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你“问”到点了吗?

时间:2022-06-20 07:29:42

数学课堂中,你“问”到点了吗?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直接反应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过于琐碎、简单,学生提不起兴趣。过于难,学生又回答不上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课堂中,你是否“问”到点,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上学年,我校就专门进行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问”到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

一、激趣而问,递进击疑

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主动愉快地求索。五年级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公式记忆不是很难。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一般的授课方式去“问”题,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两分钟复习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到过程。然后问学生:要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会吗?请用简短的话说出你的推理。学生纷纷举手。虽然学生回答千变万化,但其中的闪光点不容忽视。有学生就提出: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道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那我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可以得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此推出一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这样,一堂新授课学生们趣味盎然地进入学习和思考之中。

当然,趣味性设问不应单刀直入,不顾学生的现状。而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机会,发挥主体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切不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而问一些简单的或让学生“应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物体间隔的教学,由于学生知识的欠缺、问题本身模糊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搞不清加1、减1或不加不减的依据。这时教师可以变换角度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和圆片(数量自选)自己一一间隔摆,可以先摆小棒(圆圈),最后可以是小棒(圆圈),然后学生先分组讨论,再集中集体的智慧得出结论:怎么摆小棒比圆片多1、少1或同样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掌握了物体间隔排列的知识,用这个间隔排列的知识来解决植树等等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对于这类解决问题的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而问,多向质疑

创新的第一要素就是善思善问。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这一愿望。第一,设难而问。明知学生难以回答,还是要提出。只是暂时搁置,留待酝酿。学生思索的时间一长,当揭开答案,学生会恍然大悟,印象深刻。第二,存疑而问。有些问题故意存疑,只是暗示出事物的路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的知识留下伏笔。比如学生学过加法的运算律后,就可以问学生:乘法是否也有这些运算律?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猜想、验证、转化等等的思想方法经常用到。在我的课堂里,我常有“这道题用什么思想方法”、“是这样吗”、“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道例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题类似”。此类“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有效促使问题意识的自然强化。也是新基础学结构用结构在课堂中的体现。教师的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问,学生一旦有了“问”题,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四、巧用提问,拓展思路

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1、教师先出题:我有一根长118厘米(1.18米)的尺,不小心折断了73厘米(0.73米)我现在还剩多长?你们会算吗?(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列式计算)

2、小数的加减法你都会算吗?每人出一道加法和减法,并列式计算。

3、你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让学生去找)

4、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设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五、问法多样,更新观念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要不断地变换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加以试问、转问、反问和追问。试问是在由于学生自身知识不足或题目本身模糊的情况下常采用的方法。对于学生一时难以回答的题,教师可以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虚为实……这也是分解问题的一种策略。转问是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既不代答,也不马上否定,而是让其他人来回答。反问可以使得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想想回答对吗,进而找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之处。而追问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管采用哪种问,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前提。问题难度、思考时间、心理安全环境、学生情趣等都是决定回答效果的因素。而对于教师来说,就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只有自己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桶水。不仅可以教师问,也可以学生问。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提问。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

总之,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在备课时,既要备学生,也要备自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常州市北郊小学 江苏】

上一篇:帮角落里的孩子寻找那一点点光 下一篇:丰富多彩的科技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