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承受中日经济关系倒退吗

时间:2022-06-15 05:56:24

日本,能承受中日经济关系倒退吗

近来,日本政府“购买”及其附属岛屿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的不利影响开始发酵,并给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究竟会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理论上说,双边经济关系变化对参与双边经济活动国家产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或者说两国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每个国家在这种依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的整体经济实力对比。

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双方的贸易依存关系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IMF统计,1990~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从168.7亿美元增长到2289.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额从92.1亿美元增长到980.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从日本进口额从76.6亿美元增长到1309.3亿美元。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在不断加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贸易余额来看,中国多数年份处于逆差状态,而日本多数年份处于顺差状态。据IMF统计,1990~2009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累计达到1864.3亿美元。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出口是一国GDP的增项,而进口是一国GDP的减项,因此,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日本的国内经济更多地依赖于中国的市场。而且,从两国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据IMF统计,1990~200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也意味着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加深,而中国经济对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减弱。

与此同时,从经济规模来看,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据IMF统计,1991~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速10.48%,而日本GDP年均增速仅0.96%。中日两国经济多年来迥然不同的表现导致了两国之间经济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变化。据IMF统计,按现价美元计算,199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日本的1/8左右;到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可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日之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天平严重地倾向日本一边,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多年持续高增长和日本经济的多年持续低迷,中日两国经济规模的差距迅速缩小,2010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态势发生根本逆转,经济力量对比的天平转而倾向中国一边。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格局,两国间的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给中日两国都带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日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程度。显然,日本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得到的收益更大。当然,一旦两国经贸关系发展逆转,日本由此受到的冲击和损失也会更大。另一方面,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的差异也意味着两国吸收双边经贸关系不利变化冲击的能力的差异。因此,一旦中日经贸关系停滞甚至倒退,实力更胜一筹的中国经济有着更强的抗压能力,而日本经济将会面临更多风险。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仍未消散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日本经济则持续低迷、前景黯淡,很可能会再度面临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失去的20年”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中日经贸关系倒退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后果也不言而喻。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高度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造成的严重冲击甚至可能导致两国经济关系严重倒退,必然也对日本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对于日本经济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日本也是自掘陷阱。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日双方经济依存关系的不对称性和经济实力对比的消长变化,中国在问题上还有着政治问题经济解决的许多选项。一旦中国选择动用经济手段,那日本经济将面临更加难以承受的后果。

上一篇:奥运冠军易思玲:父亲助我“易”飞冲天 下一篇:杨锦华:在澳创办中华国际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