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境

时间:2022-06-19 10:10:13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困境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盲点,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现代诗歌素养不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诗歌阅读能力低下等,导致现代诗歌教学陷入困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诗歌 教学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97-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楚辞》到盛极一时的唐诗宋词以及独领的元曲,无不浸润着诗歌的元素,可以说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诗性文化。但现代诗歌这种文体,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现代诗歌在教学中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与中考、高考有关的知识、内容理所当然成为教学重点;而与考试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自然成为教学盲点,逐渐远离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现代诗歌谈何诗意?笔者认为缺少现代诗歌是语文的不幸、是语文教师的不幸,也违背了语文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现状谈起,究其被忽视的原因,力图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并对现代诗歌教学走出困境提出的一些策略,以期让现代诗歌重返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 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

现代诗歌已成为语文教材里摆设的分行文字,而那些现代诗人的名字,却成了摆设在语文课本里的“偶像”。随手翻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从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到冰心的《纸船》,再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及高中语文课本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的《致橡树》等一系列选入中学课本的经典现代诗歌,无论从思想还是形式,都堪称现代诗歌的杰作,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可是这些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现代诗歌,又有多少教师引领学

生真正用心地去欣赏过呢?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诗歌没有“诗歌除外”的限制,有文采的考生“铤而走险”去写现代诗歌,也有得高分的,但毕竟凤毛麟角。中考一直还是排斥现代诗歌,写作不允许学生用诗歌体裁,这必将使学生的想象力枯竭,扼杀了写作的天赋。初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一些现代诗歌,但在中考、高考时却没有现代诗歌的立足之地。现代诗歌教学陷入尴尬的境界,究其原因有:

1.语文教师底气不足

教师诗歌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诗歌教学质量的成败。然而目前语文教师对现当代诗歌的疏离与隔膜,是一个的不争事实。首先是缺少知识储备。很多教师在校读书时,阅读多是小说和戏剧,诗歌很少。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校期间接触过一点现代诗歌,有的教师即便是读过大学,也只是读过少量的诗歌作品,对现代诗歌只是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对诗歌了解系统完整的甚少,专长者更是少之又少。等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由于中学教师经常埋身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等,有一点儿时间,大多语文教师也是浏览一些休闲刊物,而像《诗刊》《文学评论》这些刊物很少有教师去翻阅,也没闲暇去顾及诗坛。由于诗歌的创作流派众多,所以即便是热心的读者都难以紧跟诗歌更新的步伐,更不用说整天忙于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知识微乎其微。其次是教师缺乏诗歌教学经验。由于教师缺少对诗歌文本的准确理解与深刻感悟,所以在教学中遇到诗歌教学时只能简单照搬教参的“指点”,或者照抄他人教案。而有的教师对诗歌的解读把重点放在诗歌意象、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理性分析,而忽略了诗歌的音乐特征,忽视了对学生性灵的启发;有的教师对诗歌教学的态度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也是点到为止,对于诗歌,学生只要会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低下

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心理和思想成长比较慢,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与父母交流得很少,出去与他人、社会、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减少,加之外界各种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整天对着手机、电脑上网玩游戏,书面的阅读被视屏代替了,即使偶尔有读书的时间也是读一些漫画或者以图画为主的一些快餐式书籍,长此以往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低下,语言钝化思维僵化,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也随之低下。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创作如此,诗歌阅读更是如此。如在学习王家新《山的那一边》时,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一下“山”和“海”的寓意有什么。有的学生竟然很平静地说:“老师,我们那里没有山,我没爬过山。”其实这个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见平常他们的阅读量之少,阅读能力之低下。只要平时稍有一点阅读量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的。而他们的想象能力已经枯竭,把诗歌中的山看成自然界的山,而忽略了作者赋予山特有的意义,这需要教师从阅读诗歌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当今的中学生本身就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生活热情和情趣,加之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量极少,他们已经缺乏想象、缺乏联想,也不屑与他人交流沟通。所以再好的诗歌,他们也难发现其中的诗情画意,也难拨动他们的心弦。再好懂的诗,他们也无法与作者对话,无法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无法读懂诗歌也成为必然。远离、徘徊、拒绝,也诚然成了中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态度,诗性的光辉始终照不到学生的心灵。

3.教师盲从教参

由于部分教师诗歌素养不高,备课时盲目地参照教参,也不管学生实际水平,结果以讹传讹、贻误学生。如《在山的那边》,诗歌中的“山”和“海”是贯穿全诗的意象,要读懂诗歌就得先读懂“山”和“海”。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有一个思考题:“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教参上的答案是:“海,是理想的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而作者在《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一边〉》一文中说:“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作者的这段话,已经很明白地说明“山”的含义,是现实生活中摆脱不了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困境。但考试以教参的答案为评判标准,所以少数教师还是按照教参上的讲解教学。

二 让现代诗歌教学走出困境的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在诗歌教学开始,教师可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在情感教育中有相似之处的诗,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思乡诗。学生马上想起来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岑参的《逢入京使》,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品味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引入余光中的《乡愁》,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思乡之情。最后比较本诗和前面诗的不同之处,由此引出作者情感。在教学中,因为知识关联性大,新旧知识的良好迁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热情。

做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在当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管考试对诗歌如何,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这是生活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需要,缺少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悲哀的。不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去写诗,也不是期待每个语文教师都成为一个诗人,而是要让诗歌成为语文教师精神空间的甘霖,在课堂上能脱口而出的经典诗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适当地表现出来,这无疑能使学生对诗歌的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对诗歌的理解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读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解题高手”或“应试超人”,更何况现代诗歌尤其是名家的作品还有待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去品味,学生还需记得徐志摩、戴望舒、食指、余光中、海子、洛夫……不然,当现代诗歌彻底从语文课堂上消失的时候,诗意的语文课堂也就不复存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不过是语文教师心目中的乌托邦罢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是每个教育者共有的心声。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发展 下一篇:药物制剂检查一体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