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数学本质 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1-29 02:19:47

触及数学本质 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高效课堂是根,数学本质是魂,只有努力追求数学本身的魅力,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寻求数学教学的生命点,尤其是数学智慧的增长点,才能够切实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才能让学生在漫长的数学学习旅途中不断体验沿途的风景之美!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美育因素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教师是课堂改革中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简洁造就高效——让学生学得轻松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的学科,决定了它必须精练、准确,而数学的简洁之美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1.化繁为简

数学的简洁体现在它能够用简单的符号或图形演绎出复杂的思想。比如,在教学和差问题与和差倍问题的时候,教师为了寻求捷径,直接将公式告诉学生(和差问题: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学生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短期内学生能够套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时间长了,遗忘的概率几乎是90%以上。在教学这一知识的时候,画线段图显得十分重要,当我们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以后,把短的一段线段补上,学生就会一下子明白“和加差”就是把小数比大数少的部分补上,这个时候的和就相当于两个大数,接着第二个疑问就很快得到解决,除以2就是一个大数。这样的处理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策略,还让学生理顺和差问题的内在逻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化繁为简”的思想,用简单、直观的线段图表达出数学问题的简洁之美。

2.深入浅出

数学简洁的另一种境界就是深入浅出,深入浅出要求教师钻研得深,考虑问题有层次、有深度,而呈现给学生的必须是简单化的数学思想。

这里的“深入”,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入手,重在课前,对所教知识的研究、挖掘,无论是从例题到习题,从分析到结论,还是从形式到编者的编写意图,字里行间反反复复琢磨、推敲。跨越时空与编者交流,洞悉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所谓“浅出”,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寻找最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法。比如,江苏知名教师张齐华在教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他抓住平均数的两个本质:先求和再均分、移多补少。他围绕这两个平均数的本质特征组织教学,通过投篮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成绩可以先求和再均分,也可以将成绩好的一次补给成绩差的一次,达到每次成绩都一样的目的,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体验到平均数是一个理想状态,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而每一个数字又都不能简单地代表平均数。张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轻松的比赛,形象的篮球图片,简洁地表达出平均数的实质,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让数学课堂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最高效,让学生获得了体验后的快乐。

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让学生学得明白

从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体系不难发现,每一类知识都是相关联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每一类知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理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每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不可或缺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们不可回避地把它与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相联系,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因为学生之前已经有了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相关联的概念,所以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复习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快接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品质,并从中有意识地进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统一的整体。总而言之,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除了知识之间是整体不可分割的,很多时候数学的思考方法也是统一的,比如画图法、列表法、列举法等,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相通的。很多时候数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思考的方法,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学生在经过长期的数学思维训练,形成数学思考方法以后,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富有内涵,更加高效,因为学生接收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关键的是感受数学的整体之美,有种“一览丛山小”的惬意。

三、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地方利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尤其在图形教学中显得十分常见,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是引导学生通过剪、移、拼等一系列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而平行四边形的宽等于长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这一方法的悟得,为持续学生五年级“圆的面积”、六年级“圆柱的体积”的探究埋下伏笔,甚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使用这一常用探究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思想。

正如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撷数学的美育因素,挖掘数学本质内涵,呈现数学本身魅力,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学生展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体验,我们的数学课堂便自然而然变得高效。

上一篇:如何发挥语言训练在培养语感中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