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6-14 12:08:14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从二语习得与高效课堂的关系,分析目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重视课堂提问、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培养学习策略、合理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成效和促进语言习得。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兴起,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教育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成了整个教学的关键。“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的提出缘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的准确定义尚未有统一的见解,但大多认为,有效教学是根据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同样,“高效”是相对于“低效”而言,是指在最短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高的课堂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实现有效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还存在着很多与新课改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

一、二语习得与高效课堂

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是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他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实质上是对近二三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自成体系的学说。他认为,人们要习得第二语言,只有在获取了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并且他们的情绪障碍在允许该语言输入进入的时候处在足够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当情绪过滤处于低点,且适当的可理解性的输入被呈现时,第二语言的习得则是无法避免的。

近年来,二语习得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逐步深入语言习得过程,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根据二语习得理论,高效课堂的建立需要做到:建立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充分考虑学生英语学习的情绪因素,重视语言移情等。

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012年9月对浙江省兰溪市三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评价、作业布置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2份(其中七年级154份,八年级214份,九年级134份),回收486份,有效率96.81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英语学习态度上,只有20.3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课堂参与意识。在教学方式上,只有21.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关于课堂提问,38.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和各种形式的课堂发言“非常害怕”。对于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79%的学生反映英语教师经常组织小组讨论,14.67%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58.4%的学生觉得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多能引起自己的兴趣。关于学习策略,仅有 40.3%的学生会主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30.6%学生偶尔预习和复习,剩下的29.3%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课后也不主动复习。对于教学评价方式,76.4%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学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

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很多教师以讲得多、讲得细致为自豪,一方面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上课内容,总担心知识点没讲到位。另一方面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感受,没有认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否有困难。而且,有的教师对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缺乏深刻理解,生搬硬套,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造性。由此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1.提问随意,问题缺乏探索性和趣味性

根据调查,教师提的问题过于随意,虽然有的老师提问频率很高,但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都可以照着课本或幻灯片来回答。由于缺乏让学生动脑的问题,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讨论,自然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没有形成多维互动,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把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有些教师根据座位的顺序来提问学生,预知即将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事先准备好回答的内容,预知不用回答问题的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也不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讲解。而且有时候老师提的大部分问题都由全班学生来回答,即教师――全体学生的互动,缺乏教师――单个学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教师偶尔会叫个别学生来回答,但参与的机会多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差,机会也比较少。

(三)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分析评价

据调查,教师的课堂评价普遍比较单一,评价语言固定,一般都使用一些 good 或 ok,right, very good等鼓励性评语,评价语言过于简单、含糊,缺乏针对性、新颖性。教师在表扬之后缺少具体的分析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究竟对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完全对。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已习以为常,并没有真正起到情感互动的目的和鼓励性的作用。

(四)忽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由于大部分教师普遍关注知识点、重点的讲解是否全面、到位,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指导得少。结果,学生只会被动地“接水”,不会主动地“取水”,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有些教师对生词的拼法、读音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教。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课堂笔记本,只是在教科书、练习册、考卷上随处记下零星的一词半句,其结果等于没记。

(五)作业布置单一

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也就是说,无论学生的英语水平高还是低,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相同的,安排的练习也是相同的。由于作业布置方式、作业难度“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结果就是造成很多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较差、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久而久之,这种统一性的、没有层次性的作业要求必然满足不了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从而抹杀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以下结合问卷调查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和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

成功的语言习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语言习得环境。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是指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多接触目标语言,用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来代替语言环境中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创设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合作情境、活动情境、质疑情境及趣味性问题情境等),组织不同形式的任务型活动。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指导学生的角色表演,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最终达到有效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重视课堂提问,形成多维互动

互动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是教学参与者在交往、交流、合作、对话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以满足自身学习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状态。

随着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多维互动,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互动教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首先,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体现问题的广度和层次性。如对基础差的学生,提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知识性问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描述、归纳的理解性问题,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则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性问题以及一些需要学生整合大量所学知识的评价性问题。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合理运用教学评价,首先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乐趣。同时要把握以下评价原则:

1. 激励性原则。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学英语的恐惧心理。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多提些富有创造性、分析性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或见解很好,用“You did a good job. Well done!You are really talented.”等赞赏性评价。即便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不太满意时,教师也应运用如“Try it again. You can do it still better. Trust yourself ”等鼓励性评价。如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可采用如“Think it for a moment. Take it easy. Don’t w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等肯定性评价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问题以及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反馈,教师应经常改变自己的评价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方式。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学习策略的培养

O’Malley&Chamot认为,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体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和保持新信息时所使用的特别想法或行为。Cohen则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学习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则将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良好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减轻学习负担,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学习风格,有计划、分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如教师对学生要加强预习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及英语学习较成功的学生做学习策略讲座;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联想、对比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利用原声电影、计算机网络、图书馆、词典、视频、电视等途径培养学生利用资源的策略。最后,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合理布置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要把握两个原则:

1. 作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的智力、心理、认知和学习动机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水平的高低,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要做哪个层次的作业,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能防止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学习完九年级(上)Module 6 Save Our World 后,可以布置三个层次的不同作业:(1)朗读课文。(2)做一张怎样做到环保的宣传画。(3)给出一篇关于如何做到环保的建议。

2. 作业的选择性。老师还可以布置必做和选做作业,保证学生在完成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实际水平完成相应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 九年级( 上) Module 7 Australia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可以布置:(1)必做作业: A.朗读文章;B.背单词; C.小组合作制作一幅说英语国家的宣传画。(2)选做作业: A.给朋友写一份信,告诉他们你所游览的某个地方;B.设想你在游览中国的一个城市,写出你所游览的三个地方。

(六)教学反思

Doyle, W.认为“反思是人们有意识的关注某一问题并给予认认真真的思考”。熊川武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于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理性的反思。通过反思这一途径,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理性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日记、课堂教学观摩、调查问卷、录像观摩、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2-31.

[2]张小芳.二语习得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3]方晔.高中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研究――以昆山中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1.

[4]周玲,胡程飞.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视角探析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4):221-222.

[5]李瑞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J].中学英语园地, 2011,(9):89-90.

[6]O'Malley,J.& 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ohen,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London: Longman.1998.

[8]英语课程标准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 Doyle,W.“The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In W.R. Houst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90.

[10]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低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