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方向

时间:2022-06-16 06:05:10

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方向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日渐成为站在国家建设前沿的主力军。作为一项辅助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有其学习的必要性。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规定,探讨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态度和方法、教学观念和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教学 培养目标 现状 改革

在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迅猛发展起来,也成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使得无论是在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职高专教育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笔者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现状,谈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即高职高专应该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它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这些问题就涉及高职高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同时,教育部又颁布实施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为《基本要求》),这是我国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基本要求》的颁布为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培养能胜任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因此,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更是一门技能培养课程,即学生所学知识能为第一线的生产工作服务。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增强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现状

根据近几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其英语水平并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即学生所学的英语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笔者认为,现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衡量学生英语能力,并将其作为毕业门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对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而言,有部分学生(指有高中文凭的高职生)在入学初就已达到这个层次,所以在教师为了高通过率而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恶补复习”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就浪费了学习资源;而面向有剩余学力的高职高专学生实行的大学四六级考试,也在一定程度在鞭策他们主动进行英语学习,对提高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死抠大纲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听说方面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考试增加了听力的比重,但仍然与《基本要求》中“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这一要求有差距。同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练习,使得很多学生学了十多年英语,证书无数,却说不出一句成文的句子,无法与人进行日常交流,甚至产生“害怕和老外说话”的思想。这种“哑巴英语”和“应试学习”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质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并对其产生负面想法。这种尴尬的场面要得到改观,就要改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观念,改变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主导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即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反应和心理,以此及时调整上课思路和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交流完成一堂课的学习,同时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良好的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轻松的民主氛围,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愿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学生也愿意与教师分享感受和所得;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参与,从而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要营造这种氛围,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耐心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以及自身情绪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高效吸收知识。

2.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机制。

“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即要明确“人”是实践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参加实践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本,同时,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以学生为本更是“以人为本”中的重点:在教学观念上,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教学活动中,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几十个学生坐在一起听课学习。这种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整体的利益,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即学生的能力有高有低,能力高的学生完全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提高,能力弱的学生却应该加强基础的培训。所以,如何让所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获,这是我们在思考“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时应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此时,灵活多变的教学机制就显得颇有必要,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课程难度和教学手段,学生可以从传统的自然班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按照各自能力的差异和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课程,从而最大可能地利用学习资源,获得自身的提高。

3.采取EGP和ESP模式。

著名语言学家刘润清(1996)指出“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毕业时应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接受过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基于此,在学生的英语学习阶段中可以进行EGP+ESP教学模式。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强调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点与听说交际能力,能基本满足《基本要求》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并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则是在学生具备了《基本要求》的能力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其能够处理专业领域方面的英语事务,如理解专业方面的英语材料等。EGP和ESP教学的合理衔接能够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但是,ESP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以英语为专业的教师来说,其他专业是弱项,如何使教师在胜任EGP教学的同时胜任ESP教学,除了教师自身课外的知识补充和学习外,高职院校还应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进修,以满足教学要求。

总之,在《基本要求》的指导下,以培养“实用能力”为总体目标,采取相应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度的教学改革,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必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输送更多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英语交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赵云清.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www.省略/pages/kjyd/1/3.

[3]冯媛.试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EGP+ESP方案.dlib.省略/kns50/detail.aspx?filename=FDJS200706012&dbname=CJFD2007.

上一篇:职业院校PLC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