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 导思启智

时间:2022-06-18 12:01:04

一、语文教师应感悟和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内容

1.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既备“课本”又备“学情”。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要充分备课,也就是做出教学预设,以保障课堂内容的有效进行。但有时教师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该如何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怎样让学生配合,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上去备课,去进行预设,也是以教师的心理去进行设计了。很少有人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进行换位思考。其实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以学生的身份去读一遍课文,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会疑惑的地方,我们要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一篇课文,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学得积极,学得生动,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时,教师也往往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引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地把学生带入到自己设计的“陷阱”中去,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学生作为个体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必定呈现多变性、丰富性、复杂性。课堂是生动的,不是一潭死水。因此,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如《〈名人传〉序》这篇课文的讲解,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健全的阶段,那他们对文中“英雄”是如何理解的呢?周杰伦、萨达姆、自己……都是这些高一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了,这样的状况是笔者始料不及的,也有点不知所措。直到课文结束时,让他们自己总结“英雄”的概念,并用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英雄”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让他们重新定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从本课来说,教师必须要让他们懂得这样一种英雄观的存在,这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英雄。

在这堂课中,如果一开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英雄观,就给予肯定或者否定,可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只有在课结束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谓“英雄”观的错误与荒谬,再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才是水到渠成。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每个个体都是带着自己的兴趣、体验、经历来参与课堂的,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这些个体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从而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既备“课本”又备“学情”了。

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堂动态生成的语文课才可能因此而产生。

2.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生成动态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受“师尊”封建思想的影响,老师将教学内容一味地讲解,将知识单向传给学生,学生的“话语权”被剥夺。在新的理念下,教学是双向活动,是人人参与的,是平等对话的,是需要合作的。因此教师应从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学生才会有与老师对话的意识,在这样的对话中,才可能生成动态的课堂。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开放、愉快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新型学习环境,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二、教师应思考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质是在课堂、课程和学校文化中,推进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必要的前提,教学民主是本质,交往对话是必然途径。

2.充分把握学情。教学有预设的一面,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一切预设都了然于胸,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更重要的是,只有充分把握了学情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

3.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不能仅用“师尊”来威慑学生,更要用自己满腹的诗华让学生佩服,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厚的知识,(专业和非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自如。

4.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语文课堂内容的动态生成是一种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是师生的智力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充满灵性。教师如何去促成这些不曾预设的精彩呢?

教师除了要充分备课,充分掌握学情之外,还要恰当地掌握时机,增进互动。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课堂互动产生动态资源的时机。教师要“动”在学生的不懂之处,教师要吃透教学大纲、教材,把握重难点,设计问题要有层次,对学生进行深入启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参与课堂,有感而发时,教师要包容、共享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这也使得他们更乐于参与课堂,有利于动态的生成。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堂观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知识的场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内容,利用出现的课堂资源动态地处理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智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散发出语文的迷人魅力,才会呈现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上一篇:提高学生框图推断解题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解读生字的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