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时间:2022-06-14 11:44:25

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刘变英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国际内镜“恩德斯”奖获得者;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小肠、大肠和食道静脉曲张治疗学组委员;中国胃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理事、消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消化分会委员;山西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二上午出诊。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系指每日排便次数在3次以上,或粪便中水分增加导致粪质稀薄,或每日排便量超过200 克。根据病程可将腹泻分为急性(不足4周)和慢性(超过4周)。慢性腹泻病因非常复杂,临床转归差异极大,倘若不能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患者常难以自行好转。面对慢性腹泻,首先要鉴别病因系功能性还是器质性。

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泻

根据大便性状不同,将慢性腹泻简要分为三大类:

脂肪泻。所谓脂肪泻,系指由于肠道吸收脂肪不完全,导致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异常增多。这类患者往往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粪便常有恶臭,便中可有油滴和不消化的食物。腹泻量一般较大,且与进食相关。

炎症性腹泻。病因系由于肠道炎症导致渗出物增多,从而造成粪便中水分增加或排便次数增多。炎症性腹泻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前者包括慢性痢疾(细菌、阿米巴)、肠结核及血吸虫病等,后者则见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炎症性腹泻的特点是排便次数相对较多(多者可超过10次/天),而每次便量相对较少,炎症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患者上述特征更为明显。

腹痛症状 腹痛是炎症性腹泻的重要伴随症状。通常而言,肠道等空腔脏器疼痛以阵发性绞痛最具代表性,部位大多较为弥散,脐周痛者病变多位于小肠,下腹痛者病变多位于结肠。

动态观察腹痛变化也很重要。例如克罗恩病早期腹痛系由于慢性肠梗阻所致,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也不固定,而随着炎症加重,逐渐出现慢性穿孔,此时壁层腹膜开始受到炎症刺激,腹痛即转变为固定部位的剧烈疼痛。因此,炎症性腹泻患者若腹痛性质发生改变,由阵发性变为持续性,疼痛部位也由弥散变得固定,常提示病情变化,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他症状除腹痛外,下述症状及体征亦很常见。发热:高热见于痢疾、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低热多见于肠结核和炎症性肠病;里急后重:提示病变位于直肠;腹部包块:右下腹包块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其他还可见于恶性肿瘤、肠套叠、血吸虫性肉芽肿等。

粪便性状 对于炎症性腹泻,了解粪便性状也可有助于诊断。例如,脓血便见于痢疾、炎症性肠病、结肠癌及血吸虫病等,蛋花汤样便见于难辨梭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腥臭血水样便则见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此外,简单的粪便检查也能提供不少诊断信息。

水样泻。并非指粪便一定要成水样,而主要是指粪便中水分增加导致粪便稀薄。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水样泻。大多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出现在抗生素治疗1周后,少数患者腹泻甚至可发生在抗生素停药后。腹泻常为水样,绿色,有黏液,极少为血性,多无全身表现。

对于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知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概念,通过询问病史来掌握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及时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于病情恢复极为重要。以往那种看到腹泻就诊断“肠炎”,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

功能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是指持续或反复排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不伴有明显的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的综合征。诊断标准为至少75%的所排粪便为不伴有腹痛的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功能性腹泻的发病可能与肠道传输过快、结直肠内脏敏感性增加及精神心理异常(如应激、焦虑和抑郁)等有关。

假性腹泻

另外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尚须警惕一类“假性腹泻”的患者。假性腹泻多见于结肠远段肿物或直肠癌引起肠腔狭窄,使粪便积存于病变近端而不能顺利排出,肠液刺激直肠产生频繁的便意。另外,坐骨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的病变刺激直肠也会出现假性腹泻症状。对这类患者须保持高度警惕,应及早进行指诊或其他相关检查。

对合并以下表现的患者应警惕器质性疾病:体重下降;发热;便中带血; 夜间腹痛,尤其是从睡眠中痛醒,往往提示器质性疾病; 具有结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阳性家族史、年龄>40岁、排便习惯改变等。

上一篇:消极心理暗示会遗传给孩子 下一篇:天下医事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