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8 10:35:17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1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五结语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设计原则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围绕学习目标,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几个具体问题,指导学生借助教材、资料和地图册进行自学和讨论,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形成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初步认识。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是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而且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因此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强弱和一节课的成败。问题设计应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问题应精,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思想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对“问题设计”这一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认为问题设计应遵循“突出重点,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重视图表,有利于学生读图技能的提高;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留有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这四个原则。

一、突出重点,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之前要准确解读课程标准,科学地设置学习目标。

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时,最初设计的问题为:1.为什么说株洲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2.日本筑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城市地域形态怎样?3.不同时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些问题确实是学生应该弄清楚的,但是,这样设问显然偏离了课标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其中第一题“为什么说株洲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和第二题“日相筑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侧重考察城市的区位因素,而不侧重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重点应该是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而并非是对城市的区位因素。

修改后的设计为:1.株洲和筑波两个城市呈什么形态?为什么会呈这样的形态?说明了什么问题?2.嘉兴在历史时期城市形态经历了哪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修改后的问题设计思路可以看出,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突出重点即: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又用一两个核心问题将所有设问统领起来,使学生思维不断线,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二、重视图表,有利于学生读图技能的提高。

地理新教材一大特点就是图表多,图表能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图表的信息量比较大。在高三的复习备考当中会有教师就图表问题做一个专题来讲,其实工夫在平常,从高一开始就应当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把读图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课堂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例如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节中就有十幅图表,其中坐标系图就有三幅。很显然,如果学生读不懂坐标系图,就可能会影响到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读图方法不科学,就可能速度太慢或读错。因此在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中,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读坐标系图的?”或“你读坐标系图的方法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在自学时对图表的重视,而且引导学生在阅读图表时注重对读图方法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读图水平,以便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读图力。

另外,还有区域图、示意图、漫画等都应在平时不断强化,能力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一个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

三、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二十世纪末心理学的成果揭示了关于学习的本质。认知学派和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意义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支架的作用、辅助的作用。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把学生要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例如在对“功能区有无明确分界”这个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时,如果设计为“功能区有无明确分界?举例说明”同学就可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例子课本上也有。这样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把课堂中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见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课本中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距太远,不能激发兴趣。如果改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功能区有无明确的分界?”或“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功能区有无明确分界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联系已知内容,就可以很快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当中,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其实道理很简单,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研究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

四、留有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形式,但本质是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思想的自由,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思维――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

例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设计时,最初的设计为:1.比较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说明地形、交通条件有何不同?2.两图中居民点、商店的分布有何特点?3.分析地形、交通运输对商业网密度的影响。这些问题确实是学生应该弄清楚的,但是,这样设问显得问题太细,对学生限制得比较死,使学生失去了思维和探究的空间。另外,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不明显。

修改后的设计为: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特点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修改后的设计把原来问题中的地形、交通、密度这些词省略了,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就给学生留出了思维空间,加大了思维力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又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加大了思维力度。

在设计问题中可以把问题问得大一些,就会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多维度 和谐课堂 自主探究。

以人为本,优化课堂,提升质量是教师不懈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效。现我就《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心得。

在研读《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的基本内容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所存在的问题,依据现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在设计时我从总体上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以情景引问题,以问题促情感发展的双向动态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转变教育观念的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平台;突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动态学习过程。

1.立足新课程理念,确立师生共同关注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余文森教授语)。以探究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培养观察图像,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形成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上让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在解题演练中体验过程与方法,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把握好学习的方向,教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定位教师、学生的地位和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多维度,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性的课堂。本课在学生不了解正切函数图像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出正切函数的图像,并由图像出发探究出函数的性质。为了激发学生对函数图像的兴趣,我先设计动画做出图像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函数图像的形状,再让学生由图像出发探究函数性质,为师生活动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动,共同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创造性意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是一个服务者,是问题探究的引导者。如我在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函数的图像具有怎样的对称性这一问题时,通过启发设问"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那么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否只有(0,0)"?及时引导探究方向――寻找对称中心的坐标,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并形成结论。同时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见解的成功之处,独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成功就在身边,同时应及时纠正学生中思维混乱,表述不准,书写不规范等可能存在的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感觉到数学的严谨性,能够不断地激活思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尽可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构建和谐,完整,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是关键。从研究学生实际水平到教材的广度深度的处理,从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情景问题的设置到学习效果的检测都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优化课堂,和谐发展为目的而精心设计。我在本课设计了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为副线双线纵向发展的模式来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比如课堂的引入,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以轻音乐和瀑布风景图为前奏的感觉,视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正切函数图像与瀑布风景图有类似的宏伟气势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迫切希望了解正切函数图像的强烈欲望,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又如在探究正切函数的图像时,我通过设计一个直观的动画作图,利用正切函数线的平移帮助学生探究出正切函数的图像,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既强有力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时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自觉的发出哇噻的赞叹声),又为从图像出发探究正切函数的性质这一重点内容奠定了基础。此时,学生的情感正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我又及时提出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从而把课堂教学推进到学生自主探究函数性质的核心部分,整个课堂学生热情高涨,和谐、有序发展;这样,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观察、讨论顺利地完成本课要重点探究的问题,形成正切函数性质的相关结论。

4.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为成功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本课实际,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动画把抽象的作图过程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直观感知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在写不等式tanx≥ 的解集时,借助多媒体设计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关系的直观动画,让学生能顺利地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同时也充分挥了粉笔,黑板的适用性灵活性作用,将知识的主要框架,解题思路的分析等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课堂紧凑有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教学效果的检测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教学效果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成败,为检测教学效果我设计了达标举例,检测演练和拓展与思考三个环节。通过达标举例提供思维剖析,问题分析的范例;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共同归纳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规范解题格式,形成一定的解题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通过检测演练和拓展与思考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投影平台把学生练习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评价解答是否完整,方法是否得当,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完善思维过程;如在拓展与思考中,求满足条件的直线m的倾斜角的范围时,很多学生易忽略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0,π)而错选B答案。通过启发一题多解(如例2:可以用单调性法,数形结合法,单位圆法),一题多变,不断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创造性探究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反复实践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而设计出更多优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斧正。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大出版社。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4

语言教学应遵循学习的认知规律,作为现代语言教学辅助手段的课件制作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下面将从认知角度分析如何优化英语阅读课件的设置,从而使课件精美、简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一、借助图形-背景理论突出重点

图形(figure)-背景(ground)理论源于心理学,最早是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提出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区分,后来被融入完形心理感知组织的理论中。这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既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基本认知原则。在英语课件制作过程中,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中应有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从而使课件上的重点内容突出。英语阅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点等。因此,课件的设置也应该在涉及相关内容的同时突出其重点。这时课件中被突出的内容就是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图形,而背景则是课件上其他的内容。

就词汇部分,在课件中,设计者除了要列举出文中相关重点词汇以外,还应该采取不同方式突显出这些词汇的不同词性的单词形式、用法及搭配等。比如在课件中讲解suspicious这个单词的用法时,设计者可以用鲜艳的颜色或带颜色的文本框(自选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把其常用搭配、其名词以及动词形式突显出来。再如讲解同根词时,课件制作者可把词根和同根词放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文本框中,再把含词根的文本框放在中间,其他含同根词的文本框以放射形式放在含词根文本框的周围并加上放射线把词根和同根词连接起来,这样非常形象且具体地把词根和同根词凸显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文分析中,设计者可把每个或几个段落总结成一个词或词组,并用带底色的文本框把该词或词组凸显在课件页面上,这些凸显的含关键字或词的文本框可随时提醒学生所在讲解部分的中心思想。另外,可以摘抄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句子结构等)在课件中,然后用红色或下划线等把句中的重要知识点凸显出来。最后,可以利用自定义动画工具栏按顺序设置每页课件上每次要出现的内容,从而避免静态地把每页内容全部呈现出来所造成的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没有悬念等问题。

由于设置课件过程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凸显课件中的重点,因此,设计者事先应制定一套较为固定的凸显方式。比如:重点搭配用带底色的长方形文本框来凸显;单词的不同词性形式用带底色的椭圆框来突出;句子中的重要结构用带下划线的红色字体来凸显等。通过凸显方式,学生在上课时会很容易发现重点内容。

二、借助图式理论展现课文信息

图式(schem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总的来说,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归根到底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填充的内容可以是直接理解的或推断出的新信息。而英语阅读课程中的课文理解主要是深度阅读和分析的过程,因此在设置课文部分的课件时,设计者可借助该理论在课件上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框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该框架去推导和理解课文新信息。这些相关的信息框架在课件上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示意图、表格、流程图、图表以及带箭头的汇总图形甚至标注的形式。这样,课件每页有限的空间既可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清晰并简洁地呈现出整篇课文、某几个段落及某段的新信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例如,如果课文或课文某部分是以因果关系组织内容的,设计者可以在课件上采用上面提到的不同形式来构建出其基本的因果信息框架图,然后再把课文相关信息填入框架中,同时,如果课件页面允许的话,也可在框架旁设置一些相关问题。设计者可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课件在播放时先呈现空白信息框架图,然后逐步呈现相关问题以及框架中的课文新信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动态地先展示空白的因果信息框架图,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搜索课文相关信息来逐步回答课件上相应的问题并把课文中的新信息填入该因果框架图。相反地,设计者也可考虑先在课件上呈现相关问题,再动态地呈现因果框架图及其信息。这样在教学中教师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理解开始,回答课件上的问题,进而一步一步地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原因和结果,然后再引导学生一起把课文理解所得到的信息填入课件上的因果框架图中。

三、借助体验理论设计课件练习

认知科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的感知体验过程中才逐步形成范畴、概念和思维,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语言的学习同样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因此,英语阅读课件的制作也应从认知体验理论入手,使其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一般而言,具体形象的、带有问题思考的、带有亲自实践应用的以及难易度适中的体验才能使学生较为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及知识点。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教学课程 组态软件 PLC控制应用技术 应用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PLC控制应用技术由于可靠性高、适应性好、编程直观且接口功能比较强的特征,在实际中具有较为广泛和普遍的应用。技工学校作为中高技师人才培养的基地,在进行机械、电气等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为适应工业电气技术的发展应用需求,也进行了电气控制与PLC控制应用技术以及其他与PLC控制应用技术相关的课程,以实现PLC控制技术人才的培养,满足工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求。总之,PLC控制应用技术作为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与机械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开展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用性,不仅需要对于学生进行PLC控制应用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同时还要对于学生进行PLC控制应用技术实践教学,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工作实践能力。

1组态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由于组态软件在教学应用中不仅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而且对于教学使用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即使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于组态软件的应用,实现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课件设计,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开展中,通过组态软件的应用不仅能够轻松进行图形的绘制,同时还能够进行文字录入、程序编写、视频输出与动画连接,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需求,对于教学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但是,结合组态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际,尤其是在进行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在具备上述特征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严重制约和影响着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提升,是教学中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通过组态软件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学校生源变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技工学校教育设施的建设发展一直是教学开展中的关键问题,倍受关注和重视。为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中高级技师人才需求,技工学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数量得到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技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建设速度又十分有限,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校出现教育教学设施或者是实验、集训基地无法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进而产生技工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生源变化之间的矛盾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以PLC实训实验室为例,由于技校的PLC实训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多的模拟装置与设备,随着技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如果在进行PLC实训室的建设中,以当前生源需求为主进行建设,就会导致生源减少或者是生源增加情况下的实训室设备资源浪费或者是数量不足问题发生,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资源,同时对于学校教学开展也会产生相应的不利作用和影响,是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组态软件在进行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态软件应用教学中学生对于组态软件比较陌生,因此,在进行组态软件应用基础上开展教学知识与内容掌握中也会存在相应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增加设置一门独立的组态软件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对于组态软件进行熟练掌握基础上,实现对于组态软件应用下的教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组态软件在数据处理以及工业领域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实现,这就需要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结合数据处理与工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形态,对于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开展,以避免学生对于数据处理与工业领域技术知识的了解有限,而影响教学知识与内容的学习接受。总之,结合组态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教学开展中,要克服只针对于某生产流程的模拟操作来实现教学开展的方法,应注意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对于教学实验设备以及装置的功能作用进行发掘,以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生产与操作技巧,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实现,真正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

2组态软件进行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分析

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PLC控制应用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对于PLC设备的模拟运行与教学应用两个方面。

首先,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组态软件本身是一种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仿真能力,能够实现与实际工作运行环境十分相似的模拟仿真,从而为软件应用人员提供较为真实的操作环境,对于提升软件应用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而对于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来讲,组态软件在教学应用中通过对于实际操作环境的模拟仿真,为教学提供接近真实的训练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LC控制应用技术教学质量。总之,组态软件作为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平台,它的应用不仅能够进行高效率工业自动操控系统监测功能与组态软件工具的设计构建,并且在设计构建过程中具有较为友好的界面与简单的编程设置,使设计软件具有较好扩展能力和兼容性。

总之,组态软件在技工学校教学应用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便利性,因此在技工学校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减少技工学校教学设备的建设资金,而且也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学实验设备购买困难问题,再加上在教学应用中通过图形绘制与程序设计等手段,对于学生实践教学需求进行满足,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其次,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通过对于教学课程的仿真设计,或者是通过对于PLC设备的模拟运行,来实现PLC控制应用技术的教学,提升学生相关能力。此外,在教学开展中通过对于组态软件设计界面以及数据连接、PLC程序的改变,就能够对于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变,从而对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PLC控制应用技术教学的发展提升,这也是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总之,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过程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能够将实际操作引入到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减少技工学校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也有着积极作用。

3组态软件在技工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组态软件在技工学校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PLC控制为例,在通过组态软件对于该系统进行仿真设计中,首先应注意结合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控制要求,在MCGS中对于变量定义以及变量进行分配实现,同时在组态软件的用户窗口进行监控画面以及动画连接设计,如图1所示,即为利用组态软件实现的污水排放处理的PLC控制系统仿真示意图。然后,通过组态软件的设备窗口对于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PLC控制设备进行组态设计,并通过对于PLC驱动程序的调用以及PLC通信协议的定义,在实现PLC通道与数据库变量连接基础上,结合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控制要求进行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最终在MCGS中实现策略组态。

图1:污水排放处理的PLC控制系统仿真示意图

通过上述步骤在完成对于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PLC控制仿真设计后,将PLC程序下载到PLC控制系统中并通过组态软件仿真界面中的功能按钮,对于系统运行应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似的操作控制效果,以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总之,组态软件作为工作运行控制开发应用的专业软件,在进行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中,能够通过软件自身的多种通用工具模块实现系统功能的仿真开发,并且对于仿真开发人员的编程语言技术要求并不高,不仅开发应用比较简便,开发设计的周期比较短,并且仿真开发系统的通用性强、可靠性高,具有较为突出的PLC控制教学应用优势。如图2所示,即为组态软件进行PLC控制系统仿真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组态软件进行PLC控制系统仿真设计结构示意图

技工学校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实践操作性的要求比较高,在开展技校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开展中,只有经过一定的操作训练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对于教学知识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进而熟练使用相关系统软件,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运用。但是,结合目前技工学校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由于部分技工学校缺乏实验设备以及器材建设的资金,使得学校的实验操作课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进而对于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就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合理方式进行教学问题的避免解决,以实现对于学生的操作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出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人才。

4结语

总之,对于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促进组态软件在技工学校教学开展中的推广应用,对于提升技工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促进技工学校教学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具有较为突出的研究价值与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振东.组态王与PLC控制的交流闭环变频调速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9).

[2] 孟凡姿.西门子PLC和组态软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4).

[3] 蔡建刚,金巨槐,卢世忠.基于组态软件MCGS聚丙烯装置催化剂搅拌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电气自动化,2015(1).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6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即为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理性高效的设计流程与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的设计过程仍然是“野路子”的:从某些图书杂志或网络资料中东拼西凑出的资料图纸或是效果图片就是“超脱”于基地的“灵感来源”,由此发端出的设计成果有多大的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图面表达方面也普遍存在着“重视觉效果,轻逻辑表达”的误区,学生往往把精力用在如何使图纸描绘得更炫丽,而忽视了表达的深度和技术规范性。如最常见的剖面图表达,就很少有同学能够完全画对,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今后的职业成长。

2.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时展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解决途径和方法,以便可以切实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1打破设计教学长周期模式

中低年级的课程设计教学周期一般为九周,在这样的长周期中,容易出现学生“前松后紧”的散漫状态和教师“放羊式”低效管理以及只重视最终图纸成果等弊端。故可以将九周的设计长周期拆解为长短周期相结合的模式,如在高层综合办公楼课题设计中:第一、二周为学生实地调研、查找文献及教师理论教学,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多人成组调研,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调研,“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通过采用调查问卷采访及计算机辅助模拟等方式为后续设计提供定量的分析依据,使调研成果真正能为后续设计服务;在第二周穿插一次与课题相关的快速设计及研究环节,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状态,并在快速设计中反思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反映到正式设计环节中;第三周至第八周即展开正常的高层建筑设计课题,变传统的师生“一对一”坐诊式交流为调研小组讨论,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督促学生提高效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成果,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表达方法进行成果汇报;在第八周时再次穿插一次快速设计及研究环节,对学生之前所学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九周提交正图并进行公开的答辩评图。由此可以看到,这种长短周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贴近了设计院实际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加符合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巩固的内在规律。

2.2理论课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高层建筑的诞生本是技术革新与飞跃的产物,对其技术问题的钻研应是本设计课程教学中必然包含的内容。由于设计教学时间有限,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使理论为设计实践服务。以高层建筑设备部分为例,在四年级同时进行的建筑设备课教学中可开设专门的研究环节,针对建筑设备对于高层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及剖面设计的影响及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讲解。如通过图示说明建筑设备管线对于高层建筑剖面设计的制约,总结出了剖面净高的设计数据,让学生既知其然,又了解了其所以然。同样的,诸如建筑结构选型、建筑防火设计等专业理论课均以类似的形式同课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发挥其最优的教学效果。

2.3注重设计过程的研究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设计全过程的积极引导可视作教学工作的核心,具体则体现在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设计方法完成整个设计上。如在设计展开阶段,引导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地基特点估算出建筑基底面积、层数等数据并划定出可建范围,并在可建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形体组织模式进行多样性、可行性的组合;随后在结构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时代的美学要素、建筑与城市的关联、建筑的个性与标志性等方面来塑造高层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在上述引导式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向导的角色,学生则是互动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即使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可以顺利展开设计,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这不仅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信心普遍得到提升,有力地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的意识,也增进了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结语

今天,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角,学生在职业生涯开始后必将大量接触高层建筑的设计任务,其知识积累只有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才能不断丰满起来。课程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预演性的设计中使学生构建积极、可持续的设计观念,掌握理性高效的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种种现实的挑战,这是学生对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最大的期许,也是作为设计指导教师的最大责任。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核心能力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8-0038-05

课程地图的概念于1974年首先由Hausman提出来的,并由Eisenberg(1984)率先引进到课程的规划过程。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医学等学科教育中开始盛行,我国台湾地区也逐渐加强了课程地图的建设,但在我国高校中,还未见到实质性的课程地图。课程地图就像是培养计划的蓝图,用于说明课程运作的具体情形。它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全校学生及教师,可作为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教师审视课程、学校规划课程的依据。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设计理念

课程地图的设计是一个专业培养计划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计划的制定乃是课程地图的基础及根本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高校,强调产学研的结合。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进,对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方案的制定,通常情况下是在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下,对课程按照知识点进行梳理细化。而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工程能力和专业能力。如果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知识点,其最终的结果是课程增多,学生负担加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以新增的知识点为主,而是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整合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改善实践环节。我们培养方案制定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即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规划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培养出具备业界所需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

根据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及社会需求,我们总结出了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能力素质目标如下:

1)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计算机编程能力;

4)控制系统分析能力:

5)控制系统集成能力;

6)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7)企业实践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概况

依据所归纳出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我们设计了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该地图由公共基础、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课程等6个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外语、体育、思想政治、工程基础等全校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为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7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装置、过程控制工程等6门课。根据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我们提炼出了3个特色方向,即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化工控制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见图2。

每个方向设有5门选修课程,其中4门是理论课程,如化工控制工程方向设有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设计控制欲优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化工安全评价等4门理论课:另外还设有1门针对该方向的实践类课程,如化工过程虚拟操作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每个方向的课程均为选修课程,但是要求学生至少选修7学分,以保证该专业方向的学习,减少学生盲目选课的弊端。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增设了专业的Map课程:《自动化导论》,16课时,放在第5学期,以便在学生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情况、特色方向等有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大三进行方向选择,另一个目的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我们的课程地图。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里我们将其提前到第5学期,以便于在大三上学期使学生可以完成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该学期必修课程较多。而大三下学期主要学习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课程,该学期的特点是选修课程多,便于学生在了解专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将实践类课程、大部分的专业拓展课程放到大四的上学期选修。

各学期学分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这样进行安排的课程学分分布基本较为平均,大一学生刚入校,相对课程少一些,便于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大二至大三可以逐渐增加,而大四课程量相对较轻,降低学生的负担,有助于学生准备考研。第8学期表中的学分为44.5,但是由于该学期主要是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选择了其中一个方向后,其他两个方向的课程可以不必学习,因此应选择的学分总量不多。

三、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课程地图

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地图和普通班的主要区别在于将专业方向选修改为校企联合培养,也设有3个模块,分别是校内培养、企业培养和工程实训,见图3。

其中,校内培养部分至少选修10学分,课程为本专业方向课中的精选课程,一般性课程争取和普通班级同步。企业培养部分根据出口不同设置了4个企业培养实践方向。分别为工程设计实践、工控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实践、过程控制实践。为了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设置了工程实训,分为I和II两个部分。

由网上所看到的近年来的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浙江中控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和浙江中控的周总监等的会谈中我们也发现,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全球意识、多元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而让学生在学校就奠定良好的外语能力,才有信心迈向国际。因此我们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里,加强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中6门课程中有4门是双语课程。

四、课程地图的网页形式

如果课程地图仅仅作为培养计划中的一张纸,相信会很快被扔到故纸堆中,而不会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多大的作用。将课程地图以网络化的形式实现,方便学生和教师能实时查询,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具有实际意义。自动化专业网页化课程地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网页主页

2)课程地图总图(课程体系图)

3)课程及能力对应关系图

4)课程时序图

5)专业方向课程关系图

6)课程内容关系图

7)未来就业去向图

课程地图网页主页主要是自动化系的介绍、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及地图的使用说明。点击首页上的菜单条可进入课程地图总图。

课程地图总图体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整体思路。包括了前面所说的所有6个部分。但是这不是一张静止的图,鼠标落到每个部分的图框都会有一句话简要说明出现,而将鼠标放到每门课程上网页上就会动态显示该课程简介以及和其他课程的前后续关系。如鼠标落到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方向中的《系统辨识》课程上时,会出现如下图框:

如用鼠标点击该课程,则可以进入相应课程的课程及能力对应关系图,有较为详细的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简介等。要看该课程的详细大纲可点击最下方的pdf文件,即可打开或下载该课程的详细大纲。右侧上方为课程的前后续课程及关系。如自动控制原理Ⅱ的前序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Ⅰ,后续以其为基础的课程有过程控制工程、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PLC原理及实验等课程。右侧下方为课程能力指标图(见图5),主要标明该门课程在我们所归纳出的7个核心能力素质的各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侧重于哪些能力。有些课程侧重理论分析,有些课程侧重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在该图中都一目了然,便于学生选课指导,也方便教师对自己所教授课程体系的把握。

课程时序图中以不同的图形将课程区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再以不同颜色将课程进一步区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专业方向课。课程时序包括必修课程时序、专业方向课程(3个)的时序、所有课程时序、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时序。时序图将课程分11个学期排列。将鼠标放在任一课程上即可动态出现该课程的前后续课程的联系,进一步点击鼠标则可出现该课程前序课程的前序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后续课程,给学生画出一条学习该门课程的具体路线。

专业方向课程关系图则分三个不同的方向展示了学生选择任一方向时涉及该方向的所有课程之间的前后续关系。这些课程是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和专业出口排列的,同样,将鼠标放在任何一门所涉及的课程上,将会动态出现和该门课程相关的前后续课程。继续点击鼠标则会出现所有课程关系,可作为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后进行课程选修的路径指导。

课程内容关系图则展现了内容具有关联的几门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如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装置、化工原理、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工程5门课程的关系,我们以5边形的形式来描述,将鼠标放置在任何具有关联的课程之间的连线上,则会在该图右侧动态出现这两门课程具有关联的部分的内容列表。该部分内容可帮助授课教师在处理和相关课程的知识点的侧重及衔接时参考进行课时和课程相关内容的分配,有助于减少课程内容的无畏重叠的授课重复。

我们注意到,在所有网页中,相同课程均以相同的图形及颜色出现,而且从该课程所延伸出的直线和箭头的颜色也和该门课程相同,以便于信息的获取。

就业去向图主要告诉学生在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学习之后,可能的就业及去向。常有低年级学生询问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能到哪里去,能干什么工作。甚至于刚毕业后的学生也对自己到底应找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茫然,直到工作几年后才能找到工作方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在该图中将毕业后的去向分为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就业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在继续深造部分给出了和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五个二级学科(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比较接近的几所高校供学生参考。在就业方面,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对学生毕业去向的统计给出了研发、设计、系统及装置生产销售技术支持、生产运行、教育、公务员、出版情报等8个方向,归纳了较为相关的企业。

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的开发采用了HTML5标准,Iavacript脚本和svG矢量图形,以实现完全动态的矢量图形的现实和交互,前台和后台均实现了平台无关,方便移植的特点。另外采用了后台动态数据库和前台静态化网页相结合的形式,使课程地图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的数据框架,方便扩展;2)操作时所对应的各种计算均在用户的电脑中进行,有效降低服务器压力,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的负载能力,避免学生蜂拥上网查询时造成系统崩溃。

五、全校课程地图的构想

如果根据核心能力素质培养需求,各专业分别制定各自的专业课程地图,加上全校公共基础及通识课程地图,则可构成连贯、层次、系统的全校课程地图,见图6。全校课程地图不仅是各专业地图的单纯累加,如果增加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则不仅可为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双学位及学科交叉提供良好平台及基础,也可作为校、院、系三级课程发展教学的沟通平台,纵横整合沟通全校资源。

建立全校课程地图,有如下作用及意义:

1)对学生而言,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路径,协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课业规划、选课及就业规划等学习路径。

2)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了解所教授课程在方向课群的相对位置以及和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以便在该课程中承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3)对培养计划制定者而言,可整理及审视本专业的课程分布与时序有助于梳理特色方向、知识结构及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等。

4)对教学管理者而言,可以帮助管理者宏观审视各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使其全校教学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能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将全校课程地图作为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计划等的依据。

六、结论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8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posed some concrete measures.For example:multimedia teaching, CAD/CAE/VPT design methods, project approach,etc. The student’s skills were focused on improvement and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heory to guide practice was implemented. The learing enthusiasm was mobilized and th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was acquired.

关键词: 汽车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Key words: automobile design;teaching reform;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19-02

0引言

《汽车设计》是车辆(汽车)工程专业或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和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为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汽车设计》课程因为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1]。目前我校汽车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对于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度不够,知识难以接受理解。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滞后,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

1.1 多媒体演示教学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到汽车设计理论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图文并茂;它既能通过图形的讲解去理解结构的设计原理,又能通过文字对内容的归纳进行理论教学[2]。②信息量大、满足教学要求;枯燥的理论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通过课件可以引入很多实际设计中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③三维动画能清楚反映总成部件的相互运动情况,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手动变速器的设计,由于涉及众多齿轮的设计公式,教师很难讲授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吃力。通过计算机课件,把变速器的设计过程通过动画直观展示,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感官认识,对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顺利完成了难点教学,也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奥妙和技术的强大动力。④通过课件的声、图、文字、动画有机的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1.2 CAD/ CAE/ VPT等先进设计方法引入汽车设计教学中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几何模型的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在实现CAD/ CAE/ CAM 一体化的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全部实现无纸化,因此在汽车设计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将现代的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引入到汽车设计教学中[3-4]。

在汽车设计的教学中,对于传统部件的设计,可以采用CAD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汽车总成部件的设计。如图1所示,左图为变速器设计中所用设计公式的计算小软件,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设计的步骤,根据计算后的结果引入CAD设计软件,最终形成右图所示的三维总成件,整个变速器的设计清楚可见,同时又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现代汽车设计的相关方法。目前,机械CAD软件可以实现从概念设计、三维零部件建模到装配分析等各功能的设计。

CAE设计方法的引入是汽车设计教学中又一个形象的方法。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在样机的制作、实验和性能评价过程中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仿真,这样无疑可以减少样机或试制品的制作次数。在三维模型组装完毕后,可将模型转化到仿真软件上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真实环境进行三维动态和碰撞等的分析,可以发现部件运动以后的问题,还可将关键部件或部位放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避免设计缺陷。CAE设计方法引入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可以使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学习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学生。如图2所示,为转向节设计的CAE受力分析结果图,通过改组图片对比学生可以容易明白转向节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三种特殊工况情况下的受力分析。

虚拟样机技术(VPT)就是在建筑第一台物理样机之前,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字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以图形方式显示该系统在真实工程条件下的各种特性,从而修改并得到最优化设计方案的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利用虚拟环境在可视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可交互式探索虚拟物体的功能,对产品进行几何、功能、制造等许多方面交互的建模与分析。它在CAD模型的基础上,把虚拟技术与仿真方法相结合,为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法。图3为引入VPT技术形成的车桥差速器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运动仿真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部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对汽车设计理论的直接了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

1.3 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汽车设计教学工作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方法[5]。汽车设计课程因为所涉及实际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立相关小的项目。项目教学法便于用在汽车某个总成或部件的设计项目上,如转向器的设计、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性能计算、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等。通过项目教学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按照新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于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测评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达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永健.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增刊):80-82.

[2]田国红,卫邵元,李刚.汽车构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21-122.

[3]段红杰,于善武.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25-127.

[4]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2):45-49.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范文 下一篇:乡村财务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