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阅读”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6-19 11:44:33

“探究式阅读”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作用分析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因此,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作用。而,“探究式阅读”正是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探究式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感知与提取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探究式”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精神世界。

一、如何认识“探究式阅读”

(一)开放性

“探究式阅读”是集学习的主体、对象、目标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阅读方式,它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探究式阅读”中,师生应当是平等、自由的,因此,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重新审视并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建立三维式学习目标,让学生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学生应当建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意识,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

(二)自觉性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和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而在“探究式阅读”中,学生的自觉性与主体性显得更为重要。学生首先要有阅读的自觉性。阅读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应该自觉地去阅读名著,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次,学生应该有学习的自觉性,即自主学习的意识。阅读是一种理解、感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学生应该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学会自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在阅读中,学生还应该自主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便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可大致分为学生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探究、总结提高等几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多个环节加以联系,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和承接,提高课堂的有序性和系统性。

中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身心还不成熟,阅历尚浅,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究的环境中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探究阅读与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升华学生认知,真正使学生得到提高。

二、如何应用“探究式阅读”

名著阅读的好处众所周知。阅读名著有助于使学生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得以不断提高和升华,并树立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事观。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以往的语文教师往往以教材内容为主,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往往不够。因此,教师应该延伸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名著资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探究式阅读”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有阅读的欲望,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可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简短的课堂导入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整堂课打下良好基础。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猎取知识。让学生做到学、想、问的结合。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探究学习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应当在学生发现问题后,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与和忽视教师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对定期内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分类整理,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都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见解与看法,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古人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精神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式的阅读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激励评价拓展探究

恰当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激励机制下积极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并挖掘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在激励机制下,教师对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得以开阔。

上一篇:构建高效课堂探究 下一篇:中学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