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法律和海事法律的差异与融合

时间:2022-06-19 08:30:02

中国民事法律和海事法律的差异与融合

作者简介:刘伊春,(1987.2-),现为上海海事大学2010级海商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商法。

摘要:海事法作为民法特别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民法和一般民事法律有着许多差异,本文从海事法相关知识点出发,研究两者的差异与融合。既从概念定义出发,又从具体的规定入手。以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为例研究海事法与民法在这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存在给予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民法;海事法;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作为调整海上运输关系的法律,一直以来在航运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作为民商事法律的一个重要分支,海商法也与在许多本质精神和原则上受到民法的制约与规范,但因海上货物运输特殊这一行业的独特地位和性质,调整其关系的海商海事法律也相应的拥有其他民法部门所不具备的特点和特色。本文将着重于探究海事法与民法的差异,以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为例,探寻二者的差异与融合。

二、民法和海事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从民法的对象和任务角度来看,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生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本文讨论的民事法律应是广义的上的民法,既包括民法通则也包括其他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

(二)海事法的定义

“海事法”是指调整船舶在海上或其他可航水域发生的事故造成的船舶、其他财产损失和(或)人员伤亡的损害赔偿、损失分摊等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海事法”是广义的“海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根据“海事法”的这一概念,我们把属于“海商法”调整范围中的船舶碰撞、海难救助、船舶残骸清除、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共同海损、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海事索赔责任限制界定为“海事法”的范围。

三、海事法律的一般特点

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民法和商法是比较独立的法律部门,而从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国家并没有颁布民法典和商法典,所以商法还属于民法中的一个部门和组成部分,而海商法作为商法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理应属于民法大家庭中的一员,海事法又作为海商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民法的影响和制约。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海事法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法律制度的融合性和国际趋同性以及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和专业学科相对统一性,在法律理论体系中,海商法应在法律体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定位,这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中交叉性问题,合理使用海事法有着重要意义。胡正良教授认为,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比,海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别之处:法律制度多样性,与海上风险关联性,起源的习惯性,内容的技术性和外源性以及与其他民事法律的排斥性和兼容性。

从法律制度多样性上来看,海事法主要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制度、海难救助报酬制度、共同海损分摊制度、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制度、船舶油污损害分摊制度等组成。从海上风险关联性来说,海事法起源于西方,海事法这一词语也起源于拉丁语,海商法作为一个古老的法律部门随着千百年来的海上贸易和运输的发展才逐步演变为近现代法律部门,所以与海运业相生相息是海事法律的一大重要特点。从起源的习惯性来说,国际航运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而法律调整和规范一项具体的活动有其滞后性和不足性,在长期的国际航运实践中,一些为人们所普遍遵循和使用的做法往往会被海事法律吸收并加以制度化。从内容的技术性和外源性来说,海事法的规范与航海技术和航运业务密切相关,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例如船舶碰撞案件中,律师和法官为了案件审理需要,应当了解和学习船舶相关知识,如船舶相关参数和运行轨迹等,这说明海事法具有很强的航海专业性。外源性是海事法区别于其他民事法律最重要的特点,海事法是适用于我国港口之间海上运输的法律,但是许多具体的规定是借鉴了国外的立法经验,或者是直接翻译使用的国外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从与一般民事法律的排斥性和兼容性来说,《海商法》与《民法通则》的关系应该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特别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不同划分的一种法律类别,是指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的主体,特别时间和特别区域的法律;一般法则是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和一个国家管辖所有地区的法律。两者在法律效力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海商法》在海商海事案件中自然优于民法和其他民事法律,所以对其他法律具有一定的排斥性,但是我国海事法并不是仅仅在《海商法》和《海诉法》有所体现,其他部门的法律也有所涉及,且范围不局限于民事法律,比如有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在审理海事案件时,首先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如果其中没有具体规定,才适用于一般的法律或法规。可见,海事法与一般民法差异巨大且不可替代,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海事法仍然需要一般民法做为补充。

四、以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为例研究两者的差异

海事法在具体的规定上与民法差异最大的一点即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一)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定义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作为海事法中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不同于一般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是指作为责任人的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承租人等,在发生重大海事事故后,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将其承担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的数额内。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属于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但与一般民事赔偿责任有显著的区别。民事赔偿的一般原则是按实际损失赔偿,而海事法却对海事赔偿责任予以限制,就责任人赔偿责任的总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责任人有足够的赔偿能力,债权人能得到的赔偿也是不充分的。

(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主体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主体,是指依照海商法规定有权援引赔偿责任限制对抗特定海事索赔的人,《海商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对本法第二百零七条所列海事赔偿请求,可以依照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前款所称的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并且,在接下来的两条规定中,《海商法》又赋予对船舶所有人、救助人行为过失负有责任的人员和通过被保险人获得限制责任资格的保险人,援引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

(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一般民事赔偿责任之比较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一般民事赔偿的区别在于:首先,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法律专门为海运业这个特定行业制定的,而且限制主体界定明确,民法中的赔偿责任是概括性规定,并不针对某一行业或部门,当然严格说来,其对每一个行业和部门都有效力,只是效力优先的不同。其次,限制性海事请求和非限制性海事请求都有较为明确和详细的规定,体现了法律严谨和公平的特点,虽然海运业是具有特殊风险的行业,但是特殊的行业在受到特殊对待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再次,海事赔偿限制同时设定了海事责任人丧失责任限制权利的情形,体现了法律对故意和轻率作为的惩罚,差别对待海上客观风险和责任人的主观不努力是海事赔偿责任的精髓。最后,当发生海事法没有规定的情况时,适用民法的一般赔偿责任或其他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兜底性规定,这一条也体现了法律滞后于现实的特点,法律的制定是根据当时的认知水平进行的,当情况发生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时,一般民法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就可以用来填补这个漏洞。

五、结束语

通过对海事法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对民法和海事法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海事法作为海商法的一个重要组成,并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与民法的关系式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2.海事法是海运领域不可替代的法律准则之一,与民法或其他法律产生冲突时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由其特殊的地位决定的。在原则和价值目标上,只要海事法能做到追求公平和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及保护海洋环境,那么就能受到各个利益方的认可。

3.海事法能适用的情况,应当按照海事法的规定来处理,如果出现海事法没有规定的情况,按照一般民事法律来处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2010级;上海;20130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2010

[4] 胡正良《海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索马里海盗赎金性质浅析 下一篇:浅析保证人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