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

时间:2022-06-17 10:40:37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

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的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生育率仅仅为1.18。另据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00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数据表明,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适度、理想的低生育率被称为“更替水平”,也就是总和生育率在2.0左右。这一数字在1.5以下的为“很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目前我国一些超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0以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专家分析,中国的少子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不存在城乡差异。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少”。三是少子化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应对‘少子化’,真的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风险集中凸现时,局面将难以挽回。”(见《瞭望》,杨琳/文)

学问学问,学本乎问

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可惜现在的教学,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原因很简单:所谓应试教育,只需要把考题答准答对即可,而考题的标准答案都在教科书与老师讲义之中,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将其记下背熟,哪需要“问”的环节?

超级中学: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它们是:广东华师附中、河北衡水中学、重庆巴蜀中学……

这些被媒体和网民称为超级中学的学校,其生源一部分是本市户口的考生,另一部分则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这类中学的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高昂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及连年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当地往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新浪微博之上,有网友总结超级中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眼中,这三样特征已经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因为升学率高,自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破头想进校,学生多了,尖子生就多,升学率稳步上升,名气越来越大。”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位高级教师向记者解析道。

在名气与光环的背后,超级中学开始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对于同区域的其他学校而言,超级中学的存在,正在不断压榨它们的发展空间。

“好老师我们学校也有过,但留不住,那些名校随便开一个条件,我们都给不起。”北京市密云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说,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刚刚得奖有了些名气,便很快被挖走,“这些年走了不下十名好老师,几乎每年都有走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认为,农村孩子很难进入这些犹如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马太效应导致强校越来越强,汇集优秀生源、师资与教学条件,且重心上移,向省会等大中城市聚集。这导致在考分上具有竞争力的农村生源减少了,在中小学教育中,能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农村学生减少了”。

超级中学引发的种种弊端已经引发人们的反思。今年两会上,声讨超级中学的声音不绝于耳。著名学者杨东平更是撰文总结了超级中学的五宗罪过:一家独大、损害公平、助长应试教育和升学率评价、收取高额择校费、存在教育隐患。杨东平认为,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高扬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

学者的愤怒不能阻止普通中学想要上升为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神”中学的决心,更不能阻止莘莘学子对它们趋之若鹜。一旦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高帅富,受到45度角的敬仰。

(见《看天下》,文/王鹏)

上一篇:“靠近您,温暖我” 下一篇:三位一体,蓄势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