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画派及其超越

时间:2022-06-15 08:21:15

近十多年来,各地打出地域画派的热情高涨。据我所知,除了原有的南京“新金陵画派”、东北的“关东画派”外,又出现了广西的“漓江画派”、西安的“黄土画派”、苏州的“新吴门画派”等等。画派的名称与地域名称、地区的自然特色和文化艺术传统有关。这些画派或由有关文化艺术主管部门倡导,或是由一群艺术家自愿组合,主要是为了强化本地区艺术的特色,树立鲜明的地域风格;同时,也是为了当前各地区建立文化强省(市)创造条件。

艺术创造或多或少的地域特色总是会存在的,即使在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未来,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地域的文化传统如同人的基因,有天然的遗传性,地域的自然环境虽然会不断发生变化,但其保留的基本特征总会对本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某种影响。生活和创造在每个地区的画家们自觉地传承和发扬本地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和强化本地区艺术家们创作的共同特色,以与其他地区拉开距离,这一愿望是良好的,也是艺术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应有之义。此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绘画创作,还会提升本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荣耀感。当然,只有地域画派画家们的创作是在一定艺术水平之上,有杰出的创新成果,这一愿望才能成为现实。

在艺术创作上,通常我们说的“地域特色”是个中性字汇,它不代表这一地区艺术的水平高度,而只表明它与其它地区艺术的不同所在,虽然这不同或差异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值得提倡的。在我国绘画史上,凡是被人们称为“画派”的群体,在艺术上不仅有地方特色,而且有出色的创新成果和超越本地区的广泛影响。远的不说,20世纪产生的京派、海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等,莫不是如此。很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这些画派之所以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新精神,除了它们特有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主张外,它们的领袖人物都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不主张固守本画派的观念和技巧,而提倡学习其他地区画家们的经验,以丰富本画派的创造成果。最近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在人物、山水、花鸟画领域均有创新建树的黎雄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从有关文献中,读到他的一些重要艺术见解,其中有告诫岭南地区后学们不要囿于学习和继承岭南画派前辈们的经验,而要广泛借鉴其他地区和其他画派画家们的艺术创造。他认为唯有如此,岭南画派才会香火不断,有旺盛的生命力。

黎雄才先生出自于他洞悉艺术创造的基本原理才提出这一主张的。处于某一地区或受地域画派影响成长起来的画家们,在艺术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必须放开眼界,扩大视野,在可能的条件下迈开脚步,向其他地区或其他画派学习,决不要拘泥于学习自己熟悉的一家一派。对这一见解,古人也早有阐述,如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人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秋,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已之学,尤为蹈袭……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

各地区的画派提倡本画派成员的作品要发扬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表现本地区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但同时不应忘记要引寻大家放眼五湖四海,敢于和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惟有如此,地域画派方能超越地域局限,在画坛上产生应有影响,而画派成员也会由此获得鲜明的个性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有生命的瓦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