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时间:2022-06-14 04:00:38

新课改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细 严 勤 快 多 密切

一、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任性刁钻。因此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要低,让学生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使学生树立养成良好习惯的自信心。比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教师要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老师在旁指导。对于学前没有接受过作业训练的孩子,就不能用上面提到的那么多作业要求他。可以只提两个小要求,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一下提许多要求,不要说做到,恐怕全部记住都有困难。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要细,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过去我们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编了很多儿歌。如有关课前准备的“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关于上课要求的“上课专心听,眼睛看老师,发言先举手,站好再说话”;比如课间活动的“下课铃声响,不急出教室,一收二放要坚持,先上厕所再游戏,不追不跑要牢记”;还有握笔姿势的“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四哥五哥弯弯坐,笔靠虎口真舒服”!

三、训练要严

起点是低的,要求是细微的,提出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利用大量时间训练,要以各种形式训练,集体练,小组之间比赛,同桌之间比赛,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就天天主动跟他打招呼。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写字姿势,我除了在学生做作业时提醒,还用相机给姿势优美的学生拍照展示,利用班会课开展写字姿势大比拼的活动。对做不到的孩子更是多提醒,多训练,必要的时候会有一些小惩罚。当然要让他明白,老师这样做是因为还喜欢你,不然就根本不理你了。

四、检查要勤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为此,我大胆任用小干部,设立了很多职位,分工很细,读书组长,背书组长,班长、副班长,值日班长,课间侦察员,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读书组长负责检查预习读书情况,背书组长检查背诵情况,值日班长带大家早读,负责检查课前准备,课间纪律,负责检查听到铃声响到正式上课前的纪律。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便于适时评价和前后对比。

五、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对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六、示范要多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可以是身边学生的示范,就是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睛看好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当众读,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典型人物有名人、有英雄人物、有普通人、有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便于学习,激发兴趣,常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解示范。

七、联系要密切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仅仅靠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可是有的家长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认识。面对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听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丝毫坐不定,乱叫乱动,不但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别人。通过与其父母接触,知道促使其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不正规,自由散漫惯了;二是父母宠爱,纵容他,认为好动是天性。为此,密切与其父母联系,要求在家注意培养其静心做事的习惯;在校安排其坐在教室前面,尽量少受干扰。同时上课作业多督促,多给他们发言机会。通过多种方法的帮助,他们有了较大的进步,习惯较以前有所好转。

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齐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总之,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上一篇:挖掘教师职业幸福的闪光点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两点转变