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探讨

时间:2022-06-14 07:42:37

风险防范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探讨

摘 要:文章首先对现阶段我国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市场环境展开了简单的分析,进而在风险防范视角下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操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于目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风险;防范视角;商业银行;信用券;承销;业务

一、前言

自从2008年实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于金融危机后的国家金融机构推出了多项调整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和规模的控制,进而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大举的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但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上的开拓时间较短,但是其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匹配,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对业务环节创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我国金融产业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亟需得到解决。基于此,风险防范视角下围绕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卷承销业务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二、现阶段我国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市场环境分析

所谓信用债卷承销业务指的是市场中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依据国家在该方面的具体规定,协助具备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类业务。其具有利于维系高端客户关系以及不占用资金好风险资本的特点。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于金融危机后的国家金融机构推出了多项调整措施,例如: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的重启发行等等[1]。

而在目前的信贷资源十分紧张的背景之下,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传统的利差利润空间在多个方向受到了很大的挤压,进而市场中的诸多商业银行业开始积极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在专业服务的能力上实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还不断进行AA+级优质银行客户的营销力度提升。通过创建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的控制机制,目前商业银行正在不断进行执行力建设的强化,并且也取得可十分良好的经济效益[2]。

但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属于一项新的业务,因此在发行的经验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现象,同时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也处于十分滞后的趋势之下;此外在日常操作方面,商业银行对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管理水平,没有做到与其发展速度以及现有规模之间的完全匹配。进而导致目前我国的诸多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上处于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势之下,尚未完全贯彻和落实违章责任的追究制度,也尚未根据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特点为出发点进行操作规程以及实施细则的制定[3]。

在此情势下,可以清楚看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上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十分不足的,进而制定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三、风险防范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操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上的开拓时间较短,但是其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匹配,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对业务环节创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我国金融产业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授权管理存在漏洞

首先是很多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授信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空白之处,对持有债券情况下可以导致的发债主体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运作上,仅仅是对客户的贸易融资和信贷业务实现了统一化的授信管理,但是对分销以及承销方面却没有实现动态化的授信管理。此外对于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融资工具进行管理时,也没有做到明确的信息统一共享给以授信管理单位。这些都导致了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授权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撇口,而这些风险撇口还极易形成一个商业银行难以承受的风险漏洞[4]。

(二)承销业务授权管理存在空缺

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上还存在着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授权管理存在空缺的问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对风险管理的决策方面并没有做到对其职能的成分发挥。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中都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的同时,设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作用的定位也是对风险管理的一个最高导向性和决策性的组织。但是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观察,很多银行所设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并没有在银行的诸多风险决策大会中发挥出其专业上的优势,导致在审批授权方面出现了缺失的问题。而这样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风险控制的效果上,只能体现在部门利益方面,而难以切实的做到保障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经营稳健,这边增加了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5]。

(三)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主承销商能力建设不足

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的专业人员也处于欠缺的状态之下,现有的人员其工作的经验也是不是很足。因此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中的企业内部管理、募集资金用途以及财务状态管理等等调查工作,工作人员在在工作质量上都难以做到高精专,进而就导致了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提升。

(四)合同文本审核力度不足,存在法律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中,其在和企业客户进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之前,商业银行需要和承销团的成员签订《承销团协议》,同时还需要和发债注意签订文本的法律协议。而且这些协议具有通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并且其中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双方的具体职责都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合同文本。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的合同审核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审核力度不足、要素填写不全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到信用债券承销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就可也能会导致交易双方在权责上的划分不明确,进而会出现诸多的分歧之处,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提升[6]。

(五)存续期管理信息收集制度存在缺失,管理质量不足

现阶段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中对《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指引》的监管要求都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时,却出现可一些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一线部门难以全面收集发行人的重大问题。在商业银行的《存续期管理报告》中未能对高管人员变更、大额资金募集、未决诉讼、需要澄清的市场传闻、修改公司章程、财务指标异常变化、重大合同、新设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等重大事项予以关注。导致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中存在额外的风险。

(六)对筹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监控措施

对筹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监控措施在很多的商业银行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的集团客户在其内部资金的运作时十分复杂,因此资金的流动也就十分复杂,导致商业银行对其自己的流向监管难度增大,进而就可能存在募集资金的流动风险;其次是部分的l行人将短期的融资煌度氲搅斯潭ǖ南钅恐校这种短期资金长用的问题也导致了资金流动的风险产生

(七)防控手段十分落后

最后在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中操作的风险有很多种类,并且还在不断的变化中。但是我国的都对风险的防控措施却相当落后。很多防控流程设置不合理、防控技术老旧都导致了风险系数的增加。

四、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操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的应对措施

根据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协会等相关部门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实际情况以及监管的具体要求,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上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信用皇谐『鸵滴竦淖呤品治隽Χ

首先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必须对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以及市场的走势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关注从去年以来的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诸多优质企业作为降低融资成本的对象。并且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对银行的贷款现象进行替换,从而改善银行的负载结构,避免商业银行出现资金需求多头融资的问题[7-9]。

此外,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上还必须发挥出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专业决策效力,从商业银行的整体上出发,为商业银行的银行业务投资提供一个前瞻性、系统性的指导,进而帮助银行对自身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管理战略给以明确化。并且还需要及时明确、核定出年度的成分销债券的被动持有限额计划以及应急处理备案等等管理规范。

最后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券承销业务还可以通过现场指导、视频培训、合规引导以及风险提示等诸多方式,对一线的营销部门进行进一步的业务操作培训,实现操作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内部评审力度,提升风险分析能力

面对高速变化的市场,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上要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必须在自身的审批力度上实现合理的提升,进而提升自身对分先的分析能力,也就降低了银行进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10]。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在该方面的产业政策、银行评级授信等发行指标对发行人进行十分苛刻和严格的选择。并且还需要结合银行所在本地的客户特征情况,制定出针对于的承销、贷款的组合营销方案。进而实现银行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在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中的内部评审酒店实现风险分析的强化。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严格按照《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指引》及《尽职调查指引》的具体要求完成《存续期管理报告》、《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补充尽职调查报告》,进而提升存续期管理工作质量。

对于发行人所发生的高管变更以及未决诉讼等等十分重大的银行事项,必须做到及时报告、强化关注,并且时刻督促发行人依据规定的内容和时限进行信息的披露。在银行的存续期管理中,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卷承销业务需要根据实际的监管要求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对信贷管理中的有益经验进行借鉴,进而强化对募集资金用款流向、进度、信用增进服务机构情况、跟踪评级情况、关联企业资金往来情况以及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情况进行严密的跟踪监测,从而达到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债卷承销业务风险防范力度[11]。

(三)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承销业务的授信管理工作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提升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风险防范力度还需要在制度面,完善对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管理制度,强化对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授信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上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在原有的评级授信信用风险的内部规定制度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进而切实强化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授信管理,同时也做好发行人的财务、资信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跟踪调查工作。

此外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风险防范水平提升上,还需要切实的履行授信审批的程序,并且做好授信额度的动态化管理工作,进而做到对授信额度释放和占有的有效监控,避免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中因为授信额度的动态管理程序的不健全致使超信额度信用的风险问题发生[12]。

(四)加强对操作风险的重力和重视水平

因为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债卷承销业务时间还较短,因此在诸多方面的经验都十分不足,因此在运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缺少相关经验而导致的操作失误。基于该问题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中充分参考国外同行的成功案例,从而提升对信用债卷承销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的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承销协议》、《财务顾问协议》、《承销团协议》等关于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法律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在相关的法律条款内均要使用明确的方式给及界定,同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具体的责任。此外还必须做到业务文档在签署的过程中强化对其一致性以及完整性的一个审核工作;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及时设立一个专门的债卷承销业务的被动持有账户。与此同时还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的岗位,进而便于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管理工作中,按照独立的报告条例对被动持有的债券风险实现全程的动态模式分析和结果报道,进而增加对该方面的信息掌握程度,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债卷承销业务开展风险系数;最后,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开展中需要逐步对前、中、后的业务流程以及具体的对应职责给以明确化,将会计核算以及账务核算的管理要求进行明确化,继而加快对建设承销业务的处理、会计核算全流程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风险管理的建设,避免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操作过程中出现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信用债卷承销业务指的是市场中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依据国家在该方面的具体规定,协助具备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类业务。其具有利于维系高端客户关系以及不占用资金好风险资本的特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众多商业银行均开始涉足于该领域,但是就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观察,尚存在着授权管理存在漏洞、承销业务授权管理存在空缺、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主承销商能力建设不足、合同文本审核力度不足,存在法律风险、存续期管理信息收集制度存在缺失,管理质量不足、对筹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监控措施、防控手段十分落后等问题。基于目前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用债卷承销业务的特点所在,加强对信用皇谐『鸵滴竦淖呤品治隽Χ取⑶炕内部评审力度,提升风险分析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承销业务的授信管理工作、加强对操作风险的重力和重视水平是切实有效的商业银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操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的应对措施,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卷承销业务开展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超,邢延辉.基于风险防范视角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及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1(31):53-55.

[2]韩斯h,刘力一,温权等.政府监管与公司信用债券定价[J].管理现代化,2014,34(6):4-6.

[3]张磊,杨金梅.美国市政债券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J].武汉金融,2010 (1):34-37.

[4]薛B.征信体系建设对信贷支持问题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5]刘津.债市"新常态"下的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范[J].债券,2016(12):52-54.

[6]李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及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张瑞君,徐婷芳.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2(19):4-8.

[8]张国兴,刘鹏,汪应洛等.银行集中信用违约预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12):2993-3000.

[9]彭路.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c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6):20-24.

[10]李佳.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基于有限替代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5(6):35-42.

[11]赵薇,郑宏宇.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04-108.

[12]吴义根,胡志九.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动态演进与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探讨,2016(11):79-83.

上一篇: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 下一篇:深化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