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语言训练在培养语感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17 02:03:13

如何发挥语言训练在培养语感中的作用

摘 要:语感的培养对于任何学习语文学科的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而要培养语感,语言训练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感;语音;朗读;语言训练;语言形式

为什么学了多年的语文,有的人到头来却写不通一个句子?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依旧效率不高?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浙江师大教授,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认为,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如果不重视语感教学,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乐感,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语文学科则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那作为小学生,如何才能具有语感呢?也许别人说方法很多,如,多读、多写、多背诵、多体验生活、实践生活,说得都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训练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细致分析,玩味文中的字词

朱光潜在《谈文学》中的有一段回忆: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一句话只有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所以,我们在阅读作品时,就要特别关注一些值得玩味的字词,要咬文嚼字,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如,学习描写居里夫妇冶炼镭片段时: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这段话时,有没有注意到“可能”这个词?

出示句子1: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师:如果我把句中的“可能”去掉,请大家读一读,与原句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句子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含镭的工业废渣。

生:加上“可能”,说明居里夫人提炼含镭的工业废渣时,有可能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读这段话,想想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很快,学生找到了“一吨”与“一锅一锅”这两个词,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搞科学研究的决心之大,信心之强。可是,仅仅抓住这两个词显然是不够的,文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词语“可能”没有被学生注意。而这个词对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至关重要。抓住“可能”,让学生比较段落中有“可能”和没“可能”这个词的不同。

二、关注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说,语言最重要的是内容,怎么反而让学生去关注形式的新颖和独特呢?其实任何内容都必须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形式不同它的体现方式也不同,具有新颖、独特性的形式,能带给人们更多的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王尚文教授说:“人文精神主要不是表现在内容中,而是主要表现在形式中,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把关注的重点由言语内容转移到言语的形式上,由说什么转移到怎么说上面。”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言语形式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上,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看下面这段话: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一位教师在教学此段时,故意把上述句子改成“前两天,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然后问:“这样写不是比课文中的描写更简洁吗?为什么要分开写?”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品味,很快就品出了其中的奥妙。……试问如果教师不去关注此处语言的独特性,能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吗?

三、通过朗读品位语音,训练学生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朗朗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语音包括语量、语调、语速、节奏等,它虽然不是语言本身,但是许多时候,语音比词语本身更有用。它在词语力所不及的情况下,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帮助其准确地表达出词语的意义和所蕴涵的情感。品味语音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感是读出来的。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在学生朗读“夜幕笼罩下的威尼斯”时,指导学生注意语调与语气的处理,尤其在指导“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时,让学生把握好“沉沉地入睡”这个词语,通过语速的渐慢、渐轻,虚化处理“入睡”两字,让学生体会到了水城的静寂。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建东.浅谈语感和语感能力的培养.新疆教育,2012(6).

[2]杨敏蓉,高薛萍.细嚼咀烂,方知语言滋味:通过有效的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教育科研论坛,2011(3).

[3]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

上一篇:激趣导学 科学训练 夯实基础 下一篇:触及数学本质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