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前瞻性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时间:2022-06-15 04:10:35

开放经济条件下前瞻性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泰勒规则的内容,尤其着重说明了前瞻性泰勒规则与开放经济的关系,然后论证了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从相关的经济数据出发,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开放经济 前瞻性泰勒规则 利率 政策选择

泰勒规则原式

(一)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

John.Taylor教授通过对物价和经济增长有影响的的各项指标研究发现,真实利率是唯一一个长期随着物价和经济增长而变化的经济指标。他认为货币当局需要通过调整真实利率来完成自己的目标。John.Taylor教授根据来自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了初级的货币政策规则,其公式如下:

(1)

其中个别参数分别为:i*t为联邦基金利率,πt表示的是前若干季度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π*表示的是目标通货膨胀率,r*表示的是长期均衡情况下的所获得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值,ygapt表示真实GDP偏离目标的比值,也就是100(Y-Y*)/Y*,其中,Y代表真实的GDP,而Y*代表潜在的GDP。

泰勒规则的方程式反映了货币当局的目标,并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能显示产出水平的波动。泰勒认为中央银行必须将利率保证在合理水平,这样才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使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泰勒规则对于政府经济政策有两个帮助,一是使得政府基金名义利率不断随着通货膨胀率而变化,稳定实际均衡利率;二是使得货币当局能够在产出增长率或目标通货膨胀率超出预期范围时调整政策,保证经济和社会指标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名义利率相对于通胀和产出变动的的方向取决于β1和β2,当β1和β2大于0时,通胀和产出会随着名义利率的变化而顺向变化,而宏观经济也会趋于稳定;当β1和β2小于0时,通胀和产出会随着名义利率的变化而逆向变化,相应引起宏观经济产生大幅度的波动。

(二)泰勒规则的稳定均衡模型

泰勒均衡模型由三个方程式组成:

(2)

(3)

(4)

其中的参数分别为:πt表示前若干季度的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ygapt代表某一国家的GDP的产生缺口,i*t表示名义利率,r*表示均衡实际利率,et及μt则是“白噪声”条件的随机扰动项,此时α>&&β>0, g0,gπ和gy为政策性变量系数,其中有

gπ>0&&gy>0。

三个方程式中,公式2是在工资和物价调整滞后时,对理性预期模型的表示;公式3是IS曲线的化简后的状态,说明实际利率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当经济萧条时期的实际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投资将上升,从而是实际产出增加,趋向于Y*;反之则相反。公式4为政府决策提供关键数据。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在E(μ1)=0的情况下,通过对公式3和4做变换,可得到:

(5)

在gπ小于1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大于0,此时总需求曲线AD的斜率为正值,反之,我们可以得到小于0,此时AD的斜率为负值。在上述情况下,当gπ大于1时,在实际中通货率会上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也会随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需求Y会下降,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随之下降,在最后会达到一种稳定均衡的状态,因此,gπ大于1被称作泰勒条件。

(三)前瞻性泰勒规则

泰勒在1998年,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修正,在没有考虑预期因素所导致的结果情况下,对美国现有货币政策做了验证,所有调整后的规则叫做后顾型泰勒规则。而在制定实际政策过程中,考虑到政策传导时间滞后的存在,货币当局一般会采用前瞻型方法来制定政策。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对未来利率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将它作为泰勒规则的影响因子。

在《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证据与理论》中,Clarida.Gali.Gertler将通货膨胀预期因素加入到泰勒规则中,从而形成了考虑通货膨胀预期的公式:

(6)

在该公式中,作者使用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率E(πt+1),摒弃老的通货膨胀率。让公式能够反映出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率会对目标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的发展式

1.引入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与封闭的经济条件相比,开放经济条件的经济变量的传导渠道发生了巨变,货币政策开始从新的汇率渠道影响经济。汇率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在考虑货币政策规则模型时,需引入汇率因素,扩展的泰勒规则形式如下:

(7)

在该公式中,et是一个国家在t时期中的真实有效汇率,而et-1是滞后一期真实有效汇率。在β1大于1,及β2大于0,且h0等于h1等于0的情况下,公式7与泰勒提出的封闭式泰勒规则相同。

2.引入汇率和国外产出波动因素的泰勒规则。Clarida等人通过对泰勒规则的扩大性研究,同时借鉴新的国家经济均衡模型,引入新的定价方式,最后以求解模型,得出最优化问题的答案,推导出类似公式:

(8)

其中,θ由模型假定的各项系数所决定。一个国家的最优利率水平受到它的长期均衡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而国家经济因素就是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长期均衡利率,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因此,长期均衡利率受到了本国产出情况和外国产出情况的双重影响。Clarida等人在制定国际货币政策中将外国经济波动也纳入关键因素范围,得出了利率政策,与实际的国际货币政策非常接近。据此,对引入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做进一步的扩展:

(9)

其中,Δy*t代表外国产出波动情况,也就是说,,Yt*是t时期外国的GDP。那么基于利率平滑基础上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如下所示:

(10)

我国货币政策实行泰勒规则的适用性分析

(一)选择利率作为货币中间目标的可操作性

选择市场调整中介目标的原则。通常使用货币杠杆不能直接实现调节市场的目的,而实现最终目标一般需要选择中介目标来进行过渡,因此,中介目标对货币杠杆职能的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通常选择中介目标需要秉持三个原则:可控性。央行必须具备对这一中介目标的绝对掌控能力;相关性。这个中介目标必须和最终目标有一定的联系,人们可以从这一中介上看到最终目标实现的前景;可测行。指央行可以对这样的中介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势。对我国而言,通过调整货币的供应量已不能完成对市场的调节,而利率发挥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选择中介目标的时候,更多要考虑使用利率这个中介来构建相应完善的货币政策系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应具备的有利条件有:可控性。指的是央行对利率的控制性,即央行能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对利率实行一定的控制。我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成熟,债券市场基本实现自行调节,利率也基本可依靠市场调节。因此,央行能通过对金融市场的监控和调整、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控制同行间资金拆借利率等手段来实现对利率的调整。可测性。指央行可以及时获得和利率相关的资料,以便对货币政策进行监测并做出调整的优势。我国银行之间资金流通渠道相对成熟,流通的渠道公平、公正、透明,这些为央行获得利率资料提供了便利,为央行及时做出货币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相关性。指是选择利率可以实现对市场的调节,对中介目标的调节可以明显地对最终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实行泰勒规则的适用性分析。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作为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调整,一直到1992年货币政策仍主要是市场调整的辅助手段。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在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接连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是其使用利率这个中介手段进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开始。此后的五年时间内,我国又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这迫使其开始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连续降低金融部门再贷款的利率等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的调整。2004年,我国的CPI相比上年增加了2.7%,为了避免出现经济倒退或者通货膨胀,其快速提高了贷款利率。2005-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量价格昂贵的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股票投资开始繁荣,而房地产等投资行业也开始大幅度升温,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贷款准备金准利率,试图通过利率这个中间杠杆实现对市场的调整。在2008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倒退的趋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准备金基本利率。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形式好转,国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10年年底开始,我国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减小对市场造成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在存款和贷款方面的准备金利率。

从图1能够得出:第一,利率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的变化以及GDP数值的变化保持一致。这说明通过调整利率可以比较有效地减少通货膨胀,维持GDP数值的稳定。第二,2002-2007年间,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段时间内,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值为负时,经济的发展比较快,GDP出现大幅度变动;2008-2010年间,我国经济发展变缓,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值为正,GDP相对比较稳定;第三,2011年,上述情况出现反常,通货膨胀率和名利利率均出现大幅度的增加的情况下,而GDP数值却出现了大幅度降低,因为当年的国际环境比较混乱,美国、希腊、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信用等级都出现了下降,国际环境的恶化对国内的发展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美国长期采用比较低的利率,在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仍然不采取利率杠杆进行调节,这从某些角度误导人们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引起通货膨胀的增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国内已具有使用利率这个中介目标的现实条件,但开放的经济环境会影响利率的调整效果,所以,在探究泰勒规则时需考虑开放经济环境因素。

(二)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进一步发挥利率配置资源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货币市场,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还跟不上整个体系发展的脚步,对利率的调节作用造成一些制约。因此,想要让泰勒规则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增加对资本市场运作和机构的监督,增加资本市场运转的透明性,实现资本运作的有法可依。二是增加资本的层次性。在加大主板市场繁荣的前提下,也要逐渐增加对创业板等相应板块市场发展的重视程度,主动推动资本相关产品的发展,逐渐形成大规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三是加强市场上资本和和货币之间的联系。货币和资本在维持市场繁荣方面缺一不可,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通道。

参考文献:

1.张庆坤,贾国森.汇率传递效应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汇率改革的启示[J].新学术论丛,2012(2)

2.王增武,李兵.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稳健性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1(2)

3.封北麟,王贵民.金融状况指数 FCI 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6(32)

4.董艳玲.泰勒规则中加入汇率因素的探讨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11)

5.王建国.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

上一篇: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害传导机理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虚拟经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