平庸无为了”。因此,赋予课堂教育以创新的内涵,不仅是人的基本素质的反应,也是当今时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里的创造性,当然不是要学生在学校读书便一定要有发明创造,而是指在课堂教育中,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打破唯上、唯书、唯师、唯习惯的思想框架,形成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新东西,勤于探究新问题,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振兴中华的创造型人才。

三是主体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一言堂、专制家长似的作“讲”师;学生也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主体。

四是全体性。课堂教学的全体性是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强调主体性,并不是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全体性,是就课堂内的全体人员来说的。教师方面,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面向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方面,就是要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人人都做局内人,没有一个旁观者。

那么,如何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呢?首先,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给予他们以均等的学习机会,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并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参与学习。在课堂内外建立起一种忘年交式的朋友关系,不歧视差困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做到“一碗水端平”。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才会亲近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高高在上,任意支配役使学生,学生一有差错就对其呵斥、讽刺,甚至体罚,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这么做,我偏那样做”。这种做法是与课堂民主自由氛围,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其次,要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虽然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重心必须在“学”上。“学”的问题解决不好,“教”就有落在空处的危险。“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主动地接受、获取,二是被动地接受。而学生被动接受学到的知识技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不深刻的,甚至是死的知识。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将外部知识纳入个人的主观世界,再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消化、加工、组合,使知识获取的过程成为学生素质、技能全面发展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创造课堂教学民主自由的空气,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听任学生随心所欲地搞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和“导”的作用,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当时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中。这样,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掌握,学生自主、独立、创新的人格形成才会有保证。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