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院困境分析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6-16 06:14:48

企业学院困境分析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摘要: 企业学院是校企为了实现互利共赢,在职教集团为依托的基础上所建立起的联合学院,具有全程性以及全员性特征。而在企业学院建设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本文中,将就企业学院困境分析及解决方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Abstract: Enterprise college is a joint college established by college and enterprise on the ba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to realize the mutual benefi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hole process and whole staf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olleg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lemma of enterprise college and the solution.

关键词: 企业学院;困境分析;解决实践

Key words: enterprise college;dilemma analysis;solu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99-02

0 引言

在现今强调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环境下,高校也同企业间积极开展联合,通过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建设企业学院。同传统的校企合作不同,企业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校企间联合的更为紧密,能够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同时最大程度发展双方特色。而在企业学院开展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实际学院开展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及时做好问题的把握与解决。

1 面临的困境

1.1 综合效益不明显

在企业学院中,其利益驱动力由经济、人才以及边际几方面效益组成,而在现今企业学院发展中,综合效益疲软情况较为突出,并因此对学院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第一,人才效益方面,虽然做好人才的培训是企业学院开展的重点目标,而在市场经济社会当中,毕业生就业并非仅仅是校企双方的意愿,校企契约也不会对毕业生的岗位选择进行左右。人才效益的稳定性缺失,将对企业学院建设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第二,经济效益方面,企业学院在建设当中投入较大,如果企业实力较弱,将根本无力承担,并因此对中小企业的参与度产生了限制。同时,办学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投入之后短期效益以及直接受益非常小,或者根本不存在经济利益,在同企业利润追求产生矛盾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参与主动性产生影响;第三,边际效益方面,双方实现企业学院的建立的目的,即要优先获得高素质人才,但在目前很多学院中,校企双方的合作也仅仅局限在学生培养方面,而在工艺技能转变、联合体建立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1.2 运转机制欠缺

运转机制也是企业学院发展当中存在的一项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沟通机制不健全。虽然校企双方都派人员参加到企业学院的管理层以及理事会等,但在数量以及人员配比上却存在着不够对称的情况,义务以及权利划分不均衡情况较为严重,且存在议论事机制不完善的情况。由于管理体制方面差异的存在,企业学院同其他院相比往往不在一个体制当中,很可能因该种“孤岛”情况的存在使其难以解决办学当中的问题,校企合理效应不明显;第二,补偿机制未建立。在企业学院建设中,一般都是由企业实现资金的注入,学校实现技术以及资产的投入,如果效益不好,学校方面不会损失什么固定资产,但企业却存在得不到补偿的情况。在该种企业利益无法获得良好保护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望而却步,大型企业也可能存在得不到行业支持的情况;第三,缺少制约机制。制约机制体现在运转后果的约定以及运作行为约束这几方面。以行政任命的领导层,在具体工作业绩方面往往会存在缺少制约以及监督的情况,在没有形成较强忧患意识的情况下使管理方式存在粗放特征。而高校方面,则会因行政化办学倾向的存在导致改革具有较为随意的特点,忽视市场驱动以及产业规律。

1.3 政策存在缺位

在我国,企业学院还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达成熟期,在具体实践当中存在缺少良好参照、经验模式以及指导准则问题。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教育也属于公共产品范围当中,即需要以公共政策的方式进行解决。而在公共政策角度,目前还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体系建设,如职业资格证书授予制度、运转效益补偿政策、企业投入的税收抵冲政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义务规定等,学院层面,内部制度以及内部政策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因此对工作开展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企业学院发展策略

2.1 促进利益共享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高校都是具有独立特征的主体,资源共享只是其合作形式,并不是原动力,两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动力是利益层面的共享。因此,实现互惠共赢则成为了校企双方实现企业学院建设的重要基础,即将利益作为核心推动力的基础上实现双方技术以及资源的集合,在有效形成合作效益的基础上对以往活力不足以及形式单一的情况进行消除。对此,就需要能够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对以往的合作理念积极转变,在对双方利益方面合理诉求承认的基础上做好企业方面经济效益的兼顾,在将利益作为合作动力的基础上将资源共享以及思路实现向利益共享的转变;第二,要做好双方优势以及资源的科学分析,对不同效益预期进行充分论证,在做好利益结合点以及利益点把握的基础上做好办学契约完善,在做好办学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做好双方回报以及产权方式的界定,在做好企业投入风险反弹的基础上对其利益层面诉求进行满足;第三,要加强管理创新,在学院建设当中全程坚持相互协作以及全程参与,形成利益生成保证的机制以及体制,根据企业需求做好招生计划确定,并根据技能要求以及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在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促进长远发展,坚决杜绝短期行为的发生。

2.2 追求综合效益

要想实现企业学院的健康发展,也要将以往的单一效益实现向综合效益的转变:第一,加强技术合作。要想获得综合效益,必须认真做好技术方面的合作。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研发机构比重较低,甚至有企业存在没有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情况。同其相比,高校具有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对此,不仅要成为企业相关资源的提供者,也需要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同企业做好技术合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做好联合团队组建,在帮助企业做好相关产品、工艺开发的基础上做好技术难题解决,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创收一体、教学一体的运行机制,更好的满足企业在技术层面的需求;第二,扩展人才效益。要做好校企生三者间的三方契约,确保这类学生在进入企业就业、毕业证书获得、资格证书获得等方面的优先权,确保企业人才效益。不仅如此,也需要为企业技术人员以及职工培训提供良好条件资源,在使培训职工、专业教师、技术骨干培养相结合的基础上将高校形成技术人员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要积极促进高校教师来到企业,通过“双师型”专业团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合作效益;第三,推进多元合作。积极优化学院主办模式,即在实现办学开放性提升的基础上引入多家大企业加盟,或在扩充中小企业进入到渠道的基础上按需组合,以此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在学院建设中,校企需要共同做好专业教材以及精品课程的开发,积极申请财政支持项目以及科研课题,即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2.3 实现文化跨越

文化是企业学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第一,要积极做好跨文化培训活动开展。通过该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通过培训,则能够使双方在做好对方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差异感知,在对校企文化对接价值产生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趋同确认的注意力以及兴趣。同时,要积极引导校企双方人员实现原有文化属性的突破,即在合作当中不断适应不同的决策风格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把握,在对两种文化平衡点、共同点把握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文化、心理契约;第二,构建人文文化。在企业学院建设中,需要对企业文化元素积极引进,在建筑、形象设计、产品以及设施等层面体现双主体特色,不断实现校企两种文化的多角度结合。同时,要积极做好团队意识的提升,在给予企业人员劳动、智慧最大尊重的基础上聆听、吸纳意见,在形成新型师徒、同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制度以及物质文化;第三,建立对接系统。通过“共同成长”理念的树立,做好积极管理、领导方式的建立,通过经济、非经济激励措施的应用给予双方足够的关怀以及信任,在做好相关人员内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使企业学院人员形成更高的成就感以及归属感。以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龙信学院为例,龙信集团每年投入近10万元设立龙信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对符合学校贫困生条件的学生给予龙信助学金。同时,学校开辟专门空间,展示龙信企业形象,校企共同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同时规定了校企双方回报方面动力机制的建设,更好的促进学院发展与人才获得。

2.4 实现制度创新

企业学院是现代企业同职业教育的综合体,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需要以制度的积极创新消除不同方面存在的壁垒:国家层面,要通过融资、职称、保障、经费以及平台制度体系的建立将企业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在对高校自主办学权进行提升的基础上做好各自权利以及义务的明确,在形成校企合作约束力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积极性的调动,以此使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管理制度当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同时,要积极强化政府投入、调控以及规划方面职能,做好校企合作相关要素的提供,在实现分类指导、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外部管理体制完善,不断降低体制成本;学校层面,要积极建立起能够促进学院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科学的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在与各方的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且制度化形式进行沟通和磋商,还能够大大提高合作管理的效率。

3 结束语

企业学院是现今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就业环境改善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上文中,我们对企业学院困境分析及解决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双方能够把握重点,以科学方式的应用共同实现企业学院的优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显明.重庆科技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3(22):44-46.

[2]苟兴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建企业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6):111-112.

[3]刘合群,尚娜娜.职业教育公益性视域下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99-100.

[4]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72-74.

[5]罗小秋.建立“企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66-67.

[6]唐祥金.高职院校专业群育人的创新实践研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04):63-68.

上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学习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三星堆青铜面具和彝族始祖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